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双生痕:暴雨中的硬币与红绳谜局 > 第227章 林辰的反制

第227章 林辰的反制(2/2)

目录

他的话模棱两可,既没有承认自己主动收集证据,也没有否认,像是在给沈砚留一个想象的空间。

“你既然早就发现了这些信件,为什么现在才拿出来?”沈砚追问,眼神紧紧锁住林辰的眼睛,试图从他的表情里找到破绽。

林辰放下水杯,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沈警官,实不相瞒,我也是今天整理文件时才看到这些信件的内容。之前只是觉得是些旧公文,没太在意。直到今天,我想起你们在调查孤儿院的案子,才仔细看了看,发现里面的内容不简单。我想,这些东西或许对你们有用,就赶紧送过来了。”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甚至带着一丝“配合调查”的诚意,但沈砚却从中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林辰是什么人?一个能白手起家,建立起庞大商业版图的人,不可能会“偶然”发现这么重要的证据,更不可能“延迟”到现在才拿出来。他选择在这个时候送信件过来,分明是察觉到了警方对他的怀疑,想用这些信件转移视线。

这些信件确实重要,将案件从“个人恩怨”拉回了“犯罪网络”,揭示了背后牵涉的权贵,让调查的方向从林辰、周志强,转向了那位李副局长,甚至更高层的“上级”。可正是这份“重要性”,让沈砚更加警惕——林辰提供的线索,看似在帮助警方,实则是在引导警方的调查方向,让他们把精力放在第三方身上,从而忽略对他自身的怀疑。

更可怕的是,林辰能拿到这些二十年前的内部信件,说明他掌握的证据,远比警方想象的要多。他不是一个被动的调查者,更像是一个早已洞悉一切的“幕后玩家”,在暗中操控着调查的节奏。

“林总有心了。”沈砚的语气依旧平静,但眼神里的警惕更浓了,“这些信件对案件非常重要,我们会立刻核实内容的真实性。”

“应该的。”林辰笑了笑,站起身,“既然信件已经交给你了,那我就不打扰了。如果还有其他需要我配合的地方,沈警官随时联系我。”

他转身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突然停下脚步,回头看向沈砚,语气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提醒:“沈警官,我觉得,当年的孤儿院旧案,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有些人,有些事,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你们调查的时候,可得小心些。”

说完,他推开门,径直走了出去,留下沈砚一个人在会客室里,面对着桌上的信件,陷入了沉思。

林辰的提醒,像是一根刺,扎进了沈砚的心里。他知道,林辰是在警告他,这个案件牵涉的势力很大,水很深。而林辰自己,显然已经在这片深水里游了很久,甚至可能已经摸到了水底的真相。

沈砚拿起桌上的信件,重新翻看。信纸泛黄,字迹陈旧,每一个字都透着当年的黑暗与罪恶。那位李副局长,如今早已退休,是否还活着?他背后的“上级”又是谁?这些问题,像新的迷雾,笼罩在了案件之上。

但沈砚更清楚,林辰的目的,不仅仅是转移视线那么简单。他提供这些信件,还有一个更深层的意图——向警方展示他的“实力”。他想告诉沈砚,他知道的比警方多,他能接触到警方接触不到的层面,他有能力影响调查的走向。

这个男人,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危险。

就在这时,陆时推门进来,看到桌上的信件,疑惑地问:“沈队,这是什么?”

“林辰送来的。”沈砚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二十年前,教育局李副局长和孤儿院院长的往来信件,内容涉及儿童贩卖。”

陆时的眼睛瞬间睁大,拿起信件快速翻看,脸上露出震惊的表情:“这么重要的证据,林辰怎么会有?他怎么现在才拿出来?”

“因为他察觉到了我们的怀疑。”沈砚靠在沙发上,语气沉重,“他想用这些信件转移我们的视线,让我们去查李副局长,从而忽略他。更重要的是,他在向我们示威,让我们知道,他掌握的东西,比我们多得多。”

陆时皱起眉头:“这么说,林辰早就知道这些事?他一直在暗中调查?”

“不止是调查。”沈砚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他可能已经掌握了整个犯罪网络的脉络,甚至……已经对某些人采取了行动。他给周志强的汇款,说不定就是这场行动的一部分。”

陆时倒吸一口凉气:“那我们现在怎么办?真的去查李副局长吗?”

“查,必须查。”沈砚站起身,拿起桌上的信件,“这些信件是重要的突破口,我们要顺着这条线索查下去,挖出当年的犯罪网络。但同时,我们也不能放松对林辰的监视。”

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空,语气带着一丝决绝:“林辰以为,用这些信件就能干扰我们的视线。但他错了,他越是这样,越说明他心里有鬼。我们既要查清楚背后的权贵网络,也要揭开他身上的秘密。”

陆时点点头,心中涌起一股紧迫感。他知道,这场调查已经进入了最关键,也最危险的阶段。林辰的反制,让案件变得更加复杂,但也让他们离真相更近了一步。

只是,那个隐藏在迷雾背后的真相,究竟会是怎样的残酷?而林辰,这个在黑暗中蛰伏了二十年的男人,最终会站在光明的一面,还是彻底沉沦在黑暗里?

沈砚握紧了手中的信件,眼神变得愈发坚定。无论前方有多少迷雾,无论背后牵涉多少势力,他都要揭开真相,给陆明,给那些被伤害的孩子,一个迟到了二十年的交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