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辅食受欢迎,成为作坊新的盈利点(2/2)
净室里,刘大姐正拿着一块干净的布,仔细擦拭着石磨,看到林晚秋进来,笑着说:“林掌柜的,刚才李桂枝跟我说,她娃吃了咱们的辅食,昨天晚上居然自己主动吃饭了,以前都得她喂半天呢。”
“可不是嘛,”周大哥的媳妇也凑过来说,“我娘家侄女,之前总爱生病,吃了咱们的胡萝卜米粉泥,这半个月都没感冒,我嫂子还托人来问,能不能多买些回去。”
林晚秋听着大家的话,心里暖暖的。她走到陶盆旁,拿起一把勺子,舀了一勺刚磨好的米粉,放在鼻尖闻了闻,米香纯正,没有一丝杂味。她想起空间里那些堆积如山的物资——真空包装的大米、小米,新鲜的南瓜、胡萝卜、菠菜,还有优质的鸡蛋和奶粉,这些都是她能在这个年代做出优质辅食的底气。但更重要的是,她想用这些辅食,帮助更多像念安一样营养不良的孩子,让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大家加把劲,争取今天再做五十斤辅食,送到供销社去。”林晚秋拿起围裙,重新系在身上,“等忙完这阵子,咱们就给作坊添台新的石磨,再请两个女工,到时候大家就不用这么累了。”
“好嘞!”工人们齐声应道,声音里满是干劲。净室里的马灯依旧亮着,暖黄的光映在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憧憬。石磨转动的声音、木槌捣泥的声音、女工们的说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首充满生机的乐曲,在秋日的作坊里久久回荡。
傍晚时分,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余晖洒在作坊的青砖墙上,映出斑驳的光影。沈廷舟从县城回来了,还带回了一个好消息——张院长说,外地来的医生尝了他们的辅食,都赞不绝口,还问能不能把辅食推广到市里的医院去;供销社的王主任也说,要跟他们签订长期供货合同,每个月供应两百斤辅食,还愿意把柜台最好的位置留给他们的辅食。
“晚秋,咱们的辅食要卖到市里去了!”沈廷舟走进院子,脸上满是兴奋,他握住林晚秋的手,指尖带着外面的凉意,却让她觉得格外温暖,“以后,会有更多的孩子吃到咱们做的辅食,咱们的作坊也会越来越好。”
林晚秋笑着点头,目光望向正在院子里写作业的沈念安。夕阳的余晖洒在儿子的脸上,他正握着铅笔,认真地写着算术题,小眉头微微蹙着,像个小大人似的。林晚秋知道,再过不久,念安就要上小学了,她要努力把作坊做得更好,给儿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让他能安心读书,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妈妈,爸爸,你们看我写的字!”沈念安举起作业本,蹦蹦跳跳地跑过来,上面的数字写得工工整整,没有一个错字。“李老师说,我要是保持这个水平,上小学肯定能当班长!”
林晚秋接过作业本,摸了摸儿子的头,笑着说:“念安真厉害,妈妈相信你,上了小学一定能考第一名,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你。”她顿了顿,又道,“等周末,妈妈带你去县城买新书包和新铅笔,给你准备上小学的用品。”
沈念安用力点头,小脸上满是期待:“谢谢妈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你和爸爸的期望。”他说完,又跑回院子里,继续写作业去了,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仿佛给他镀上了一层金边。
夜幕降临,院子里的灯笼被点亮,橙红的光笼罩着整个院子,温馨而美好。林晚秋和沈廷舟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看着儿子认真写作业的身影,心里满是幸福。作坊里的工人们都已经下班了,只剩下净室里的马灯还亮着,映得窗户纸泛着暖黄的光。
“廷舟,你说咱们的辅食以后会不会卖到更远的地方,比如省里、京城?”林晚秋轻声问道,眼中满是憧憬。
沈廷舟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会的,肯定会的。你的手艺这么好,咱们的辅食质量又有保证,只要咱们坚持下去,一定会让更多的人知道咱们的辅食,让更多的孩子能吃到营养健康的辅食。”他顿了顿,又道,“而且念安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咱们要给他攒够学费,让他能一直读书,将来考上大学,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