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易中海的“最后尝试”(1/2)
1959年的深冬,寒风卷着雪沫子,敲打着四合院东厢房的玻璃窗,发出细碎的声响。易中海蜷缩在冰冷的土炕上,身上盖着两床打了补丁的棉被,却依然觉得寒意刺骨。他的肺气肿又加重了,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拉风箱似的喘息,胸口像压着块大石头,让他连抬手都费劲。
墙上的日历被红笔圈着一个日期——1960年3月,那是他正式退休的日子。还有不到三个月,他就要从轧钢厂八级钳工的位置上退下来,拿着每月52元的退休金,开始“养老”的日子。可这日子,他却越来越不敢想。
“咳咳……咳……”一阵剧烈的咳嗽让他弯下腰,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他摸索着去够炕边的水杯,却失手将杯子碰倒在地,“哐当”一声脆响,在寂静的屋里格外刺耳。
傻柱的脚步声从院外传来,带着犹豫的停顿。易中海心里一紧,挣扎着坐起身,想喊住他,喉咙里却只发出嘶哑的气音。他知道,傻柱最近变了——不再天天往贾家跑,下班后就抱着《钳工入门》啃,见了他也只是点头打招呼,再没像以前那样“一大爷、一大爷”地亲热,更别说端茶倒水了。
“柱子……”易中海终于挤出两个字,声音微弱得像蚊子叫。
傻柱的脚步顿了顿,还是推门进来,看到地上的碎瓷片,眉头皱了皱,却没像以前那样立刻收拾,只是站在门口:“一大爷,有事?”
“没事……就是想让你帮我倒杯水。”易中海的声音带着刻意的温和,眼神里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听说你报了技术夜校?挺好,有上进心,比我当年强。”
傻柱倒了水,递给他,语气平淡:“师傅说,学好技术饿不着。我先走了,夜校快上课了。”他转身就走,没再停留,仿佛多待一秒都是负担。
易中海看着他的背影,胸口一阵发闷,差点喘不过气。他一辈子的算计,不就是指望傻柱给自己养老送终吗?可现在,这根“顶梁柱”眼看就要靠不住了,他能不急吗?
【叮!】
林建军正在军工车间调试“61式坦克”的履带张紧装置,系统的提示音突然响起,带着行为分析的冷意:
【检测到“易中海”因“退休临近+傻柱失控+健康恶化”触发“最后尝试”行为,试图通过“情感绑架+利益许诺”挽回养老希望,目标锁定宿主(林建军),因其“技术权威”可影响退休待遇评定。】
【行为策略:1示弱(装病博取同情);2利诱(暗示“有办法让傻柱回心转意”);3道德绑架(强调“师徒情分”“街坊道义”),本质是“走投无路的最后挣扎”。】
【成功概率:5%(因宿主“规则意识”坚定+对其算计的清醒认知),失败将导致其“养老幻想”彻底破灭,触发“绝望性沉默”(不再干涉院里事务)。】
林建军的扳手在履带销上拧出精确的扭矩,误差控制在±5N·以内。他对徒弟说:“这批张紧装置送质检,合格后直接发往总装线。”心里却对易中海的打算有了数——这老头,终究是不肯死心。
易中海挣扎着起身,从炕洞深处摸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半斤白面——这是他省了三个月的“特殊补助”,原本想留着过年包饺子,现在却成了他最后的“筹码”。他知道林建军不缺这点粮,但这是他能拿出的最“贵重”的东西了。
他拄着拐杖,一步一挪地往厂外平房走,每走几步就咳嗽一阵,额头的汗混着雪水往下淌,在雪地上留下一串歪歪扭扭的脚印。路过中院时,阎埠贵正蹲在门口晒红薯干,看到他这副模样,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却没上前搭话——老头心里清楚,易中海这是去找林建军,这时候凑上去,只会惹麻烦。
“建军……在家吗?”易中海的声音在林建军家院门外响起,带着明显的虚弱。
苏岚开门看到他,吓了一跳:“易大爷?您怎么来了?快进来,外面冷。”
林建军正在给林卫国做木制玩具车,看到易中海冻得发紫的脸和手里的油纸包,心里已经猜到七八分。“大爷,有事?”他的语气平静,没有多余的热情。
易中海把油纸包往桌上一放,打开来露出雪白的面粉,带着讨好的笑:“建军,这是我攒的细粮,给卫国熬粥喝,孩子长身体。”他咳嗽了一阵,才缓过气,“我来……是想跟你说点事,关于我退休的……”
“退休待遇有规定,”林建军打断他,没碰那包面粉,“工龄、级别、贡献,厂里都有档案,按规定来最公平,谁也插手不了。”
易中海的笑僵在脸上,眼神里的光芒一点点黯淡下去。他没想到林建军这么直接,连点迂回的余地都不给。“我不是想让你违规……”他的声音带着哀求,“我就是想让你在厂长面前……美言几句,说我身体不好,能不能申请个‘老干部特殊照顾’,多领点医药费……”
“规定里没有‘特殊照顾’这一条。”林建军的语气依旧平淡,“您的工龄和贡献都在档案里写着,该有的待遇不会少,不该有的,我说再多也没用。”他看着易中海苍白的脸,补充道,“厂里有职工医院,退休后看病能报销60%,足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