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217章 两代曹国公的死讯

第217章 两代曹国公的死讯(2/2)

目录

然而天幕上,朱及第看着评论区网友们不断刷过要求他讲讲李文忠之死的留言,点了点头,整理了一下手中的资料。此刻的洪武时空,因太子病重和李贞去世而笼罩在一片压抑之中,而即将展开的话题,则关乎另一位重量级勋贵的非正常死亡。

“好,既然大家想听,那咱们今晚就来扒一扒,明朝开国名将、曹国公李文忠之死背后的重重迷雾。”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丝探究历史的严肃,“李文忠,那可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亲外甥,战功赫赫,位列开国六公爵之一,他的死,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不小的争议。”

“首先,看官方正史《明史》的记载,”朱及第念道,“‘(洪武)十七年三月,寝疾。帝亲临视,使淮安侯华中护医药。翌日,疾笃,年四十六。’简单说,就是李文忠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生病,朱元璋亲自探视,还派了淮安侯华中去负责医药护理,结果第二天李文忠就病情加重去世了,享年四十六岁。”

“这个记载,看起来是正常的病故,皇帝还很关心。”朱及第话锋一转,“但是,问题就出在这个看似正常的流程里,隐藏着一些极不寻常的细节。”

“第一个疑点,也是最大的争议点,就出在朱元璋派去的这个淮安侯华中身上!”朱及第加重了语气,“根据明朝王世贞的《弇山堂别集》等私家史料记载,这个华中,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与韩国公李善长关系密切。”

他停顿了一下,让听众消化这个信息,然后继续:“而更关键的是,在李文忠死后不久,洪武皇帝竟然以‘护医药不谨’的罪名,将这位他亲自指派去照顾李文忠的淮安侯华中给处死了!”

天幕下的洪武朝臣们,尤其是知晓华中其人的,背后瞬间冒起一股寒气。皇帝派去的人,在病人死后立刻被处死?这“护医药不谨”的罪名,听起来何其含糊,又何其致命!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朱及第分析道,“如果李文忠是正常病故,华中顶多算是照顾不力,何至于被处死?除非……他做的,不仅仅是‘不谨’,而是某些更可怕的事情,比如——下毒?”

“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如果真的是毒杀,动机是什么?谁会是主谋?”朱及第抛出了更尖锐的问题。

“一种主流猜测指向了朱元璋本人。”他直言不讳,“李文忠后期,曾多次劝谏朱元璋,比如希望他少诛戮、省宦官等等,触怒了皇帝,据说因此遭受过杖责。朱元璋晚年对功臣的猜忌心极重,而李文忠位高权重,又是皇亲,或许在某些方面引起了皇帝的极度不安,导致杀心顿起。派华中前去,或许就是一石二鸟之计。”

“另一种猜测,则倾向于华中受他人指使,比如与李文忠或有嫌隙的李善长集团。但无论如何,皇帝迅速处死华中,颇有杀人灭口的意味,这使得朱元璋的嫌疑显得最大。”

朱及第总结道:“所以,李文忠之死,官方说法是病故,但结合华中迅速被处死、李文忠曾触怒皇帝等事实,后世史家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场政治谋杀,而幕后最大的嫌疑人,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这位战功卓着的曹国公,最终可能并非死于疾病,而是死于帝王的猜忌之心,成了洪武朝功臣悲剧命运的一个缩影。”

天幕上的分析告一段落,但洪武十一年的时空,却陷入了更深的死寂。

那些尚未就藩的勋贵们,如冯胜、傅友德等人,只觉得脖颈发凉。李文忠!那可是皇帝的亲外甥!战功、血缘关系都如此亲密,竟也落得如此下场?那他们这些外姓功臣呢?

燕王府内,朱棣眼神闪烁,他想起李文忠当年对他的教导和提携,心中一阵悲凉,同时对父皇的忌惮更深了一层。

而此刻心情最为复杂的,莫过于刚刚经历丧父之痛的李文忠了。他跪在灵堂前,看着父亲的牌位,身体微微颤抖,恐惧与怨恨在心底交织。

皇宫深处,因太子病倒而暂居偏殿休养的朱元璋,隐约听到了天幕的议论。他紧闭着双眼,脸上肌肉抽搐,没有愤怒地驳斥,也没有任何解释,只有一片令人心悸的沉默。这沉默,在某些人看来,比任何咆哮都更可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