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影壁旧识,针锁故人声(2/2)
张兄!涪翁踉跄上前,玄针囊在腰间撞出闷响。
他跪在张守正身侧,颤抖的手抚上那张被邪术扭曲的脸——这张脸他曾在太医院值夜时见过千百回,那时张守正总捧着《素问》抄本,说要给每个病症注上三则医案。
柱国...张守正突然抓住涪翁手腕,指甲几乎掐进肉里,别信...他们说医典能换...换长生...可我连...连《灵枢》最后一卷都...都没摸过...话音未落,他七窍同时渗出黑血,手指骤然松开,青白的眼珠缓缓闭合。
涪翁闭了闭眼,轻轻为他合上眼皮。
程高递来帕子,他却摆了摆手——张守正掌心里还攥着半块烧焦的绢布,边角绣着太乙教的云雷纹,正是当年天禄阁藏书的封缄。
师傅...王二狗蹲在暗道口,火折子映得他眼眶发红,他...他刚才说的话...
他说太乙藏于地下。涪翁将那半块绢布收进袖中,声音哑得像生锈的针,当年天禄阁大火,我以为医典全毁了...原来有人早把它们转移了。
程高突然蹲下身,指尖在张守正衣襟里摸索。
他摸到一块硬物,抽出来时,石壁上的火把刚好被穿堂风撩亮——是块青灰色玉简,表面刻着扭曲的云纹,凑近看能发现几处被刮擦的痕迹,像是有人刻意抹去过往字迹。
这是...涪翁接过玉简,指腹擦过刻痕,瞳孔骤然收缩,这纹路是天禄阁的藏典印!
当年刘向大人为防典籍流失,每卷医经都要盖三重印,第一重就是云雷纹!
程高凑过来看,见玉简上隐约有几条线,像山脉又像河道,末端标着个字。这会不会是...
是《黄帝经》副本的藏匿路线。涪翁指尖发颤,当年太医院抄录的《黄帝内经》《难经》副本,本应藏在天禄阁最深处。
可大火后我翻遍瓦砾,连半片残页都没找到...原来被这太乙教偷运出来了!
王二狗突然吸了吸鼻子,蹲下来扒拉地上的碎石:师傅,有腥味!他指腹沾了点潮湿的石壁,凑到鼻尖闻,像...像血混着腐肉的味儿!
涪翁的玄针囊突然剧烈震动。
他反手按住针囊,目光如刀扫向暗道深处——方才张守正出现的地方,此刻多了几滩暗褐色水渍,正顺着石缝缓缓蔓延过来。
程高,护好玉简。涪翁从针囊里摸出三枚赤针,针身泛着暗红光晕,二狗,你嗅觉灵,走中间。
前面不止一个活人。
程高立刻将玉简塞进怀里,另一只手握住腰间的灵犀针。
王二狗攥紧赤针,喉结动了动:师父,会不会是...刚才那声闷吼的主儿?
不管是人是鬼。涪翁玄针在指尖转了个圈,敢动医典的,都得先过我这关。
三人顺着玉简上的纹路往前挪,暗道越走越窄,石壁上的画像从医家先圣变成了青面獠牙的怪神。
王二狗的赤针突然亮起微光,他压低声音:师父,左边石壁...在渗血!
涪翁抬针一照,果然见左侧石壁有道细缝,暗红液体正从中渗出,在地上积成小滩。
更诡异的是,那液体里浮着些细碎的布片——竟是天禄阁特有的杏黄经袱!
他们连经袱都烧不干净。涪翁的指节捏得发白,走快些。
程高突然拽住他衣袖:师父,前面有光!
众人抬头,只见暗道尽头有团幽蓝的光,像极了磷火。
待走近些,才发现那光是从一扇石门的缝隙里透出来的,门楣上刻着三个古篆:太乙藏。
王二狗刚要伸手推门,涪翁突然按住他手腕。
老人的玄针悬在石门上方,针尾微微颤动——这是玄针境特有的感应,说明门后有活物,且气息与方才张守正身上的邪术同源。
退后半步。涪翁低声道,程高,准备灵犀针;二狗,护住后背。
程高点头,灵犀针在掌心亮起青芒;王二狗转身,赤针指向来时路。
涪翁深吸一口气,玄针精准刺入石门的二穴——这是古代机关术里的生死门,破了这两穴,石门自会开启。
咔——
石门发出沉响,缓缓向两侧分开。
门内涌出的风里,混着浓重的药香——不是寻常的艾草、麝香,而是带着金属味的腥甜,像极了炼丹炉里的血竭、朱砂混合的气味。
程高举着火折子照向门内,火光映出满墙的青铜灯台,台座上刻着太乙教的云雷纹。
最深处的石台上,摆着个半人高的青铜匣,匣身布满细密的针孔,正与涪翁《针经》残卷里记载的九针藏典匣一模一样。
师父,那是...程高的声音发紧。
涪翁却没答话。
他盯着青铜匣前的地面,那里有一排新鲜的脚印——鞋底沾着暗褐色的血渍,正是方才暗道里渗出来的那种。
有人比我们先到了。涪翁的玄针在指尖嗡嗡作响,而且...还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