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六零辣妈:重生带娃奔小康 > 第232章 晚秋食品坊启动“非遗美食传承”项目,挖掘传统配方

第232章 晚秋食品坊启动“非遗美食传承”项目,挖掘传统配方(1/2)

目录

深秋的红旗生产大队被一层鎏金般的暖阳包裹,晨露在田埂的枯草上凝结成剔透的珍珠,微风拂过,带着成熟谷物的醇香与菜园里蔬菜的清冽气息。林晚秋站在自家院子里,望着墙角那株缀满金黄叶片的银杏树,指尖轻轻摩挲着掌心的玉佩,眼底闪烁着明亮的光。沈老太康复出院已逾半月,家中诸事顺遂,念安每日埋首于算术题册,念溪则缠着沈廷舟教她识文断字,庭院里时常回荡着祖孙三代的欢声笑语。而她心中酝酿多日的“非遗美食传承”计划,终于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迎来了启动的契机。

“晚秋,在想什么呢?”沈廷舟端着一杯温热的蜂蜜水走来,深蓝色的中山装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眉眼间带着几分温柔的笑意。他将水杯递到林晚秋手中,目光落在她略带沉思的脸上,“自从娘康复后,你就时常这样出神,莫不是食品坊的事情让你烦心?”

林晚秋接过水杯,暖意顺着指尖蔓延至心底,她抬头看向沈廷舟,嘴角扬起一抹明媚的笑容:“不是烦心,是在琢磨一件大事。”她抿了口蜂蜜水,甜润的滋味在舌尖化开,“这些日子照顾娘,我倒有了些空闲琢磨食品坊的将来。咱们现在的糕点、酱菜虽然受欢迎,但总觉得少了点根脉。你还记得我上次去县城采买时,遇到的那位卖老字号酥糖的老大爷吗?他说那些老方子传了三代,如今却因为没人愿意学,快要失传了。”

沈廷舟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你是想把那些快要失传的传统美食配方找回来?”

“是啊。”林晚秋重重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咱们六零年代物资虽然匮乏,但祖辈传下来的美食智慧可不少。那些非遗美食,不仅是味道,更是一代人的记忆、一种文化的传承。我想把这些老方子挖掘出来,加以改良,让它们既能符合现在人的口味,又能保留原有的精髓。这样一来,咱们的食品坊不仅能做得更大,还能为后人留下点实实在在的东西。”

沈廷舟伸手轻轻揽住她的肩膀,声音沉稳而有力:“你的想法很好,既有心胸又有远见。需要我做什么?尽管说。”

“我想先从咱们周边的村镇入手。”林晚秋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你不是认识不少公社和大队的干部吗?能不能帮我打听一下,哪里有会做传统美食的老艺人?比如手工挂面、古法酿酒、传统点心之类的。我想去拜访他们,诚心诚意地向他们请教。”

“这有何难。”沈廷舟轻笑一声,“我明天就去公社一趟,托人帮忙打听。不过,你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实在不行,我陪你一起去。”

林晚秋心中一暖,靠在他的肩头,柔声道:“放心吧,我带着空间里的物资,饿不着也冻不着。再说,现在咱们食品坊的名声也算是打响了,想必那些老艺人也不会轻易拒绝我的诚意。”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林晚秋便收拾妥当。她穿上一件藏青色的灯芯绒外套,腰间系着一块素色的围裙,将空间里的一些精细面粉、白糖和几块腊肉装进一个帆布包,又在包里放了些常用的药品,便准备出发。沈廷舟早已将自行车擦拭干净,车后座上绑着一个小小的竹篮,里面装着给念安和念溪准备的早餐。

“娘,我们走了,您在家好好照看孩子,有什么事记得让邻居捎个信。”林晚秋走到沈老太面前,轻声叮嘱道。

沈老太坐在院子里的摇椅上,身上盖着一条厚厚的毛毯,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去吧去吧,娘这边不用你操心。晚秋啊,你做的都是正经事,娘支持你。只是出门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别太劳累了。”这些日子,沈老太看着林晚秋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食品坊也经营得有声有色,心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刻薄,只剩下满满的欣慰与疼爱。

“知道了娘。”林晚秋笑着点头,转身看向沈念安和沈念溪,“念安,你是哥哥,要好好照顾妹妹,听奶奶的话,不许调皮。”

“娘,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妹妹和奶奶的。”沈念安挺起小小的胸膛,眼神坚定,“娘,你出门要注意安全,早点回来。”

沈念溪则扑进林晚秋的怀里,抱着她的腰,软糯地说道:“娘,我会想你的,你要给我带好吃的回来。”

林晚秋揉了揉女儿柔软的头发,笑着答应:“好,娘一定给你带好吃的回来。”

与家人告别后,林晚秋推着自行车走出院门。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与淡淡的炊烟气息。她跨上自行车,沿着乡间的小路缓缓前行,车轮碾过路面的碎石,发出轻微的声响。

第一站,林晚秋要去的是邻村——李家坳。据沈廷舟打听来的消息,李家坳有一位姓李的老爷子,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是当地有名的手工挂面匠人,他做的挂面细如发丝,煮后爽滑劲道,汤鲜味美,据说祖上曾是宫廷御厨,传下来的挂面方子已有上百年历史。

李家坳距离红旗生产大队有十几里路,林晚秋骑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到达。村子依山而建,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村中间流过,溪水潺潺,岸边的杨柳树叶子已经泛黄,随风轻轻摇曳。林晚秋推着自行车,沿着小溪旁的小路走进村子,一路上遇到不少村民,他们都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女人。

“这位同志,请问李老爷子家在哪里?”林晚秋拦住一位正在溪边洗衣的老大娘,客气地问道。

老大娘抬起头,上下打量了林晚秋一番,眼中带着几分警惕:“你找李老爷子有事?”

