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围炉夜话1(2/2)
只要这享受来得堂堂正正,是自己应得的俸禄,不搜刮民脂民膏,不盘剥下属,该干活的时候玩命干,该享受的时候痛快享受,这有什么不对?难不成非要像苦行僧似的,才叫好官?”他说着,又夹起一大片涮好的鹿肉,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观点。
杨映溪\/秦歌静静听着,修长的手指轻轻转动着面前的酒杯,眸光映着跳跃的炭火,显得深邃难测。片刻后,他方才缓缓开口:“《左传》有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自然是美德,可过度强调清苦,矫枉过正,便成了虚伪。而享受,若源自本分,适度而为,并非罪过。”
他抬起眼,看向萧墨玄和崔佑璋,眼神锐利而清明:
“关键是不要试图试图去挑战人性。断一下官员是否称职,是否公正廉明,只需要看他在任期间,其治下的地方百姓生活如何,是食不果腹,还是三餐温饱,有瓦遮头……
做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他更关心的是——他明天能不能吃饱饭,有没有地方位,将来能不能成家立业……。
至于他头顶上的父母官,每天吃的是粗茶淡饭,还是山珍海味,他真的不关心!
水至清则无鱼,是一个广泛的道理!
享受生活无可厚非,只要合理合法,怎么享受是个人自己的选择而已!
真正重要的是,人是否能在环境陡然转变时,还能真正的不忘初心!”
说完他停顿了一下,耸耸肩道:“可惜啊,大多数时候,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他的声音平稳而清晰,如同敲击在玉磬上:
“我们所求的公正清明,在于制度,在于法度,在于人心之中的一杆秤,而非在于外在的衣食住行是否足够朴素。若将二者简单等同,反倒是看轻了‘公正’二字的重量。”
萧墨玄和崔佑璋都认真地听着,心中波澜微起。萧墨玄的看法,与秦公子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
他微微颔首:
“秦公子的见解,总能带给本王不一样的体验。
我们努力改变这个时代,是希望终结那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极端不公,是希望建立一种秩序,让努力者得偿所愿,让守法者能安享太平。
这其中包括我们,也包括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杨映溪吃了一口肉,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能够欣赏美食,享受闲暇,体会生活之趣,这本就是‘太平’应有的模样之一。
只要不忘初心,不行差踏错,这份对生活的热爱,或许反而能让我们更真切地理解为何而战,更能体会我们想要守护的,究竟是些什么。”
她举起酒杯,眼中闪烁着真诚的光芒:“譬如这顿火锅,因是自家庄子所出,靠自身能力所得,便吃得心安理得。
与志同道合之人围炉共食,更觉滋味无穷。这份暖意与满足,只会让我更想守护这份安宁,并将其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