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针灸鼻祖涪翁传 > 第113章 断义之针,血影随行

第113章 断义之针,血影随行(2/2)

目录

他每走十步便出一针,针尾的血丝纹路随着气血逆乱渐渐转红。

当第十二枚玄针没入主帐前的青铜灯树时,整座寨子突然炸开尖叫。

有士兵捂着心口瘫倒,有士兵挥刀乱砍自己的影子,更有几个跪在地上对着空气磕头,说什么医圣饶命邪术不渡。

主帐的门帘被夜风吹得猎猎作响。

李柱国掀帘而入时,烛火地熄灭,黑暗里有墨香混着松烟味扑面而来。

他摸出火折子,火星溅起的刹那,墙上那幅画像刺得他瞳孔骤缩——画上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束发着青衫,腰间挂着半旧的针袋,正是他初入天禄阁时的模样。

画角的题字是朱砂写的,笔锋凌厉如刀:兄可知,医道可为刃?

当年在天禄阁抄《黄帝内经》,你说医道是渡人的船。身后传来低哑的男声,带着二十年未散的旧京口音,如今看来,是我错了——医道该是杀人的刃,方能护得住想护的东西。

李柱国转身时,玄针已扣在掌心。

梁上黑影如鹰隼扑下,两枚银针直取他的风府、大椎,正是《黄帝经》经筋篇里锁魂三针的起手式。

他侧身避开,袖中针袋一震,第三枚玄针擦着对方耳际钉入梁柱——这是当年和师兄在炭炉前铸的守典针,针尾二字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是你?李柱国的声音发涩。

黑影摘旧疤,正是二十年前天禄阁里最会磨墨的书童阿九。

当年天禄阁起火,我扑进火场抢医典。阿九的银针如暴雨点射,你抱着残卷往外跑,说留得青山在。

可你知道我在火里看见什么吗?他突然变招,银针改刺李柱国的劳宫穴,是王莽的亲卫举着火把,往医典堆里浇松油!

他们要烧的不是书,是我等的脊梁!

李柱国的玄针迎上对方的银针,地爆出火星:所以你就投靠青冥,用邪术控人?

控人?阿九的笑声像刮过瓦砾的风,我用针引血锁魂,是让那些权贵尝尝被拿捏的滋味!

你看演武场那些废物,平时砍百姓脑袋跟切瓜似的,现在不也被一针戳得像疯狗?他攻势更急,银针尾端竟渗出暗红血珠,你护着医道当菩萨,我替医道当阎罗——这才是真正的传薪!

传薪?李柱国突然收招后退,玄针袋里的传薪针嗡鸣出鞘。

他指尖抚过针身,想起师兄临终前攥着朱砂的手,想起程高三人带着真医典消失在晨雾里的背影,师兄用命藏典,程高用刀护典,连二狗那憨娃都知道用竹篙挑着药囊走山路——传薪从来不是以血还血,是让医道活在活人身上!

阿九的银针顿在半空。

李柱国趁机欺身而上,断义封经针如电闪刺入他丹田要穴。

这针是当年他和师兄为防医典落入邪手所创,专破修者气海。

阿九惨叫一声,踉跄着撞翻案几,画像地掉在地上,题字被他的血染红了半角。

你废了我的医道。阿九捂着丹田,冷汗浸透衣襟,可你护得住那些医典?

青冥的人早盯着洛阳天禄阁旧址......

住口!李柱国反手给了他一记耳光。

这一掌用了三分力,却震得阿九咳出血沫。

他弯腰拾起画像,指腹擦过自己年轻的眉眼,声音突然轻得像叹息:你说得对,我确实护不住所有。

但只要程高他们带着真医典活着,只要还有人愿学针、愿救人......他将画像塞进阿九怀里,医道就烧不尽,杀不死。

主帐外的喊杀声渐弱。

李柱国解下外袍裹住玄针袋,最后看了眼瘫在地上的阿九,转身融入晨雾。

他不知道,此刻三十里外的山路上,程高正借着月光翻检那卷《黄帝经》残篇。

帛书背面的朱砂痕迹在月光下显影,竟是张手绘地图,终点处用狂草写着:天禄阁旧址。

程高的手指在天禄阁三字上顿了顿,想起师父说医道该扎进天下人的脉枕时的眼神。

他把帛书塞进怀里,加快脚步追上前面的王二狗——那小子正举着竹篙当火把,照亮脚下的碎石路。

晨雾里传来赵子衡的咳嗽声,混着远处雄鸡的啼鸣,像极了当年涪水江畔,师父第一次在渔船上教他认针时的晨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