“我是红旗生产大队的,叫林晚秋,是做食品生意的。”林晚秋笑着说道,“听说李老爷子的手工挂面做得特别好,我想来向他请教一下手艺。”

老大娘闻言,眼中的警惕消散了几分,指了指村东头的一栋老房子:“你顺着这条路往前走,最东边那栋青砖瓦房就是李老爷子家。不过,你可别抱太大希望,李老爷子脾气古怪得很,这些年不少人来向他请教手艺,都被他赶出去了。”

“多谢大娘。”林晚秋连忙道谢,推着自行车向村东头走去。

果然,正如老大娘所说,村东头有一栋青砖瓦房,院墙是用石头砌成的,门口有一棵老槐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林晚秋走到院门口,轻轻敲了敲木门:“有人在家吗?”

过了好一会儿,门才被缓缓打开一条缝,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爷子探出头来,眼神锐利地看着林晚秋:“你找谁?”

“老爷子,您好,我叫林晚秋,是红旗生产大队的。”林晚秋脸上露出诚恳的笑容,“我听说您的手工挂面做得特别好,特意来向您请教手艺的。”

李老爷子上下打量了林晚秋一番,眉头皱了起来:“请教手艺?我看你是想来偷师吧?滚,我这里不欢迎你!”说完,就要关门。

林晚秋连忙伸手挡住门,急声道:“老爷子,您误会了,我不是来偷师的。我是真心实意想向您学习,而且,我想和您合作。”

“合作?”李老爷子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你想怎么合作?”

“我想把您的手工挂面推向更大的市场。”林晚秋认真地说道,“您的挂面手艺这么好,不应该只在这小小的李家坳流传。我有食品坊,有销售渠道,咱们可以合作,您负责制作挂面,我负责销售,赚了钱咱们平分。而且,我还想把您的手艺传承下去,培养更多的传承人,让更多的人知道您的手工挂面。”

李老爷子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你说的倒是好听,可我凭什么相信你?”

“老爷子,我知道空口无凭。”林晚秋从帆布包里拿出带来的面粉和白糖,“这是我带来的一点心意,都是上好的食材。我今天来,不是想立刻就让您答应我,只是想让您知道我的诚意。我可以留下来帮您干活,您看看我的人品和做事的态度,再决定要不要和我合作。”

李老爷子看着林晚秋手中的食材,又看了看她诚恳的眼神,沉默了片刻,终于松口:“进来吧。”

林晚秋心中一喜,连忙跟着李老爷子走进院子。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靠墙的地方搭着一个棚子,棚子爷子领着林晚秋走进堂屋,堂屋里陈设简单,一张八仙桌,几把椅子,墙上挂着一幅古画,画的是山水图。

“坐吧。”李老爷子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自己则坐在了主位上。

林晚秋坐下后,主动开口说道:“老爷子,我知道您对自己的手艺看得很重,也明白您不想让手艺失传的心情。我也是真心想把这些传统美食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美味。”

李老爷子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缓缓说道:“我做挂面做了一辈子,这手艺是我祖上传下来的,包含了无数心血。这些年,我也想找个靠谱的传承人,可要么是心术不正,想偷师赚钱,要么是吃不了苦,学了几天就放弃了。你一个女同志,年纪轻轻的,能吃得了这份苦吗?”

“老爷子,我虽然是个女同志,但我不怕吃苦。”林晚秋坚定地说道,“我从一无所有到现在拥有自己的食品坊,靠的就是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劲头。只要您肯教我,我一定认真学习,把您的手艺学好、学精,并且好好传承下去。”

李老爷子看着林晚秋眼中的坚定,心中暗暗点头。他沉吟了片刻,说道:“既然你这么有诚意,那我就给你一个机会。从今天起,你就留下来帮我干活,我看看你到底能不能坚持下去。不过,我丑话说在前面,制作手工挂面是个细致活,工序繁杂,从和面、醒面、擀面、切面到挂面、晾干,每一步都不能马虎,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而且,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干活,你能做到吗?”

“能!”林晚秋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老爷子,您放心,我一定严格按照您的要求做,绝不偷懒耍滑。”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秋便留在了李家坳,跟着李老爷子学习制作手工挂面。正如李老爷子所说,制作手工挂面的工序极其繁杂,而且对温度、湿度、力度都有严格的要求。

每天凌晨四点,天还没亮,林晚秋就跟着李老爷子起床。首先是和面,面粉要选用当年的新麦磨成的精粉,加入适量的盐和水,盐和水的比例要恰到好处,多一分则咸,少一分则面不劲道。和面时,要用力揉搓,直到面团光滑细腻,不粘手、不粘盆。林晚秋刚开始和面时,总是掌握不好力度和水量,要么面团太干,要么太稀,李老爷子看了,只是冷冷地训斥几句,让她自己慢慢琢磨。

和面之后是醒面,将揉好的面团放在盆里,盖上湿布,放在温暖的地方醒发一个小时左右。醒面的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太长了面团会发酸,太短了面团没有弹性,擀出来的面条不劲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