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静养中的利刃(1/2)
回到熟悉的环境,杨映溪的心安定了不少。她每日里按时服药,在墨雨的搀扶下于园中慢慢散步,晒晒太阳,看起来仿佛真的只是在安心静养。
然而,她的脑子却从未停止过运转。
王家虽然断尾求生,保住了主脉,但经此重创,其势力收缩,内部矛盾激化,正是趁他病要他命的最好时机!
她躺在院中的软榻上,身上盖着薄毯,手中拿着一卷书,目光却并未落在书页上,而是遥遥望着南方——琅琊王氏的祖地所在。
琅琊王氏,与京城王家主脉同气连枝,是王家在地方上最重要的根基之一。若能斩断这条臂膀,无疑是对京城王家的又一次沉重打击。
“香雪,”她轻声唤道,“去请梁叔过来。”
很快,梁寒悄无声息地来到院中。
“东家,您身体还未痊愈,有何事吩咐属下便是。”梁寒看着杨映溪依旧没什么血色的脸,担忧地说道。
杨映溪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无碍。她坐直了些身子,眼神锐利如刀锋:“梁叔,我们之前针对王家产业的收购和打压,进行到哪一步了?”
梁寒立刻禀报:“回东家,按照您的吩咐,我们通过多个傀儡商号,已经成功压价收购了王家在京城及周边被迫抛售的三成优质产业,包括两处最大的绸缎庄和一座位置极好的茶山。另外,我们散播的流言也起了效果,王家在其他地区的产业信誉受损,生意一落千丈,资金链岌岌可危。”
“很好。”杨映溪唇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但这还不够。王家根基深厚,仅凭商业打击,难以伤其根本。我们要换个方向。”
她目光转向南方:“琅琊。”
梁寒精神一振:“东家的意思是?”
“琅琊王氏,倚仗祖荫,在地方上盘踞多年,兼并土地,把持漕运,甚至暗中蓄养私兵,其不法之事,罄竹难书。”
杨映溪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冰冷的杀意,“之前朝廷顾及影响,且证据难以搜集,才让他们逍遥至今。”
她顿了顿,继续道:“但我们不同。我们不需要确凿的、能上达天庭的‘铁证’,我们只需要……让某些事情,‘恰好’被该知道的人知道。”
“请东家明示。”
杨映溪纤细的手指轻叩,秀眉微立,“第一,搜集琅琊王氏兼并土地、逼死佃户、巧立名目盘剥百姓的证据,不必追求完美,但要快,要能激起民愤。然后,把这些消息,在琅琊乃至整个豫鲁之地士林和民间流传开来。”
她默了默,接着道:“第二,王家不是和吐蕃有勾结吗?虽然他们断尾求生,但痕迹不可能完全抹干净。想办法,‘帮’他们一把……
制造一些他们与吐蕃余孽仍有联系的‘蛛丝马迹’,尤其是与琅琊王氏有关的。这些线索,要‘无意间’透露给王氏的政敌,还有那同个意欲取而代之的世家家主……”
她的手指轻轻点在软榻的扶手上,沉思了一会,“琅琊靠海,私盐泛滥。查!查琅琊王氏与沿海私盐贩子、甚至海盗的勾结!
找到他们的走私路线和交易账目。这件事,可以‘借助’一下谢云昭将军即将返航的水师力量,让他们在巡航时,‘偶然’截获一些关键证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