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156章 于谦之死的罗生门

第156章 于谦之死的罗生门(2/2)

目录

一些文官则从徐有贞的身上看到了权力的可怕扭曲,不禁暗自警醒。

“还有一个细思极恐的细节!”朱及第压低声音,“于谦被杀过程中,有两个人的态度很微妙。”

“一个是孙太后。史料记载,她一开始听说要杀于谦,是吃了一惊的,说‘于谦曾有功于国’。但最终,她并没有强力阻止。为什么?或许在于谦坚持的‘社稷为重,君为轻’理念,以及他曾支持废朱见深太子位,触碰了太后的核心利益。太后可能觉得,于谦活着,对她们母子孙三代的威胁,比徐有贞、石亨这些投机者更大。”

“另一个是整个文官集团。”天幕上出现文官们上朝时低眉顺眼的画面,“除了极少数人如翰林侍讲吴瑾敢站出来说‘于谦无罪,此举无名’反被贬斥外,大部分文官选择了沉默。是怕死?还是在于谦主导北京保卫战后权力过大,引起了同僚的嫉妒?或者是觉得于谦的‘愚忠’挡住了大家在新朝‘进步’的道路?这种集体沉默,何尝不是一种共谋?”

奉天殿内,马皇后痛心疾首:“孙氏糊涂啊!自毁长城!那徐有贞、石亨之辈,岂是能依靠的忠良?”

朱元璋眼神冰冷地扫过殿下的文武百官:“看看!都看看!这就是党争!这就是私心!国家栋梁将倾,满朝朱紫,竟无一人敢仗义执言!可悲!可恨!”

被皇帝的目光扫到,许多官员都羞愧地低下了头,仿佛那未来的指责也落在了自己身上。

天幕上出现了民间传说的画面:京城百姓闻于谦死讯,无不流泪哀悼;指挥抄家的锦衣卫在于谦家中只找到皇帝赏赐的袍服刀剑和一堆书籍,潸然泪下;边关军士无不痛哭……

“官方史书可以罗织罪名,但百姓心中有杆秤。”朱及第声音有些哽咽,“‘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用生命践行了他的诗句。他的死,成就了他千古忠臣的清名,也成了明英宗和徐有贞、石亨等人永远洗不掉的污点。”

“但是,谜团真的解开了吗?”朱及第话锋一转,“于谦在最后时刻,是否对朱祁镇还抱有一丝幻想?他手握兵权时按兵不动,是否真的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而甘愿赴死,以成全其‘社稷重于君王’的信念?这或许,将是永远的历史之谜了。”

画面最终定格在于谦从容赴死的背影,以及他那首《石灰吟》的诗句,配以悲壮的音乐。

奉天殿前,一片长久的沉默。

朱元璋颓然坐下,良久,才对朱标说道:“标儿,记住于谦这个名字,也记住朱祁镇、徐有贞这些名字!为君者,昏聩至此,残害忠良,国祚岂能长久?后世子孙,若有效仿者,天必厌之!”

朱标郑重叩首:“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必以史为鉴,亲贤臣,远小人!”

殿内气氛凝重,所有人都还沉浸在于谦悲壮的结局所带来的震撼与反思之中。天幕上的血色,似乎预示着大明未来的道路,也绝非一帆风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