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289章 年的“历史转折”

第289章 年的“历史转折”(1/2)

目录

1976年深秋的轧钢厂,梧桐叶被秋风扫得满地金黄,厂区广播里不再播放激昂的口号,转而唱起了《咱们工人有力量》。这歌声里没有了过去的紧绷,多了几分久违的昂扬,像一缕暖阳,驱散了笼罩工厂多年的阴霾。

林建军站在大礼堂的后台,整理着胸前的红绸花。今天是厂里的平反大会,也是恢复生产动员大会,他作为“先进工作者”代表,要上台发言。镜子里的他,眼角有了细纹,两鬓添了些霜色,但眼神比十年前更亮,那是经历过风雨洗礼后的笃定。

“林主任,该您上台了。”工会主席推门进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张厂长刚说,今天的会,区里都派人来了,咱们厂要打翻身仗了!”

林建军点点头,深吸一口气。礼堂里已经坐满了人,黑压压的一片,却异常安静。他走上台时,台下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他看见郑师傅坐在第一排,激动得直抹眼泪;周师傅用力挥着手,工装袖子上还沾着机油;年轻的技术员们挺直了腰板,眼里闪着光——这些年,他们跟着自己搞技术,受了不少委屈,今天总算能扬眉吐气了。

张厂长先讲了话,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同志们!从今天起,过去的冤假错案,一律平反!被错误批斗的同志,恢复名誉!咱们厂的首要任务,就是抓生产、搞技术,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台下响起更热烈的掌声,有人甚至喊起了口号:“抓生产!搞技术!”这口号不同于过去的政治口号,带着实实在在的干劲,震得礼堂的窗户都嗡嗡作响。

轮到林建军发言时,他手里没拿稿子,只是平静地看着台下:“同志们,我没什么豪言壮语。这十年,我最大的体会就八个字——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搞技术的,来不得半点虚的。图纸差一毫米,零件就装不上;参数错一个数,设备就会出故障。就像咱们轧钢,钢水温度差十度,性能就可能天差地别。”

台下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连掉根针都能听清。

“过去这些年,咱们吃了不少‘不尊重科学’的亏。”林建军的目光扫过全场,“有人说‘革命热情能代替技术’,结果呢?进口设备没人会修,军工订单完不成,国家受损失,咱们工人脸上也无光。”他顿了顿,提高声音,“但我相信,从今天起,这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因为咱们工人,最懂实事求是——机器不会说谎,产品质量不会说谎,国家的需要更不会说谎!”

“说得好!”台下有人喊了一声,随即掌声再次雷动,比刚才更热烈。郑师傅激动地站起来,使劲鼓掌,周师傅红着眼眶,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着什么。

林建军等掌声平息,继续说:“接下来,技术科计划启动三项工作:第一,把这十年积压的设备故障,全部排查一遍;第二,重新整理技术资料,把丢了的手艺捡回来;第三,开办第二期青年培训班,让年轻人尽快顶上来。我相信,只要咱们踏踏实实搞技术,不出三年,咱们厂一定能回到全国先进行列!”

话音刚落,台下的年轻人集体站起来,齐声喊:“好!我们跟着林主任干!”他们的声音清亮而坚定,像厂区新竖起的烟囱,笔直地冲向天空。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带着穿透云层的豁然:【检测到“历史转折”关键节点,符合“技术复兴”时代趋势。】

【奖励“技术革新专项基金申请指南”:包含国家对工业技术改造的扶持政策、项目申报流程,可助力工厂争取首批技改资金。】

【解锁“跨厂技术协作”权限:可联合其他工厂、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共享资源。】

林建军的脑海里瞬间清晰起来:1977年国家将启动第一批工业技改项目,重点支持轧钢、机械等行业;申请需要提交详细的可行性报告,突出“军民两用”价值;跨厂协作方面,附近的重型机械厂有进口的精密加工设备,正好可以弥补本厂的短板。这些信息像一张地图,标出了工厂未来的发展路径。

散会后,工人们围着林建军,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