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二王不见”的诅咒(2/2)
“可以说,”朱及第总结道,“尽管嘉靖皇帝看似二十多年不上朝,但他通过这套‘内阁(严嵩)—司礼监—锦衣卫(陆炳)’三角操控体系,实现了对朝局的绝对掌控。他的权术手腕,他对官僚集团的驾驭能力,堪称从明宣宗以来最强!文官集团虽然包围了太子,却始终无法真正动摇嘉靖本人的统治。”
天幕上,网友们纷纷发表看法:
“文官集团:陛下,您不教儿子,我们帮您教(狗头)。”
“嘉靖:我怀疑你们想搞我,但我不上朝,用严嵩和陆炳拿捏你们。文官:没关系,我们培养您儿子,等您死了再说。”
“这才是真正的长期投资啊!嘉靖朝没法实现理想,就把宝押在下一代身上,高拱、张居正他们都是这个路数。”
“感觉嘉靖和他儿子成了文官集团权力游戏的工具人,一个被用来斗,一个被用来盼。”
“事实证明,文官集团这步棋走对了,隆庆(裕王)上台后,徐阶、高拱、张居正果然陆续掌权,开启了另一场文官之治。”
天幕下,奉天殿前的朱元璋,眉头紧锁。
他不再像之前那样暴怒,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皇帝与太子、与文官的关系,竟然能扭曲到如此地步?因为一个荒唐的预言,就主动放弃对继承人的教育和控制,这在他看来简直是不可理喻的愚蠢!
“标儿,”朱元璋看向太子朱标,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你看到了?为君者,若自身陷入虚妄,疏于对储君的教导,便是将国之根本,拱手让人!后世文臣之心机,无孔不入!”
朱标也是凛然,郑重回应:“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断不敢惑于怪力乱神,更不敢使东宫沦为外臣博弈之场!”
朱棣则冷声道:“这嘉靖皇帝,看似精明,实则犯了大忌!他以为用严嵩、陆炳就能控扼全局,却不知最大的隐患已在继承人身边生根发芽。若我是他,宁可背负‘诅咒’的风险,也绝不能让太子脱离掌控!”
刘三吾叹息道:“此乃信任彻底崩塌之恶果。君疑臣,臣则另寻依托;父疑子,子则易为人所乘。后世党争之祸,于此已见端倪矣。”
朱及第最后总结道:“‘二王不相见’,看似是嘉靖皇帝个人迷信下的家庭悲剧,实则是嘉靖朝后期政治博弈的一个缩影。它暴露了皇帝对官僚系统深刻的不信任,也反映了文官集团在无法撼动当今圣上的情况下,转而进行‘长远投资’的政治智慧。这场围绕继承权展开的、持续数十年的无声较量,深刻地影响了大明王朝未来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