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孙子的“接班宣言”(2/2)
“好,好啊。”林建军反复看着那三行字,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摩挲,“咱们家的接力棒,算是稳稳地交出去了。”
春节回家,林晓阳把笔记本落在了爷爷家的书房。苏岚打扫时无意中翻开,看到那三行字,突然红了眼眶。她拿着笔记本走到客厅,林建军正在和林卫国讨论“百年计划”的中期目标,傻柱的继女槐花带着孩子来拜年,满屋子都是欢声笑语。
“你们看阳阳写的。”苏岚把笔记本递过去,声音有些哽咽。
林卫国接过笔记本,林建军凑过来看,父子俩的目光落在那三行字上,久久没有说话。客厅里的喧闹仿佛瞬间静止,只有窗外的鞭炮声隐约传来,像是在为这无声的传承喝彩。
“这话说得,比我们都有志气。”林卫国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想起自己年轻时总想着“赶上国外水平”,而儿子已经敢想“引领世界”,这就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槐花凑过来看了看,笑着对自己的孩子说:“你晓阳哥哥要让中国有‘高度’呢,你以后也要向他学习。”
林建军拿起笔记本,小心地合上,放进自己的书柜,和他的“精密量具研发奖状”、林卫国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摆在一起。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三本不同年代的“成绩单”上镀上一层金边,像三个接力的火炬,照亮了整个书柜。
“高度,好啊。”林建军轻声说,像是对自己,也像是对这个家族的未来,“精度是根基,速度是动力,高度是目标。咱们三代人,各有各的使命,缺了谁都不行。”
林晓阳回来找笔记本时,看到爷爷正对着书柜出神。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爷爷,我那是随便写写的……”
“不是随便写的。”林建军转过身,眼里闪着光,“是你心里想的,对不对?”
少年重重点头,眼里的坚定像实验室里那团稳定的等离子体:“爷爷,您放心,我一定做到。等我们的核聚变装置成功了,我第一时间给您报喜。”
“好,爷爷等着。”林建军拍了拍他的肩膀,突然想起1977年林卫国考上清华时,自己也是这样拍着儿子的肩膀,说“爸等着你的好消息”。时光流转,不变的是这沉甸甸的期待,和一代代人传下去的信念。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团圆的氛围里响起,带着圆满的温度:【“接班宣言”强化家族传承内核,科技报国信念实现代际深化。】
【提示:传承的终极意义,是让后来者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看向更辽阔的天空。】
春节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书房的窗户。林建军望着窗外绚烂的光,心里无比踏实。他知道,“精度”“速度”“高度”这三个词,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技术轨迹,更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缩影——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再到仰望星空,每一步都浸透着奋斗的汗水,每一代都承载着前人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