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374章 家庭的“世纪团聚”

第374章 家庭的“世纪团聚”(2/2)

目录

“好啊。”林建军摸了摸他的头,眼眶有些发热,“有志向。爷爷这辈子,从四合院到中关村,从造量具到看你们造芯片、搞核聚变,就知道咱们中国人,只要想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带着四世同堂的暖意:【检测到“家族四代团聚”,科技传承脉络完整,符合“代际接力”终极愿景。】

【奖励“家族精神图谱”:将“踏实做人、科技报国”的核心理念具象化为可传承的行为准则,强化家族凝聚力。】

林建军看着脑海中浮现的“精神图谱”,上面清晰地标注着三代人的共同特质:林建军的“坚韧不拔”,林卫国的“锐意创新”,林晓阳的“视野开阔”,而这些特质的根基,都是“家国情怀”。他突然明白,所谓传承,不只是技术的传递,更是精神的延续——从他在轧钢厂时的“不服输”,到卫国在实验室的“不放弃”,再到晓阳面对封锁时的“不低头”,这股劲,才是家族最宝贵的财富。

窗外的烟花突然炸开,绚烂的光透过窗户照在每个人脸上。林卫国举起酒杯:“爸,妈,我敬你们一杯。没有你们当年的坚持,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林晓阳也跟着举杯:“我也敬爷爷奶奶,还有爸妈。你们教会我的,比实验室里的公式更重要。”

思远学着大人的样子,举着果汁杯:“我敬太爷爷太奶奶,祝你们身体健康,祝我们家的芯片飞上天!”

苏岚笑着擦了擦眼角:“快吃菜吧,菜都凉了。”她给林建军夹了块他最爱吃的炸丸子,“你啊,这辈子就惦记着技术和孩子,今天可得好好歇歇。”

林建军看着眼前的一家人,突然觉得无比踏实。技术封锁也好,国际竞争也罢,在这样的团聚面前,都成了过眼云烟。他想起1977年那个寒冷的冬天,自己骑着自行车送卫国去考场,那时最大的愿望是儿子能考上大学;1984年在旧厂房里,他和郑师傅等人啃着冷馒头,梦想着造出不输给德国的量具;而现在,他的孙子在攻克核聚变,曾孙已经知道什么是芯片——原来这就是幸福,是看着梦想在一代代人手里,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宏大。

春晚开始时,全家人挤在沙发上看节目。当小品里提到“中国芯”时,思远突然指着电视喊:“那是爸爸做的!”满屋子的笑声里,林建军悄悄拿出手机,给郑师傅的儿子小王发了条短信:“给车间的兄弟们拜年,年后咱们的国产光刻机,该提速了。”

小王很快回复:“林总放心,我们都等着呢!”

放下手机,林建军靠在沙发上,听着家人的笑声和电视里的歌声,心里像揣着个暖炉。他知道,这个春节的团聚,不只是亲人的相聚,更是一个家族精神的加油站。未来的路还会有风雨,还会有挑战,但只要这股“接力”的劲在,只要“科技报国”的初心在,他们就永远能笑着面对,稳稳前行。

烟花再次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客厅窗户上的剪纸——那是苏岚剪的“四世同堂”,四个不同年代的人像,手牵着手,站在一片盛开的梅花里。林建军看着剪纸,突然想起系统奖励的“家族精神图谱”最后一句:“所谓家,是血脉的延续,更是信念的传承。”

而这份传承,就是他能给这个时代,最好的答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