首页 > 都市重生 > 西安西安古城密档 > 第111章 暗影重生.3.扩张

第111章 暗影重生.3.扩张(2/2)

目录

“至于我自己,”陆明远目光深沉,“我会亲自负责对内部可能的隐患进行交叉审查,并寻找验证‘鬼道’真伪的方法。同时,‘金爷’这条线,由我亲自用死信箱进行最高级别联络,甄别其可靠性。”

战略既定,行动迅疾如风。

“长安小组”这台精密的机器,在经历重创后,非但没有停转,反而以一种更坚决、更隐蔽的方式,开始了高速的“扩张”。

赵致远化身翩翩学者,出入于各大高校和文化团体。他不再急于发展“同志”,而是以才华和人品吸引志同道合者。在一次关于“西北民俗文化保护”的沙龙上,他“偶遇”了一位对国民党腐败统治深感失望的《西京日报》副刊编辑,两人相谈甚欢。赵致远并未透露任何政治倾向,只是感慨时局艰难,文化凋零,轻易引发了对方的强烈共鸣。这位编辑,成为了小组观察社会舆论的一扇新窗口。

同时,在一个高层的舞会上,赵致远“结识”了西安绥靖公署后勤部门的一位不得志的科长。赵致远投其所好,与之大谈古玩收藏,并“无意间”透露有一条南方的走私渠道可以弄到紧俏物资。利益的诱惑,往往比理想更能快速撬开缝隙。这条线,短期内或许看不到成效,但埋下的种子,可能在关键时刻结出意想不到的果实。

江静云则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和细致。她利用女学生的身份,以“寻找安静处所读书”为由,在古城几个僻静的街区,通过可靠的教会嬷嬷介绍,租下了两三处不起眼的民居。她亲自设计安全信号,设置逃生通道,储备少量应急物资。这些据点彼此不知情,只与江静云单线联系,如同一个个沉睡的细胞,等待着被激活的时刻。

她还搞到了一台旧的民用收音机,经过巧妙改装,可以捕捉到更宽的频段。夜深人静时,她戴着耳机,全神贯注地监听敌台的通联。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呼叫、代码和噪音,在她敏锐的耳朵里,逐渐开始呈现出某种模糊的轮廓。她记录下信号出现的时间、频段和特征,试图破译其背后的规律。这是一项枯燥而漫长的工作,但她知道,这或许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救下同志们的性命。

陆明远则像一枚沉入深水的石子,动静最小,却探寻着最危险的暗流。他通过数条互不关联的秘密渠道,对小组核心成员及少数几个知情人进行了交叉验证的信息投放与反馈观察。同时,他派出了一名绝对可靠人员,带着地图副本,前往城东“三号矿坑”进行最外围的实地侦察,要求他“只看不动,确认入口环境及敌情”。

而针对“金爷”,陆明远启用了一个只有他们两人知道的、一年前约定的死信箱位置和暗语,投出了一封充满试探的密信,内容看似寻常问候,却暗藏玄机,等待着对方的回应,那将是对“金爷”立场和“影子”渗透程度的一次关键测试。

扩张在悄无声息却又坚定地进行着。新的节点在萌发,旧的网络在加固和复杂化。一股暗流在古城西安的地下汹涌激荡。

几天后,赵致远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他在一次小范围的聚会中,听闻了一个模糊的传闻:敌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机要室,又新调来一位背景神秘的参谋,姓甄,据说颇受赏识,但深居简出,难以接近。

“甄参谋……”陆明远沉吟着,这个名字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了涟漪。他本能地觉得,这个人,或许会成为他们下一步“渗透”的关键目标,也可能是一个更大的陷阱。

而此刻,江静云也在监听记录本上,画下了一个新的、频繁出现的陌生信号标识。这个信号的出现时间,似乎与小组近期的某些活动,存在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巧合……

危机并未远离,反而随着他们的扩张,以更隐蔽、更复杂的方式悄然蔓延。通往“渗透”的道路上,迷雾更深,杀机更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