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苏联专家的认可与刁难(1/2)
深秋的阳光透过新车间的天窗,在锃亮的轧钢设备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建军正蹲在一台“1150可逆式轧机”前,手里拿着千分尺,反复测量着轧辊的径向跳动——这台从苏联引进的大家伙是新车间的核心设备,也是军工订单的“主力军”,明天苏联专家瓦西里就要来进行最终验收,容不得半点差错。
“林科长,瓦西里教授的专列提前到了,厂长让您马上过去一趟。”技术员赵小刚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蓝色工装的袖口沾着油污,“听说他看了我们之前的试生产报告,不太满意,说‘精度达不到斯大林格勒工厂的标准’。”
林建军的眉头微微一皱。试生产报告他看过无数遍,产品精度(公差±0.03)完全符合合同要求,甚至比苏联提供的参考数据还好0.01,瓦西里这是鸡蛋里挑骨头。他放下千分尺,擦了擦手上的油污:“知道了,我这就去。”
厂长办公室里,气氛有些凝重。瓦西里穿着笔挺的灰色西装,与车间里的工装格格不入,他手里捏着试生产报告,用生硬的中文说:“林,你们的轧机空载精度很好,但满载时呢?我怀疑你们的地基沉降不均匀,会影响最终产品质量。”
“教授,我们做过满载测试。”林建军拿出一份厚厚的报告,摊开在他面前,“这是连续100小时满载运行的数据,径向跳动始终控制在0.02以内,地基沉降量仅0.3,远低于苏联规范的1限值。”
报告上的曲线图平滑稳定,每个数据点旁都有技术员和监理的签字,严谨得让人挑不出毛病。瓦西里的眉头拧了起来,手指在“0.02”这个数字上反复摩挲,显然没料到会是这个结果。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林建军脑海里响起,带着精准的分析:
【检测到“瓦西里”因“技术优越感受挫”触发“权威维护”行为,通过“质疑核心参数”实施刁难,本质是对中国技术人员自主能力的不信任。】
【行为动机:苏联技术输出的“居高临下”惯性+对“高锰钢工艺突破”的隐性嫉妒+维护本国设备的“绝对权威”。】
【应对策略:以“数据说话”,展示充分的实验证据;适当让步(接受部分非关键调整),保留核心技术自主权;强调“合作共赢”,满足其“指导者”的面子需求。】
“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瓦西里最终抬起头,语气依旧强硬,“明天验收,我要亲自测试‘轧辊热膨胀系数’,必须控制在11.2x10??\/c,这是我们国家坦克炮管的标准,差0.1都不行!”
这个要求远超合同约定(11.5x10??\/c),而且热膨胀系数受材质、温度控制等多重因素影响,现场测试极难稳定达标。林建军心里清楚,这是瓦西里故意设置的障碍,想让他们在验收时出丑,从而掌握后续生产的“指导权”。
“可以。”林建军沉吟片刻,点头应下,“但我们需要贵方提供你们的‘热膨胀测试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测试方法一致,避免误解。”
瓦西里显然没料到他会答应得这么干脆,愣了一下才说:“我会让助手给你。”
【叮!】
【“适度妥协”策略生效,瓦西里“刁难预期”部分落空,为后续谈判争取空间。】
【提示:其提供的“操作程序”存在隐藏陷阱(过度强调环境温度控制),需提前准备应对方案。】
回到车间,林建军立刻组织技术员研究苏联的测试程序,果然发现了问题——对方要求测试环境温度必须稳定在20c±0.5c,而车间实际温度波动在18-22c,要达到这个标准,必须临时加装恒温装置,费时费力。
“科长,这明显是故意刁难!”赵小刚气得把程序扔在地上,“咱们的设备哪样不是按他们的标准来的?现在又来这套!”
“别生气,这是技术博弈的一部分。”林建军捡起程序,语气平静,“通知后勤科,马上调两台工业空调来,把测试区域围起来,温度控制在20c±0.3c,比他们要求的更严,让他们挑不出毛病。”
他顿了顿,指着程序上的“升温速率”参数:“重点监控这个,他们没说,但这才是影响热膨胀系数的关键。我们按1c\/升温,比他们默认的2c\/慢一半,数据会更稳定。”
【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