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晚秋雇佣大队妇女帮忙,带动邻里赚钱(2/2)
日子在酱香与笑语中悄然溜走,转眼到了发工钱的日子。这天清晨,酱油坊的空地上摆了张八仙桌,林晚秋将一沓崭新的钞票按组别码好,红色的票面上印着领袖头像,在晨光下格外醒目。沈廷舟站在一旁,手里拿着登记本,准备给领了工钱的人签字画押。
李婶,挑豆组组长,十八块。林晚秋将钱递过去,又额外多给了两块,这是你上个月带大家超额完成任务的奖金。李婶颤抖着双手接过钱,指尖反复摩挲着票券,眼泪突然掉了下来:晚秋,俺活了四十多年,头回拿这么多钱......以前俺家那口子总说女人家不值钱,现在俺也能给家里挣钱了!
王大婶领了十五块工钱,立刻把钱揣进贴身的布兜:这下能给俺家小孙子买斤红糖补补身子了,之前他总喊头晕,俺都舍不得买。几个年轻媳妇拿着钱,兴奋地讨论着要扯块花布做新衣裳,叽叽喳喳的声音像群快乐的麻雀。
林晚秋看着大家喜极而泣的模样,眼眶也有些发热。她想起前世在美食博主时,粉丝千万,收入不菲,却从未有过此刻的成就感。这种用双手创造价值,还能带动他人致富的满足感,是任何流量都换不来的。沈廷舟悄悄递过来一块手帕,低声道:别激动,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她抬头对上他温柔的目光,重重地点了点头。
酱油坊的红火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附近的几个大队。每天清晨,红旗生产大队的村口都能看到慕名而来的外村人,想问问能不能也来酱油坊干活。林晚秋特意跟沈廷舟商量,又扩招了十个外村妇女,还请公社的文书帮忙写了招工启事,贴在公社门口。
这天傍晚,林晚秋正带着大家给新酿的酱油封口,远远就看到张兰挎着个竹篮,扭扭捏捏地朝酱油坊走来。她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碎花褂子,头发梳得油光水滑,脸上堆着不自然的笑,跟平时泼辣的模样判若两人。
林晚秋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这大嫂准没好事。之前酿酱油赶工时,张兰借口家里孩子生病,一天活都没干,现在见酱油坊能挣钱了,倒主动找上门来。她不动声色地继续手里的活,将陶盖盖在装满酱油的瓷瓶上,动作干脆利落。
张兰凑到跟前,先是打量了一圈忙碌的妇女们,又闻了闻空气中的酱香,脸上的笑容更谄媚了:晚秋啊,你看这酱油坊办得多红火,真是给咱们沈家争光。她拉了拉林晚秋的袖子,声音压得低了些,俺听说你这儿还缺人,你看俺......俺也想来帮忙,俺干活可麻利了。
周围的妇女们都停下了手里的活,悄悄看着热闹。李婶撇了撇嘴,小声跟王大婶嘀咕:之前喊她来帮忙,她说孩子发烧要照顾,现在倒想起这儿了。王大婶没吭声,却轻轻摇了摇头。
林晚秋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语气平淡:大嫂,酱油坊确实缺人,但都是要长期干的。之前赶工最忙的时候,我去叫了你三回,你都说家里有事,现在活儿理顺了,倒不用这么多人了。
张兰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眼神里闪过一丝怨毒,嘴上却还强辩:那不是家里孩子真不舒服嘛......晚秋,咱们都是一家人,你怎么能跟俺计较这个?再说俺还是廷舟的大嫂,你总不能让外人笑话咱们家不和睦吧?
正因为是一家人,才更该讲诚信。沈廷舟不知何时走了过来,他面色冷峻,眼神里带着几分疏离,之前晚秋求到你门上,你是怎么说的?现在看到能挣钱了又想来,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张兰被怼得说不出话,看着周围人鄙夷的目光,脸上挂不住了,猛地放下竹篮:哼,不就是个破酱油坊嘛,有什么了不起的!林晚秋,你别得意得太早,我倒要看看你这生意能做多久!她撂下句狠话,扭身就走,背影透着十足的狼狈。
林晚秋望着她的背影,轻轻皱了皱眉。她知道张兰向来记仇,这次被拒,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沈廷舟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让她安定了些:别担心,她翻不出什么浪花。咱们只要把酱油坊办好,让大家都能赚到钱,自然有人站在咱们这边。
夕阳西下,余晖将酱油坊的陶缸染成了金红色,浓郁的酱香在空气中弥漫,与炊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暖的乡村画卷。林晚秋看着忙碌的乡亲们,又望了望身边的丈夫和不远处正帮着搬瓷瓶的儿子,心里充满了力量。她知道,这条致富路不会一帆风顺,还会有张兰这样的阻碍,甚至可能遇到更大的困难,但只要一家人同心协力,带着乡亲们一起往前奔,就没有跨不过的坎。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