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应对“老龄化”的“科技养老”(2/2)
“这机器人比我那口子还懂我爱吃啥。”王阿姨夹起一块肉,笑得合不拢嘴,“我家老头在世时总说‘你就知道吃甜的,不怕血糖高’,现在好了,机器都管着我。”
午后的阳光透过银杏叶洒在地上,苏岚陪着林建军在回廊里散步。几个老人正围着机器人学用智能手机,屏幕上是建军科技开发的“适老化界面”,字体大得像小孩的作业本,功能只剩视频通话、看新闻和听戏曲,简单得连张奶奶都一学就会。
“下一步,我们想把这种模式推广到社区。”苏岚望着远处的居民楼,“让更多老人不用离开家,就能享受智慧养老服务。”她指着墙上的规划图,“每个社区建一个‘虚拟养老院’,老人在家按铃,机器人就上门服务,医生通过远程系统问诊,比住养老院还方便。”
林晓阳的视频电话恰好打来,背景是实验室,他身后的情感陪伴机器人正播放着1950年代的《东方红》。“爷爷,您听听这音质,我们用了系统奖励的音频修复算法,比原版还清楚。”机器人突然开口,声音模仿得像极了林建军的老父亲:“建军,少抽烟,多吃饭,别总熬夜画图。”
林建军的眼眶瞬间红了。这声音,他已经三十年没听过了。机器人继续说:“你造的量具爷爷看见了,给咱工人阶级长脸,爷爷骄傲。”
周围的老人们都安静下来,看着林建军抹眼泪,没人觉得好笑——谁不想再听听故去亲人的声音呢?
【叮!】
系统的提示音带着感动的震颤:【“情感陪伴技术”触发深层情感共鸣,科技与人文实现深度融合。】
【奖励“代际记忆传承系统”:可通过语音合成、影像修复技术,重现逝去亲人的音容笑貌,辅助老人进行情感疗愈。】
夕阳西下,林卫国来接父亲回家。临走时,张奶奶拉着苏岚的手说:“苏大姐,下周我那重孙子来,能让机器人也给他讲讲我年轻时候的事不?我想让他知道,奶奶当年也是厂里的劳动模范。”
“当然能。”苏岚笑着点头,“我们的机器人还能把您的故事做成动画片呢。”
坐在回家的车里,林建军望着窗外掠过的智慧养老院,突然对林卫国说:“你妈做的这事,比咱们造芯片、搞核聚变还有意义。”他想起年轻时在四合院,看着孤寡老人无人照料的辛酸,“人这一辈子,年轻时拼事业,老了能有尊严地活着,才是真的幸福。”
林卫国握着父亲的手,那双手布满老年斑,却比年轻时更有温度。“晓阳说,要把适老化技术用到乡村,让农村的老人也能享受这些服务。”他指着车窗外的万家灯火,“您看,咱们这代人不仅要让国家强起来,还得让老百姓的日子暖起来。”
林建军望着窗外渐次亮起的路灯,像看到了无数个家庭里,老人正通过视频和远方的儿女聊天,机器人在旁边端茶倒水,智能手环默默守护着他们的健康。这些看似微小的科技,正在悄然改变着老龄化社会的底色,让“老有所养”从口号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他知道,苏岚的智慧养老院,不仅是一所养老院,更是一个缩影——科技的终极意义,从来不是冰冷的参数和效率,而是让每个生命,都能在岁月的尽头,被温柔以待。这或许就是系统奖励背后的深意,也是他们这代人,能留给这个时代最温暖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