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傻柱的“安详离世”(2/2)
林建军作为主祭人,站在墓碑前,声音低沉却清晰:“老傻,一路走好。你做的菜,我们都记着呢;你对人的好,我们也都记着呢。到了那边,别总想着给人做菜,也歇歇,享享清福。”
墓碑上的照片,是傻柱60岁生日时拍的,穿着新做的中山装,手里举着个刚出锅的红烧肉,笑出了满脸褶子。林建军看着照片,突然想起他们最后一次喝酒的场景——
那是年前,傻柱炖了锅排骨,非要拉着林建军在家喝两盅。王秀不在家,两个老头就着一碟花生米,喝得脸红脖子粗。傻柱说:“林哥,我这辈子,就服你两件事:一是搞技术能搞出大名堂,二是对苏岚嫂子好,一辈子没变。”
林建军笑他:“你对王秀也不差,不然她能跟你遭那些罪?”
傻柱灌了口酒,嘿嘿笑:“那不一样。我是没本事,只能让她吃饱穿暖;你是有本事,还能让苏岚跟着你享福。”他顿了顿,突然叹气,“四合院的人,走的走,散的散,就剩咱们俩了。等我走了,你可别太想我。”
当时只当是醉话,现在想来,老傻心里跟明镜似的。
葬礼结束后,林建军独自在墓碑前站了很久。春风卷起纸钱,在空中打着旋,像傻柱颠勺时飞起的菜香。他想起刚创业时,傻柱把饭馆的流动资金偷偷塞给他,说“钱不够跟哥说”;想起专利战时,老傻每天给研发部加一道硬菜,说“吃饱了才有力气跟老外干”;想起晓阳小时候,总缠着傻柱要糖吃,老傻就从口袋里摸出颗水果糖,说“跟你爷爷一样,就知道馋”……
这些细碎的往事,像散落的珠子,串起了他们大半辈子的交情。从四合院的针锋相对,到工厂里的互相扶持,从年轻时的较劲,到老年时的惺惺相惜,这段跨越几十年的友谊,最终以最平静的方式画上句点。
【叮!】
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带着尘埃落定的释然:【“四合院时代”标志性人物落幕,恩怨情仇彻底封存。】
【奖励“时代记忆珍藏”:自动记录与傻柱相关的关键记忆片段,强化“平凡人生的价值”认知。】
林建军转身离开墓园,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些。他知道,傻柱的离世,不仅是一个老友的告别,更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四合院的那些人——易中海、贾张氏、秦淮茹、许大茂、阎埠贵、傻柱……终于都以各自的方式,走完了人生的旅程。他们的故事,或唏嘘,或遗憾,或圆满,都成了历史的注脚。
回到厂里,食堂的大师傅问林建军:“林总,今天的菜按啥标准做?”
林建军想了想,说:“按老傻的菜谱来,做个红烧肉,再弄个糖醋排骨,给大伙加个菜。”
傍晚,员工们打饭时,都觉得今天的菜格外香。小张吃着排骨,突然说:“这味儿,跟傻柱师傅做的一模一样。”
林建军坐在角落,慢慢喝着粥,听着大伙念叨傻柱的好,心里暖暖的。他知道,傻柱虽然走了,但他的手艺,他的善良,他那股子“傻劲儿”,会像食堂里飘不散的菜香,永远留在这个厂里,留在大家心里。
夕阳透过食堂的窗户,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林建军看着窗外,中关村的高楼又长高了些,建军科技的新研发中心正在封顶。他想起傻柱常说的“日子得往前过”,是啊,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他能做的,就是带着对老友的怀念,继续把日子过好,把厂子办好,不辜负那些平凡却闪光的人生教会他的道理——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就是最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