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恢复高考的“东风”(2/2)
语文考试的作文题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林卫国提笔就想起了车间里的日子:跟着父亲调试机床、在技术组修复冲床安全装置、熬夜画图纸的灯光……这些真实的经历流诸笔端,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透着股踏实的力量。
数学考试里,果然出现了系统押题范围里的“齿轮传动比计算”,他用林建军教的“机械模型法”快速解出,比标准解法节省了十分钟。物理卷的最后一道大题,正是他在工厂实习时研究过的“起重机吊臂受力分析”,几乎没费力气就写出了完整步骤。
考完最后一门,林卫国走出考场,看见父亲站在树荫下,手里拿着冰镇的酸梅汤。“感觉怎么样?”
“正常发挥。”林卫国接过杯子,一口气喝了大半,“题目没超纲,好多题都像您给我讲过的。”
林建军没多问,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家,你妈炖了排骨。”
等待放榜的日子格外漫长。林卫国重新回到工厂实习,却总忍不住走神。阎解旷每天蹲在街道公告栏前,盼着消息,见了林卫国就叹气:“我肯定考砸了,最后一道物理题根本没看懂。”
8月15日,放榜的消息传来。林建军正在主持技术会议,厂里的通讯员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林主任!恭喜!您儿子考上清华大学物理系了!全区状元!”
会议室瞬间炸开了锅。“真的假的?清华大学!”“卫国这孩子太厉害了!”郑师傅激动地拽着林建军的胳膊,“我就知道他行!”
林建军的手微微颤抖,却努力保持平静:“散会,我回家看看。”可脚步刚迈出会议室,就忍不住小跑起来。
家里已经挤满了人。苏岚抱着录取通知书,眼泪止不住地流;张厂长亲自送来贺信,上面写着“轧钢厂的骄傲”;阎埠贵挤在人群里,看着录取通知书上的“清华大学”四个字,嘴里不停念叨:“厉害,真厉害……”
林卫国站在父亲身边,手里紧紧攥着通知书,突然觉得鼻子发酸。那个在四合院煤油灯下啃书本的夜晚,那个拒绝工农兵学员名额时的坚定,那个跟着父亲在车间学技术的午后……所有的坚持,都在这一刻有了最圆满的答案。
“爸,我做到了。”他声音哽咽。
“是你自己争气。”林建军看着儿子,眼里满是欣慰,“到了清华,继续好好学,别骄傲。”他想起系统奖励的“半导体研发指南”,或许不用等太久,儿子就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实现他未竟的梦想。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轧钢厂。工人们在车间里议论:“林主任的儿子考上清华了!”“早说过学技术有出息,你看人家!”青年技术员们更是把林卫国当成了榜样,纷纷报名参加厂里的夜校,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
阎解旷最终落榜了,却没像往常一样发脾气。他找到林卫国,红着脸说:“卫国,我想通了,明年再考。你那本复习资料,能借我吗?”
“不仅借你资料,我还能帮你补课。”林卫国笑着说,“只要肯学,什么时候都不晚。”
阎解旷用力点头,眼里第一次有了真正的笃定。
开学前一天,林建军给儿子收拾行李,在箱子底层放了一本《半导体器件基础》,扉页上写着:“技术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这是他对儿子的期许,也是对自己十年坚守的总结。
送林卫国去火车站时,苏岚拉着儿子的手,反复叮嘱注意身体。林建军站在月台上,看着绿皮火车缓缓开动,突然想起十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在安全屋里给年幼的儿子讲物理原理的场景。
时光荏苒,当年的孩童已经长成能独当一面的青年,而他守护的技术火种,终将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燎原。火车鸣笛远去,林建军望着铁轨延伸的方向,嘴角露出了笑容——属于他们的时代,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