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阎埠贵的“等价交换”升级(1/2)
初冬的阳光斜斜地照进阎埠贵家的堂屋,在堆积如山的旧报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阎埠贵戴着老花镜,正用一根细针小心翼翼地挑开报纸的装订线,嘴里念念有词:“苏联轧钢新技术……美国精密机床发展……这些可都是好东西,建军那小子肯定稀罕。”
他面前的八仙桌上,报纸被分门别类码成几摞,每一页有用的信息旁都用红铅笔做了标记,旁边还放着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1954年11月《钢铁》杂志——连轧机组调试要点”“1955年1月《机械工人》——刀具磨损补偿公式”,显然是花了大功夫整理的。
“爹,真要把这些给林科长啊?”二儿子阎解放蹲在地上,手里捧着一摞报纸,脸上满是不舍,“这可是您攒了三年的宝贝,上次王老师想借去看两天,您都没舍得。”
“你懂个啥!”阎埠贵瞪了他一眼,用针尖敲了敲桌面,“这叫投资!你以为我白给?我打听好了,厂里马上要招一批学徒,技术科正好缺人。建军现在是技术科副科长,说话有分量,只要他肯帮你说句话,你这工作就成了!这些报纸算啥?比起铁饭碗,值!”
他拿起最上面一摞报纸,用麻绳仔细捆好,掂量了掂量,又往里面加了两本《苏联金属学入门》,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走,跟我去趟工厂,记住,见了林科长要客气,少说话,多听着。”
阎解放连忙点头,跟着父亲往轧钢厂走。他今年十七岁,高小毕业在家待业,阎埠贵为此愁白了头,托了不少关系都没成,这次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林建军身上——他算准了林建军急需行业动态信息,而自己的旧报纸,就是最好的“敲门砖”。
技术科办公室里,林建军正在研究系统新奖励的“炮弹膛线加工精度控制方案”,上面的缠角计算公式让他有些疑惑。听到敲门声,他头也没抬:“进来。”
“建军,忙着呢?”阎埠贵的声音带着刻意的热络,像揣了只兔子似的快步走进来,把捆好的报纸往桌上一放,“看你平时喜欢研究技术,我给你攒了点东西,都是各地工业报纸,上面有不少新消息,你看看有用不?”
林建军放下方案,目光落在那摞报纸上,封面上“苏联乌拉尔钢厂”的标题让他眼前一亮——这正是他急需的国外先进经验。他解开麻绳,随手翻开一本,里面关于“低温轧制”的报道旁,阎埠贵用红笔标注了“与我厂轧机参数对比:可行”,显然是花了心思的。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带着价值评估:
【检测到“阎埠贵”实施“等价交换”升级行为,提供“苏联工业报道合集(1953-1955)”,信息价值较高(含3项可直接应用的技术思路)。】
【行为动机:为次子阎解放谋取工厂学徒名额,以“技术信息”换取“就业帮助”,交易意图明确,未涉及道德绑架。】
【应对建议:接受信息,评估价值后提供合理帮助(符合工厂招工流程范围内),明确“等价交换”原则,强调“只此一次”,避免形成长期依附关系。】
林建军合上报纸,看向阎埠贵,语气平和:“三大爷,费心了,这些报纸确实有用。您今天来,不光是送报纸吧?”
阎埠贵脸上的笑更灿烂了,连忙把阎解放往前推了推:“这是我二小子,解放,高小毕业,认识不少字,也能吃苦,想试试厂里的学徒招工,您看……”
“厂里招工有流程,要考试,看成绩。”林建军打断他,目光落在阎解放身上,“小伙子看着挺精神,读过书?”
阎解放紧张得手心冒汗,点点头:“读过……高小,算术还行。”
“那就好。”林建军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招工考试复习提纲》,递给阎解放,“这是去年的考试范围,重点看算术和机械基础部分。下周六考试,你要是能考进前二十名,我可以在技术科会议上提一句,说你适合学精密测量——但能不能成,还得看你自己的本事。”
这正是阎埠贵想要的结果!既没大包大揽,又给了明确的努力方向,比那些空口白话的承诺靠谱多了。阎埠贵激动得搓着手:“哎哎,谢谢建军!解放,还不快谢谢林科长!”
“谢谢林科长!”阎解放深深鞠了一躬,接过提纲,手指都在发抖。
林建军摆摆手,把话题拉回报纸上:“这些报纸我留下了,里面关于‘苏联连续退火工艺’的报道,对我们现在的项目很有用。作为交换,我能帮的就这些,成不成看他自己,以后别再提这事了。”
“明白明白!”阎埠贵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等价交换,公平合理!我们不打扰你工作,这就走,这就走!”他拉着阎解放,脚步轻快地离开了,像是捡了个大便宜。
林建军重新拿起报纸,里面一篇《莫斯科钢铁研究院关于合金元素配比的最新研究》让他茅塞顿开——报道中提到的“铬镍钼配比公式”,正好能解决他刚才对膛线加工方案的疑惑。他立刻拿起笔,在方案上修改参数,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清脆悦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