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阎埠贵的“囤粮计划”(2/2)
系统的提示音在整理菜地时响起:
【“阎埠贵惩戒”事件强化家庭“囤粮纪律”,其家庭内部“资源凝聚力”提升至80%,粮食消耗速度低于预期15%,生存韧性增强。】
四合院的夜晚,弥漫着若有若无的饥饿气息。贾张氏蹲在阎家门口的石墩后,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窗缝里透出的光,她闻到了红薯干的甜味,肚子饿得咕咕叫。昨天她偷了阎家晒在院里的半块红薯干,被阎埠贵用算盘珠子砸了头,现在还疼,却忍不住还想再来试试。
“滚开!”阎埠贵的声音突然从院里传来,接着是算盘珠子落地的声音,“再敢盯着我家,我就报派出所,说你偷军属的粮!”
贾张氏吓得一哆嗦,连滚带爬地跑了,嘴里骂骂咧咧,却不敢再靠近。阎埠贵站在门后,攥着算盘,心里冷笑——他早就在门口撒了草木灰,谁来过一看便知,想偷他的粮,没那么容易。
傻柱从工厂回来,路过阎家,听到里面的动静,脚步顿了顿。他的工装口袋空空如也,今天食堂只发了野菜团子,他自己都没吃饱,更别说给贾家带东西了。秦淮茹白天来找过他,说棒梗想吃口干的,他只能摇头,心里像被针扎似的。
【叮!】
【“阎埠贵威慑”效果扩散,贾张氏“偷窃风险”降至30%,傻柱“接济压力”因外部约束(阎家拒给)减轻10%,加速其“自我觉醒”。】
第二天一早,林建军去工厂上班,看到阎埠贵在菜窖门口翻土,菜窖盖用铁链锁着,钥匙挂在他脖子上,贴身藏着。老头看到他,笑着扬了扬手里的锄头:“建军,这土好,能种出大萝卜!你那片地要是缺种子,我这有去年留的‘心里美’,脆甜,能当水果吃。”
“谢谢三大爷,我自己备了种子。”林建军指了指自行车筐里的纸袋,里面是系统奖励的“抗旱萝卜种”,产量比普通品种高20%。
阎埠贵的眼睛亮了亮,没再多问,只是埋头翻土,算盘珠子在口袋里硌着,却像是在算另一笔账——林建军有好种子,他有好经验,说不定冬天能换点萝卜吃,这可比用棉袄换划算多了。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林建军走进工厂时响起:
【“资源互补”可能性显现,阎埠贵与宿主的“良性互动”模式萌芽,为后续“困难时期互助”埋下伏笔(非直接接济,而是技术\/物资交换)。】
车间里,赵小刚正在调试新到的“种子发芽箱”,看到林建军进来,递过一份报告:“科长,您要的‘红薯干储存指南’翻译好了,苏联专家说,用草木灰混合储存,能防蛀,保质期延长到一年。”
林建军接过报告,上面的俄文注释被赵小刚标得清清楚楚。他想起阎埠贵的红薯干,或许可以让王师傅转交给老头——不算接济,算是技术交流,毕竟,在这困难时期,让院里最会算计的人守住自己的粮,能少很多麻烦。
【叮!】
【“技术共享”行为触发,阎埠贵对宿主的“信任度”提升至60%,“训禽”进度稳定在99.5%,四合院“低冲突”状态巩固。】
夕阳西下,林建军回家时,看到阎埠贵的三个儿子在院里晒萝卜干,动作麻利,显然是被老头训练过的。阎埠贵坐在门槛上,拿着算盘,一边算一边念叨:“晒干缩水三成,五斤鲜萝卜出一斤干,够吃……”
四合院里,贾张氏的哭闹声没了,秦淮茹的求助声没了,连易中海的咳嗽声都轻了。只有阎家的算盘声,和远处工厂的汽笛声,交织成一种奇怪的平静——在粮食危机的阴影下,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互不干涉,各自为战。
林建军看着这一切,心里清楚,这种平静只是暂时的,冬天还没到,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但他并不担心,阎埠贵的囤粮计划,他的技术储备,苏岚的持家能力,还有系统的危机预警,这些加起来,足以让他在风浪里站稳脚跟。
至于四合院里的其他人,林建军知道,阎埠贵的算盘会帮他挡住大部分麻烦,而那些挡不住的,他也早已做好了准备——用规则当盾,用技术当矛,在这特殊的年代里,护好自己的小家,也守住心里的那份踏实。
夜色渐深,阎家的灯熄得很晚,最后灭灯前,林建军仿佛听到算盘珠子响了最后一声,像是在为这艰难的日子,落下一个暂时的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