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双生痕:暴雨中的硬币与红绳谜局 > 第18章 领养记录

第18章 领养记录(1/2)

目录

上午九点,市局档案科的百叶窗拉得很低,阳光被切割成细长的光柱,在浮尘里缓慢移动。陆时把第三杯速溶咖啡喝完,指尖在键盘上敲出最后一个字,屏幕上弹出的户籍信息停留在“李萍”那一页。

页面上的内容简洁得像一张便签:女,52岁,户籍地址在城郊的老旧居民区,职业栏标注着“矿场食堂帮厨(已离职)”,亲属关系一栏是空白。没有配偶,没有子女,社会关系简单得近乎透明。

“陆队,李萍的社保记录查完了。”实习生小陈抱着一摞档案夹进来,额头上沁着薄汗,“她2010年到2015年在矿场食堂上班,离职后就没再缴纳社保,也没查到其他工作记录。这五年基本处于‘消失’状态,银行账户里只有零星的小额存取款,最多的一笔是去年秋天,进账三千块,来源不明。”

陆时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接过档案夹。纸张边缘已经泛黄,上面的字迹是老式打印机的针式字体,模糊不清。他翻到离职原因那一页,只写着“个人原因”四个字,签字栏的笔迹潦草,像是匆匆画上去的。

“个人原因?”陆时皱起眉,“矿场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在当年也算稳定,她为什么要突然离职?”他想起沈砚提到的,李萍身上有狗尾草,还有那块疑似儿童衣物的碎片,“查过她的居住记录吗?离职后住在哪里?”

“查了,”小陈递过一张打印纸,“她在老城区租过一个单间,房东说她2016年就搬走了,没留新地址。邻居对她印象不深,只说她平时很少出门,偶尔会看到一个小男孩跟她一起,大概五六岁的样子。”

“小男孩?”陆时的手指顿了一下,“户籍信息里不是说她没有子女吗?”

“所以很奇怪,”小陈点头,“房东也说不清楚那孩子的来历,只记得孩子很怕生,总是躲在李萍身后,穿的衣服洗得发白,像是别人穿过的。2018年夏天之后,就再也没见过那个孩子了。”

2018年夏天。陆时在笔记本上圈下这个时间点。李萍的离职是2015年,孩子出现的时间大概在2015到2018年之间,之后孩子消失,李萍也搬离了住处。这条时间线里藏着什么?

他突然想起沈砚昨晚的电话,虽然沈砚没说具体发现,但语气里的凝重让他印象深刻——“勒痕很像,可能是同一个人”。如果张岚和李萍的死有关联,那她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除了都和矿场有牵扯,难道还和孩子有关?

“去查全市的孤儿院和福利院,”陆时站起身,“重点查2015年前后,有没有被领养的男孩,年龄在两岁左右,领养人是李萍。”

档案科的电脑系统老旧,查询速度慢得像蜗牛爬行。陆时盯着屏幕上滚动的名单,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的天色渐渐转阴,远处传来闷雷的声音,像是要下雨了。

“找到了!”小陈突然喊道,“晨星孤儿院,2015年3月,李萍领养了一个男孩,名叫李念,当时两岁零一个月,是弃婴,入院记录显示父母不详。”

陆时凑近屏幕,领养档案的扫描件有些模糊,但能看清李萍的签名,和矿场离职报告上的字迹吻合。附页里有一张男孩的照片,眉眼清秀,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外套,眼神怯怯的,像只受惊的小鹿。

“李念……”陆时轻声念出这个名字,“后来呢?这个孩子去哪里了?”

小陈滑动鼠标,脸色慢慢沉了下来:“领养记录截止到2018年6月,之后的记录写着‘意外走失,下落不明’。月,没找到任何线索,最后按人口失踪处理了。”

2018年6月,正是邻居说再也没见过那个男孩的时间。陆时的心沉了下去,他点开报警记录的扫描件,李萍的笔录里反复提到一个地方——矿场。

“她说孩子是在矿场附近走失的,”小陈念着笔录内容,“那天她带孩子去矿场门口,想找以前的同事问问事,转身买瓶水的功夫,孩子就不见了。她在矿场里找了三天三夜,被保安赶出来好几次,还因为硬闯矿场被拘留过一天。”

陆时的手指停在“拘留记录”那一行。2018年7月5日,李萍因“扰乱单位秩序”被拘留五日。这之后,她还去矿场闹过几次,直到2018年底才渐渐没了动静。

“她为什么非要去矿场找?”陆时追问,“矿场那么大,孩子怎么会跑到里面去?”

“笔录里没说,”小陈摇摇头,“当时接警的警察备注说,李萍情绪很激动,反复说‘孩子一定在里面’,但问她为什么这么肯定,她又说不出具体理由。后来因为没有证据,加上矿场方面说监控没拍到孩子进入,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陆时靠在椅背上,盯着屏幕上李念的照片。一个领养的孩子意外走失,母亲却执着地认为孩子在矿场里,甚至不惜被拘留也要硬闯。这背后一定有原因。李萍当年在矿场食堂上班,会不会知道些什么?孩子的走失,真的是意外吗?

他突然想到了张岚。张岚的社会关系比李萍复杂,但同样和矿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的丈夫老疤死在矿场附近,她自己的指甲缝里有煤渣。如果李萍的孩子失踪和矿场有关,那张岚呢?她有没有孩子?

“查张岚的领养记录,”陆时立刻说道,“同样查晨星孤儿院,时间往前推,2012年左右。”

这次的查询速度快了很多。十分钟后,张岚的领养档案出现在屏幕上。

2012年9月,张岚从晨星孤儿院领养了一个女孩,名叫张悦,当时一岁半。档案里的照片上,女孩扎着两个小辫子,笑得露出两颗门牙。领养手续齐全,张岚的收入证明、居住证明都附在后面,看起来毫无问题。

但在领养记录的最后一页,有一行刺眼的备注:2013年10月,张悦被亲生父母接走,领养关系解除。

“亲生父母?”陆时皱起眉,“弃婴怎么会突然冒出亲生父母?”他放大备注着“王秀莲”,标注是“张悦生母”。但这两个签名都模糊不清,尤其是“王秀莲”,笔画歪歪扭扭,像是用左手写的,根本无法辨认。

“查这个王秀莲,”陆时指着屏幕,“有没有身份信息?有没有联系方式?”

小陈在系统里检索了半天,摇了摇头:“没有任何记录。这个名字太常见了,全市有两百多个王秀莲,年龄、住址都对不上。而且解除领养关系的手续很简单,没有亲子鉴定报告,只有一张手写的领走证明,上面连指纹都没按。”

陆时的指尖在桌面上敲得更快了。疑点太多了:一个被遗弃的孩子,一年后突然被“亲生父母”接走,手续简陋,签名模糊,接走后从此杳无音信。这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消失”,而不是正常的认亲。

他拿出手机,翻出张岚的尸检照片。照片里的张岚面色平静,仿佛只是睡着了,但陆时此刻看着她的脸,却觉得那双紧闭的眼睛里藏着无尽的恐惧。她是不是知道了什么?知道那个所谓的“亲生父母”是假的?知道女儿并没有被接走,而是像李念一样,消失在了某个地方?

“陆队,你看这个,”小陈突然指着屏幕,“晨星孤儿院的地址,就在矿场旧址的隔壁那条街!”

陆时猛地抬头,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攥紧了。晨星孤儿院,矿场,两个死者,两个从孤儿院领养的孩子,两个都“失踪”了,失踪后死者都和矿场产生了纠缠——张岚的丈夫死在矿场,李萍多次去矿场闹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