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轧钢厂的“技术科主任”(2/2)
“那还不是师傅您教的‘间隙调节法’?”傻柱挠挠头,喝了口酒,“我打算明年考工程师,到时候还得请您当推荐人。”
“没问题。”林建军给他夹了块牛肉,“等你把汽修厂那套电路系统吃透了,我再给你找几本专业书。”
阎埠贵也跑来看热闹,手里攥着本《工业企业管理大全》,说是“给林主任送参考资料”,眼睛却在新办公室里转来转去,算盘打得噼啪响:“建军,你这办公室可得配个通讯员啊,跑腿送文件啥的,我家解成正好有空……”
“技术科不养闲人。”林建军一句话堵了回去,指着桌上的图纸,“三大爷要是真有空,帮我看看这组农机齿轮的参数,上次你说的‘省煤法’给了我不少启发。”
阎埠贵的算盘声戛然而止,接过图纸认真看起来——他知道,林建军这是变相提醒他,想沾光得拿技术来换,空手套白狼可不行。
秦淮茹在院里晒被子,听到傻柱和阎埠贵的对话,只是默默地把被子抻平。她现在在生产队当记工员,每月能挣三十个工分,棒梗也上了小学,日子虽然清苦,却不用再看别人脸色。林建军的提拔对她来说,只是院里又多了件新鲜事,与自己没太大关系。
贾张氏坐在门槛上,听着邻居们议论林建军的官运,嘴里又开始念叨:“有啥了不起?不就是运气好吗?想当年我家东旭在厂里……”话没说完就被秦淮茹打断:“妈,该吃药了。”老太太悻悻地闭了嘴,看着墙根下的杂草发呆——她的中风越来越重,连骂人的力气都快没了。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傍晚响起,带着全局评估:
【“技术科主任”任职事件产生多重影响:
?\t工厂层面:技术管理体系初步建立,近三个月工艺偏差率下降40%,军工订单交付周期缩短15%,获“市级技术管理先进单位”提名;
?\t个人层面:林建军的“技术权威”与“管理权限”结合,在厂内影响力辐射至生产、设备等部门,为后续“军工技术深耕”奠定基础;
?\t四合院层面:傻柱的“上进”与林建军的“提拔”形成正向激励,阎埠贵的“依附”更趋技术化,其余人则因“阶层差距扩大”,主动减少与林建军的非必要接触,符合“防线巩固”策略;
?\t系统判定:“技术深耕”阶段正式启动,奖励“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可识别并培养有潜力的技术工人)。】
林建军下班回家时,苏岚正在给林卫国讲“保密”的重要性,小家伙举着个玩具密码锁,奶声奶气地说:“爸爸的图纸不能给坏人看!”
“对,”林建军抱起儿子,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卫国以后也要学技术,做个守规矩、懂保密的技术员。”
苏岚端来晚饭,桌上摆着红烧肉,是厂里发的福利:“今天医务室的同事都说,你当了主任,以后咱们厂的技术水平肯定能上一大截。”
“光靠我一个人不行,”林建军夹了块肉给儿子,“得靠大家一起努力。明天我打算开个技术培训会,让老工人把经验都讲出来,整理成资料存档,这样技术才能传下去。”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墙上的任命书上,泛着柔和的光。林建军知道,当上技术科主任,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他要做的不仅是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更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技术传承体系,让工厂的技术水平能稳步提升,在未来的风雨里站稳脚跟。
车间的夜班汽笛声响起,悠长而有力,像是在为这个新的开始喝彩。林建军看着窗外厂区的灯火,心里清楚,这只是“技术深耕”的第一步,前面还有更复杂的军工项目等着他,还有更严峻的挑战在酝酿。但他不怕——手里有技术,身边有信任的同事,家里有支持他的亲人,这就足够了。
四合院的灯一盏盏熄了,只有风穿过胡同的声音,带着深秋的凉意。林建军知道,从今天起,他的舞台更大了,责任也更重了。而他能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把技术科打造成全厂的“技术心脏”,让这颗心脏强劲跳动,为工厂,为国家,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