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贾张氏的小偷小摸(1/2)
1957年的冬天来得早,北风卷着碎雪,把四合院的煤棚冻得像冰窖。贾张氏缩着脖子蹲在自家门槛上,盯着中院阎埠贵家的煤棚,眼里的光比檐下的冰棱还亮——贾家的煤早就见了底,抚恤金买了粮就剩不下几个子儿,棒梗晚上冻得直哭,她这双闲不住的手,又开始发痒。
后半夜,院里的灯全灭了,只有巡逻的更夫打梆子的声音远远传来。贾张氏裹紧破棉袄,像只耗子似的溜到煤棚外。锁是阎埠贵新换的黄铜锁,她却从怀里摸出根细铁丝——这是跟捡破烂的学的“手艺”,转了两圈,“咔哒”一声轻响,锁开了。
她的心怦怦直跳,抓过墙角的煤铲就往麻袋里灌。黑黢黢的煤块蹭得满脸都是,她却顾不上擦,只嫌铲得慢。袋底渐渐沉了,估摸着有三十斤,够烧五天了,她才恋恋不舍地停手,刚要往外退,身后突然传来算盘珠子响,清脆得像冰碴砸在地上。
“三大妈,深更半夜的,借煤啊?”阎埠贵蹲在煤棚后的石碾子上,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月光照在他脸上,精明得像只算准了账的狐狸,“我这煤是按斤称过的,三十五斤七两,不多不少,够您家棒梗烧三回热炕了。”
贾张氏吓得手一抖,煤袋“咚”地砸在地上,煤渣撒了一地。她转身就想跑,却被阎埠贵叫住:“跑啥?我又不喊人。”老头慢悠悠起身,算盘珠子停了,“不过,这煤您得‘借’我点——我家老大订婚,待客得用细煤。再帮个忙,厨房东边那灶台,您帮我占着,早晚我家用,这事就当没发生过。”
东边的灶台挨着风口,烧火得费双倍力气,平时谁都不爱用。贾张氏心里骂阎埠贵抠门,嘴上却不敢硬气——被抓了现行,闹出去她这张老脸就没处搁了。她咬着牙点头:“行!煤分你十斤,灶台归你!但你要是敢反悔……”
“放心,我阎埠贵账算得清。”阎埠贵笑出满脸褶子,亲自帮她把煤袋拖到贾家后窗,还顺手递了把柴,“烧煤得掺点柴,省着用。”
【叮!】
林建军正在军工车间审核“60式装甲车”履带图纸,系统的提示音突然响起,带着数据分析的冷意:
【检测到“贾张氏”与“阎埠贵”形成“畸形合作”,以“偷窃-包庇”为纽带,交换资源(煤、灶台使用权),本质是生存压力下的互相利用,暴露“规则崩坏”隐患。】
【行为风险:贾张氏的偷窃行为可能升级(从煤到粮食),阎埠贵的包庇将助长歪风,导致四合院“私德沦丧”加速,冲击“公共秩序”底线。】
林建军笔尖一顿,墨点落在“履带销强度参数”上。他早从王师傅那儿听说院里不太平,贾张氏最近总往阎家厨房钻,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俩人,一个贪小便宜,一个精于算计,凑在一起,怕是要把院里搅得更浑。
果然,没过几天,傻柱就气冲冲地找到林建军:“建军,我晾的红薯干少了半袋!准是贾张氏干的!阎埠贵就住在对门,不可能没看见!”
林建军正在调试硬度计,头也没抬:“有证据吗?”
“证据?全院谁不知道她手脚不干净!”傻柱攥着拳头,“我去找她理论,她倒打一耙,说我诬陷她,还让阎埠贵作证,那老西儿居然说‘没看见’!”
林建军放下仪器,看着傻柱通红的脸:“没证据就别闹。阎埠贵精着呢,他包庇贾张氏,准是拿了好处。你要是气不过,就盯着厨房,抓个现行。”
傻柱咬着牙走了,心里却憋着股火。他没去盯厨房,却在第二天撞见阎埠贵的二儿子阎解放,手里拿着块红薯干,吃得正香,那成色,跟他丢的一模一样。
【叮!】
系统的提示音跟着傻柱的脚步响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