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张兰感激,逐渐改善与晚秋关系(1/2)
晨雾像一层薄纱笼罩着红旗生产大队,作坊后院的梧桐树落下几片金黄的叶子,在潮湿的地面上印出浅浅的纹路。林晚秋刚把新磨的面粉倒进陶缸,就听到院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是张兰,手里还挎着一个竹篮,篮子上盖着块蓝布,隐约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米香。
“晚秋,忙着呢?”张兰的声音比往常柔和了许多,她站在门口,有些局促地攥着衣角,往日里总是带着几分刻薄的脸上,此刻竟堆着几分讨好的笑意,“我……我煮了点小米粥,还蒸了两个红薯,给你和廷舟送点过来。”
林晚秋放下手里的木勺,擦了擦额头的薄汗,心里有些意外。自打沈老大从卫生院回来养伤,张兰倒是每天都来打招呼,可像这样主动送吃食,还是头一遭。“这么客气干什么,快进来坐。”她笑着侧身让开,目光落在竹篮上,“你家里还有病人要照顾,怎么还特意煮这些?”
张兰走进院子,把竹篮放在石桌上,小心翼翼地掀开蓝布——白瓷碗里盛着浓稠的小米粥,油亮的米粒沉在碗底,旁边放着两个热气腾腾的红薯,外皮烤得焦香,还冒着丝丝热气。“家里也没什么好东西,这小米还是前阵子公社分的,想着你每天忙着作坊的事,肯定顾不上好好吃饭。”她一边说,一边偷偷观察林晚秋的神色,生怕对方不领情。
林晚秋拿起一个红薯,剥开外皮,金黄的果肉散发出甜香,咬了一口,软糯香甜,瞬间暖了肠胃。“味道真不错,比我自己煮的好吃。”她真心实意地夸赞道,“对了,大哥今天怎么样了?伤口还疼吗?”
提到沈老大,张兰的眼神柔和了许多:“好多了,能坐起来说话了,就是还不能下地。昨天廷舟给他擦身的时候,还说多亏了你那药膏,消肿快得很。”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带着几分愧疚,“晚秋,以前我真是糊涂,总跟着娘一起找你麻烦,现在想想,真是脸红。你不计前嫌帮我们,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
林晚秋看着她泛红的眼眶,心里也软了下来。其实她早就不怪张兰了,毕竟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谁都有难处,张兰当初的刻薄,多半也是被穷日子逼出来的。“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干什么。”她拍了拍张兰的手,“以后咱们互相帮衬着,日子才能越过越好。对了,你要是在家待着无聊,不如来作坊帮忙?虽然赚不了大钱,但也能补贴点家用,还能跟大家聊聊天。”
张兰眼睛一亮,像是没想到林晚秋会主动邀请她。她之前就看着村里的妇女去作坊干活,心里羡慕得很,可又拉不下脸来求林晚秋,现在对方主动开口,她哪有不答应的道理。“真的吗?我……我能去作坊干活?”她激动地抓住林晚秋的手,声音都有些颤抖,“我什么都愿意学,肯定不会偷懒的!”
“当然是真的。”林晚秋笑着点头,“你明天就来,先跟着王大娘学打包,她人好,会好好教你的。”
第二天一早,张兰就准时来到了作坊。她穿着一身干净的粗布衣裳,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手里还拿着一块自己绣的帕子,说是给王大娘的见面礼。王大娘见她态度诚恳,也很热情,手把手地教她怎么把点心装进油纸袋,怎么系好看的绳结。张兰学得很认真,手指被麻绳勒红了也不吭声,只是一个劲地练习。
林晚秋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心里很是欣慰。她知道,张兰这是真的想改变,而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中午吃饭的时候,林晚秋特意多盛了一碗红烧肉给张兰,笑着说:“辛苦了一上午,多吃点,补充补充体力。”
张兰接过碗,眼眶又红了。她长这么大,除了娘,还没人这么关心过她。“晚秋,谢谢你。”她低下头,小声说,“以后你要是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我,我要是敢说一个不字,就让天打雷劈!”
“瞧你说的,什么打雷劈的,多不吉利。”林晚秋笑着打断她,“咱们是一家人,互相照顾是应该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兰在作坊里越来越熟练,不仅学会了打包,还跟着林晚秋学做简单的点心。她人勤快,嘴又甜,很快就和作坊里的工人打成了一片。沈老大看着妻子每天开开心心地去上班,回来还能给家里带些点心,心里也很是高兴,常常对沈廷舟说:“老二,多亏了你娶了个好媳妇,不然咱们家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
沈廷舟听了,心里也很自豪。他知道,林晚秋不仅改变了张兰,也在慢慢改变整个沈家。以前家里总是吵吵闹闹的,现在却充满了欢声笑语,这都是林晚秋的功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