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242章 朱元璋修改水浒

第242章 朱元璋修改水浒(1/2)

目录

博学鸿儒科在一种极其微妙和紧张的氛围中继续进行。应天府内,表面看似依旧繁华喧嚣,但暗地里,各方势力的心思早已不在那些经义文章之上。天幕带来的冲击一波接着一波,从制度到皇帝,每一个话题都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

朱元璋此刻也是骑虎难下。这一科是他下旨开设,如今闹得沸沸扬扬,无数双眼睛盯着,绝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天家颜面何存?更重要的是,他内心深处不得不承认,天幕引发的这些讨论,虽然常常让他血压升高,却也撕开了许多被传统文饰所掩盖的、关乎帝国根本的尖锐问题。继续下去,或许真能听到些“金石之言”,尽管这过程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在这背景下,施耐庵与罗贯中居住的官舍,竟也迎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访客。就在施罗齐黄齐聚的次日上午,太子朱标的老师、翰林学士承旨宋濂,以及大学士刘三吾,竟联袂来访。

这两位文官领袖的到来,让施、罗二人颇感意外,连忙起身相迎。双方见礼落座,寒暄几句后,宋濂抚须道明来意:“二位先生不必惊疑。如今天幕高悬,所言所论,皆关涉古今治乱得失。陛下开此博学鸿儒科,本意亦是广开言路,博采众长。二位乃天幕提及之贤达,虽曾效力张士诚,然过往之事不必再提.......我二人今日前来,一是慕名请教,二来,亦是奉陛下之意,将此物归还原主。”

说着,宋濂从随从手中取过一叠书稿,轻轻放在桌上。施耐庵和罗贯中定睛一看,心中剧震——那正是他们呕心沥血创作,之前被锦衣卫查抄去的《江湖豪客传》(《水浒传》早期名)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的部分手稿与草稿!

“这……”罗贯中一时语塞,看向施耐庵。施耐庵也是心中波澜起伏,面上强自镇定,拱手道:“宋学士,刘学士,陛下这是……?”

刘三吾接口,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陛下翻阅之后,以为此二书,虽言稗官野史,然人物刻画鲜明,情节跌宕,于市井民间流传,或可教化人心,亦可知兴替之由。陛下有言:‘这两本书写的不错,可以继续写下去’。”

此言一出,施、罗二人更是惊疑不定。朱元璋不仅归还了书稿,还允许他们继续创作?这简直是破天荒的恩典!

然而,宋濂接下来的话,才真正点明了朱元璋的真实意图。他微微前倾身体,声音压低了一些,带着一丝意味深长:“不过,陛下也有一言,嘱老夫转达。陛下说,书中人物,如神机军师朱武、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这几位的名号,稍显刺眼。陛下言道,‘一听这个名字,咱就知道你要写的是谁’。为免不必要的揣测与麻烦,还请施先生……斟酌,稍作修改为妥。”

朱武、陈达、杨春!施耐庵心头一跳,背后瞬间沁出一层冷汗。朱元璋这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书里那些影射、借古讽今的手法,他看得一清二楚!“朱”武,结合“洪武”年号,其意不言自明;陈达、杨春之名,亦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皇帝这是在用一种看似宽容的方式,划下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送走了宋濂和刘三吾,施、罗二人看着桌上失而复得的书稿,久久无言。

“陛下……这是恩威并施啊。”罗贯中感叹道。允许他们写书,是“恩”;点名要求修改敏感名字,是“威”。既展示了纳谏的胸怀,又牢牢掌控着底线。

施耐庵长舒一口气,神情复杂:“能拿回书稿,已是万幸。改几个名字……罢了罢了。只要这书能传于世,些许改动,无伤大雅。只是经此一事,你我也当时时警醒,笔墨之间,亦需谨言慎行。”

他将书稿小心翼翼地收好,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另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却又油然而生。他们的着作,竟然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得到了当朝皇帝的“认可”(尽管是带有条件的)。这或许意味着,他们笔下那些关于乱世、关于英雄、关于权谋与民心的故事,在这个被天幕搅动的时代,将拥有不同于以往的意义。

而朱元璋此举,也在无形中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即便是张士诚的旧部,只要其才学能为己所用,且懂得分寸,朝廷亦可不计前嫌。这为波澜起伏的博学鸿儒科,又增添了一层复杂的政治意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