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168章 红薯淀粉的“链式交换”

第168章 红薯淀粉的“链式交换”(2/2)

目录

林建军看着淀粉,纯度确实不错,比厂里用玉米芯做的还白。“擦板好办,”他指着车间角落里的废钢板,“我让工人给你们冲五十个,用红薯换就行,一百斤红薯换一个擦板,公平不?”

队长连忙点头,拉着阎埠贵就要去组织人运红薯,生怕林建军反悔。旁边的社员们七嘴八舌地说:“林科长真是活菩萨!”“这下咱的红薯再也不怕烂了!”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众人的欢笑声中响起:

【“技术换农产品”链条形成:工厂获得红薯原料(可用于代食品生产,降低玉米芯消耗),生产队获得加工技术和工具,实现“工农互补”,宿主“隐性物资储备”增加(可通过工厂内部渠道兑换红薯淀粉),家庭生存安全系数提升至99%。】

消息传回四合院时,秦淮茹正在家里晾晒红薯淀粉,是她用三十斤鲜红薯跟队里换的,打算给棒梗做淀粉糊糊。这孩子总喊饿,淀粉比红薯顶饱,还能掺点野菜做团子。“这法子真好,”她摸着棒梗的头,小家伙正拿着块淀粉块当糖啃,“等开春了,咱也学着做,换点细粮给你改善伙食。”

傻柱从汽修厂回来,路过生产队的加工点,看到好多人围着擦板忙活,红薯泥顺着纱布往下淌,沉淀池里已经结了层雪白的淀粉。听说是林建军的法子,他心里热乎乎的——自己当初没看错人,跟着林建军学技术,走正道,果然没错。他现在不仅能修卡车,还学会了简单的机械原理,上个月厂里还给他涨了工资。

贾张氏趴在窗台上,看着秦淮茹晒淀粉,嘴里骂骂咧咧:“小贱人藏私!不知道分我点!林建军那小子也是,有好法子不先想着院里人,胳膊肘往外拐!”可她现在连下床都费劲,只能干瞪眼,骂累了就蜷在炕上,闻着窗外飘来的淀粉香味,咽口水。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夕阳下响起,带着全局评估:

【“红薯淀粉技术”推广产生多重效应:

?\t经济层面:周边五个生产队减少红薯损耗约20万斤,相当于多存6万斤粮食,可满足300人半年需求;

?\t社会层面:阎埠贵组织的“集体加工点”成为农村互助典范,被公社通报表扬,其“技术信使”身份为宿主建立了农村层面的“技术缓冲带”;

?\t四合院层面:秦淮茹通过劳动获取淀粉,彻底放弃“求助依赖”;阎埠贵因技术推广获得尊重,与宿主的“良性互动”模式固化;其余人因“无技术交换筹码”,对宿主的“嫉妒性冲突”降至0%。】

傍晚,林建军回家时,苏岚正用阎埠贵送的淀粉做凉粉,切得细条条的,拌上蒜泥和醋,看着就清爽。“今天代食品车间的王师傅来说,用红薯淀粉做的‘人造肉’比玉米芯的好吃,工人都爱打,”苏岚笑着说,“他还让我问问你,能不能再优化下工艺,出得再多些。”

林建军夹起一筷子凉粉,滑溜溜的,带着点清甜。“我已经改了分离机的参数,”他看着儿子用小手抓凉粉吃,弄得满脸都是,“明天让赵小刚他们加个夜班,多做几台擦板,给附近公社都送点去。”

车间的方向传来机器的嗡鸣,比往常更轻快,像是在为这丰收的季节伴奏。林建军知道,这技术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发明,却能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的难题——让红薯不烂在窖里,让淀粉能存到明年,让孩子们能多喝碗糊糊。

四合院里的灯次第亮起,阎家传来算盘声和孩子们的笑闹(分了淀粉,今晚吃凉粉),傻柱家的烟囱冒出笔直的烟(他学会用淀粉勾芡,改善伙食),秦淮茹在灶台前忙碌,棒梗在旁边帮忙烧火,小脸上沾着灰,却笑得开心。

林建军望着窗外,心里一片平静。技术的力量从不在惊天动地的壮举里,而在这一点一滴的改善中——让庄稼长得好,让粮食不浪费,让日子能安稳。他要做的,就是继续握紧手里的工具,守住这份踏实,在这慢慢好起来的年月里,稳稳地走下去。

夜风拂过,带着红薯淀粉的清香,和着远处工厂的机器声,成了这个秋天最安稳的旋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