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六零辣妈:重生带娃奔小康 > 第127章 作坊扩大规模,在邻县开设分店

第127章 作坊扩大规模,在邻县开设分店(1/2)

目录

秋风卷着金黄的稻浪掠过红旗生产大队,“晚秋食品坊”后院的晒谷场上,新收的玉米棒堆成了小山,黄澄澄的颗粒在阳光下泛着油润的光泽。林晚秋站在作坊的窗前,看着工人们手脚麻利地分装刚出炉的桃酥,鼻尖萦绕着黄油与面粉混合的香甜气息,心里却在盘算着扩产的细节——自打念安确定去县城上学后,作坊扩张的计划便成了她心头最紧要的事。

“晚秋,这是这个月的订单统计,邻县的李老板又追加了五百斤月饼,说要赶在中秋前铺货。”沈廷舟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账本,指尖在密密麻麻的数字上划过,语气里带着难掩的欣喜。他刚从公社供销社回来,一路上听着乡亲们夸赞“晚秋食品坊”的点心,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林晚秋接过账本,指尖拂过“邻县”二字,眼神亮了起来:“五百斤?这李老板倒是爽快。不过咱们现在的产能怕是跟不上了,你看,作坊里就这三间烘房,每天满负荷运转也只能出两百斤货,再加上村里的订单,根本周转不开。”她抬头望向窗外,工人们正围着唯一的和面机轮流使用,脸上都带着焦急的神色,“得再添两台烘房,还有和面机、压片机也得补上,不然真要误了订单。”

沈廷舟点点头,将账本放在桌上:“我也是这么想的。昨天去县城租房子时,顺便去农机站问了,他们有二手的烘房设备,就是价格贵点,要三百块钱。不过咱们现在手里有结余,咬咬牙能拿下来。另外,我还跟大队长商量了,想把作坊旁边那片闲置的空地租下来,扩建厂房,他说只要咱们能带动村里就业,就给咱们按最低价算。”

“带动就业?这倒是个好主意。”林晚秋眼睛一亮,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咱们现在只有八个工人,扩建后至少需要二十人。正好村里有不少妇女在家闲着,让她们来作坊干活,既能赚工分,又能补贴家用,大队长肯定乐意。这样一来,咱们扩产也名正言顺,还能落下个好名声。”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沈廷舟就带着钱去县城拉设备,林晚秋则留在村里招工。消息一传开,村民们都涌到作坊门口,王大娘拉着林晚秋的手,笑得合不拢嘴:“晚秋啊,你真是咱们村的福星!我家那口子常年卧病,我正愁没钱给他抓药呢,要是能来作坊干活,可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了!”

林晚秋看着眼前热切的乡亲们,心里暖暖的:“大家别着急,咱们按规矩来,先登记,再培训,只要肯吃苦、手脚麻利,都能来干活。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作坊里有作坊的规矩,不能偷懒耍滑,更不能把配方泄露出去,要是违反了,可就不能留在这了。”

乡亲们纷纷点头,争先恐后地登记。林晚秋仔细核对每个人的信息,特意把家里困难的妇女排在前面,又挑选了几个力气大的男人负责搬运原料。看着登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她仿佛看到了作坊热闹的未来,嘴角忍不住上扬。

接下来的半个月,作坊里一片热火朝天。沈廷舟带着工人搭建新的烘房,汗水浸湿了他的粗布衬衫,后背印出深色的汗渍,却丝毫没有停歇;林晚秋则忙着培训新工人,从揉面的力道到烘制的温度,手把手地教,嗓子都沙哑了,却依旧耐心十足。空间里的现代烘焙资料派上了大用场,她根据资料调整了月饼的配方,减少了糖和油的用量,让口感更清爽,还开发了豆沙、枣泥两种新口味,试产时一出炉就被工人们抢着尝鲜。

“晚秋,你这新口味的月饼也太好吃了!比供销社卖的还香甜!”王大娘咬了一口豆沙月饼,豆沙的绵密混合着饼皮的酥脆,让她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我家小孙子要是看到,肯定要缠着我买。”

林晚秋笑着递过一个油纸包:“大娘,这是刚烤好的,你拿回去给孩子尝尝。等正式出货了,咱们给老客户都送点样品,让他们也尝尝鲜。”

就在作坊扩建紧锣密鼓进行时,邻县的李老板突然找上门来。他穿着一身笔挺的中山装,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皮包,一进作坊就被新搭建的烘房吸引了:“林老板,沈老板,你们这规模可真不小啊!我这次来,除了追加订单,还有个想法想跟你们商量。”

林晚秋给李老板倒了杯热茶,笑着说:“李老板有话直说,咱们都是爽快人。”

李老板喝了口茶,放下杯子,眼神诚恳:“是这样,我在邻县开了三家杂货铺,每天都有顾客来问‘晚秋食品坊’的点心,可咱们这运输不方便,每次运过去都得颠簸大半天,点心都碎了不少。我想着,要是你们能在邻县开个分店,我愿意出场地,咱们合伙经营,利润五五分成,你们看怎么样?”

林晚秋和沈廷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喜。这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机会!林晚秋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李老板,你这个提议确实诱人。不过开分店不是小事,得先去邻县考察一下,看看场地、人流,还有当地的政策,咱们再做决定,你看行吗?”

“当然行!”李老板立刻答应,“我明天就带你们去邻县,我在那熟,保证给你们找个好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