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针灸鼻祖涪翁传 > 第41章 江风猎猎,针鸣天下

第41章 江风猎猎,针鸣天下(2/2)

目录

先去救村东头难产的张嫂。他记得去年县太爷请涪翁治偏头疼,老人把针戳进太爷合谷穴,说:您这病,是克扣赈灾粮气的。

我厌的是拿医道当梯子的人。涪翁摸出烟袋,火折子地亮起,映得他脸上明暗不定,可天禄阁烧了,民间医典散在草莽,太医院的老医正去年被绿林军砍了——他深吸一口烟,火星子在夜色里明灭,医道要传,总得有人把散了的线拧成绳。

程高突然想起白天在郡城,药铺的老掌柜听说他是涪翁的徒弟,硬塞给他两包艾叶:替我谢谢先生,去年我儿子中了蛇毒,是他用三棱针放的血。还有米行的孙娘子追出来,往他怀里塞枣糕:先生教我扎足三里治胃疼,比吃参汤管用!

所以您要去长安?

涪翁把烟袋在石桌上磕了磕:去立规矩。他指节敲了敲《针经》,以后学针的,得先学医乃仁术;当医官的,得先给百姓扎三年针。

江风掀起程高的衣角。

他望着师父鬓角的白发,突然发现那些被他当作狂傲的棱角,原来都是护着医道的壳——就像老槐树皮上的裂痕,里面藏着活了百年的树心。

涪翁的声音轻得像片叶子。

他解下腰间的铜药葫芦,程高这才发现葫芦底部刻着个模糊的印纹——老人用拇指抹了抹,青铜表面突然泛起金光,一枚巴掌大的古印从葫芦里浮出来,印面二字如刀刻,下方密密麻麻的小字正是《针经》目录。

这是医道传承印。涪翁指尖抚过印纹,我收你为徒时,它显了第一行;后来救了二十三个百姓,献了第二行。他把印放在程高掌心,你拿着它去长安。

若有人质疑你的医术,就把印拍在案上——他笑了,眼角的皱纹堆成朵花,就说这是千年医魂在看着。

程高捧着印,只觉掌心发烫。

印面的纹路像活了似的,顺着他的血脉往上爬,在胸口凝成一团暖烘烘的火——那是师父的温度,是《针经》的温度,是所有被医道救过的人的温度。

启程那日,江滩挤得水泄不通。

王二狗举着酒葫芦跑前跑后,给每个医者灌米酒:我师父说了,到长安要开医馆,教你们扎风池穴治头疼!米行孙娘子塞给涪翁一摞绣着药草的帕子,药铺老掌柜扛来半袋银针:都是精铁打的,比您现在用的利!

涪翁站在船头,扶着程高的手。

晨雾里,二十多艘渔船跟着启航,船帆上沾着露水,像一片白蝴蝶要往长安飞。

王二狗扒着船舷喊:师父,咱们这次要把太医院的庸医都扎醒吧?

不止扎醒。涪翁的笑声震得船帆哗哗响,要让天下人知道,医道不是卖药的幌子,是能救活人、传千年的道!

船行至中游时,江风突然变了。

程高正在舱里整理《针经》,忽听船尾传来惊呼。

他掀帘出去,见掌舵的老张头捂着脖子倒在地上,鲜血从指缝里渗出来——一支淬毒的弩箭钉在船板上,箭头泛着幽蓝。

有刺客!

王二狗的喊声响彻江面。

程高看见二十多艘快船从芦苇荡里窜出来,船头站着黑衣蒙面人,手里的刀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涪翁的身影掠过甲板,玄针在他指间流转如电:程高,护好医典!

老张头的脖子上插着第二支弩箭。

程高冲过去时,涪翁已经半跪在地上,三根玄针分别扎进老张头的人迎、水突、气舍穴。

鲜血突然止住了,老张头的喉结动了动,发出微弱的喘息。

玄针续脉。涪翁咬着牙拔箭,箭头带出块黑肉,毒入心脉,撑不过半个时辰。他转身时,一支刀风劈来,程高本能地用《针经》去挡——的一声,刀砍在青铜印上,溅起火星。

刺客首领的刀顿住了。

程高看见他面罩下的眼睛猛地睁大,盯着程高掌心的印:你...你有传承印?

涪翁的针突然刺向首领的肩井穴。

首领闷哼一声,刀当啷落地。

他踉跄着后退,撞在船舷上:你们...不该走这趟水路...话音未落,他突然喷出一口黑血,栽进江里。

程高蹲下身,看见首领腰间挂着块玉牌,刻着个字——还没看清,玉牌就被江水卷走了。

程高!涪翁的声音带着焦急,老张头的脉又弱了!

程高抬头,见夕阳把江水染成血色。

船帆被砍出几个破洞,猎猎作响。

王二狗举着根船桨和刺客对打,喊叫声、刀剑声、江水声混作一团。

他摸了摸怀里的青铜印,温度比往日更烫,印面的纹路似乎又多了几道——像在说,该来的,才刚刚开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