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70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第70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1/2)

目录

1954年暮春的清晨,阳光透过轧钢厂新建的实验室玻璃窗,在水磨石地面上投下菱形的光斑。林建军站在窗前,手里捏着一张刚出炉的检测报告,指尖划过“超高压锅炉管试样合格率92%”的字样,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

窗外,新建的无缝钢管车间正在试车,银白色的钢管在传送带上流动,像一条金属长河。远处的四合院烟囱冒着袅袅炊烟,与工厂的蒸汽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新旧交织的时代剪影。

他的目光落在实验台的玻璃罐上,里面装着半透明的液体——那是系统奖励的“体质强化液(初级)”。三个月来,他每天按剂量服用,耐力和恢复力显着提升,连续工作18小时也不觉得疲惫,这在高强度的技术攻关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林技术员,这是苏联专家刚送来的资料。”小张抱着一摞俄文手册走进来,脸上带着兴奋,“瓦西里教授说,您关于‘低温轧制’的论文,已经被莫斯科钢铁研究院收录了!”

林建军接过手册,封面上印着烫金的院徽,心里涌起一股热流。从1951年那个凛冬穿越而来,在陌生的时代挣扎求生,到如今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技术人员的声音,这三年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带着总结性的沉稳:

【第一卷“站稳脚跟”剧情线已完成,关键节点回顾:】

【1951年:穿越适应,激活系统,参军赴朝,战场淬炼;】

【1953年:凯旋归来,攻克无缝钢管技术,确立工厂地位;】

【1954年初:粉碎四合院觊觎,划定人际边界,完成军工订单。】

【综合评价:优秀。宿主已从“生存者”转变为“技术骨干”,为第二阶段发展奠定基础。】

林建军合上手册,走到墙边的地图前。图上用红笔圈出三个点: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超高压锅炉管应用地)、鞍山钢铁公司(技术交流合作单位)、北京钢铁学院(计划进修地点)。这是他为第二阶段任务规划的路线图,每一步都清晰而坚定。

“建军,忙着呢?”门口传来傻柱的声音,他手里端着个饭盒,脸上带着难得的腼腆,“我妈蒸了点糖包,给你送两个尝尝。”

林建军回头,看着饭盒里暄软的糖包,热气氤氲中,傻柱的眼神比以前清澈了许多。自从贾张氏被拘留后,他彻底断绝了和秦淮茹家的非正常往来,虽然偶尔还会被秦淮茹的眼泪打动,但至少学会了说“不”。

“谢了,傻柱哥。”林建军接过饭盒,拿出一个咬了一口,甜丝丝的豆沙馅在舌尖化开,“味道不错,婶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那是!”傻柱咧嘴笑起来,挠了挠头,“我来是想告诉你,秦淮茹刚才又来找我,想借这个月的粮票,说棒梗病了。我没借,让她找街道办申请救济。”

“做得对。”林建军点点头,“真有困难,组织会管,但不能总想着占便宜。”

傻柱重重地点头,像是卸下了什么包袱:“嗯,我也是这么想的。那我先回去了,食堂还等着我烧火呢。”

看着他挺直的背影,林建军心里微微触动。傻柱的转变,或许是第一卷最意外的收获——环境能改变人,清醒更能重塑人。

他转身看向窗外的四合院方向。中院里,秦淮茹正蹲在槐树下择菜,身形单薄,时不时抬头望向工厂的方向,眼神复杂。贾张氏坐在自家门槛上,手里捻着佛珠,嘴里念念有词,三角眼却时不时瞟向林建军的耳房,透着不甘和怨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