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针灸鼻祖涪翁传 > 第129章 风起涪水,暗潮再涌

第129章 风起涪水,暗潮再涌(2/2)

目录

你现在能喘气,能视物,就是说不出半个字——除非我拔针。

年轻人额角的冷汗顺着下颌滴在青石板上,瞳孔里映出李柱国蹲下来的身影。

老人指尖拂过他腰间的黄钟印残片:青冥医会的人?

你们渗透医馆,换霉巴豆、调苦杏仁、往针尾涂乌头汁,就为了这枚医道源印

赤针突然微微发烫。

年轻人浑身剧震,喉间发出含混的呜咽——那是穴位被刺激后的本能反应。

李柱国屈指弹了弹他腕脉:少府穴被强行解封过?

看来你们会长没教过,急功近利解穴,会留青灰印子。他的指腹重重压在那片青灰上,说,青冥医会安插了多少人?

咳咳...五、五人。年轻人突然能发声了——原来李柱国方才用针尾挑开了廉泉穴的封锁。

他疼得蜷缩成团,我们要...要源印里的《针经》全本!

会长说...说有了这个,青冥就能取代涪水,成为天下医盟之主!

李柱国嗤笑一声,将赤针往里送了半分,就凭你们换假药、扎错穴的本事?他扯下年轻人腰间的黄钟印,与柴房里那半枚一合——严丝合缝的青铜纹路里,浮出一行极小的篆字:青冥承道,黄钟镇邪。

师父!

程高的声音从医馆方向传来。

李柱国抬眼,见徒弟正顺着江边小路跑来,袖中鼓鼓囊囊——那是方才他传音让程高取来的《明堂孔穴图》拓本。

他将赤针一旋,年轻人立刻昏死过去:拖去柴房,用麻绳捆三道。又转头对躲在树后的王二狗道,去叫赵子衡煮碗醒神汤,这小子醒了还有得问。

月上柳梢时,程高蹲在柴房门槛上,借着火把光翻看着从年轻人怀里搜出的密信。

信上的火漆印正是青冥医会的九叶菊纹,内容却让他攥紧了信纸:师父,他们说程高似有二心,需速速确认

所以你要主动。李柱国往火盆里添了块松枝,火星噼啪炸开,明日你就去后巷的茶棚,假装抱怨我偏心赵子衡,说医典库房的暗格有新抄的《针经》伪本——记住,要装得像。

程高的指节捏得发白:弟子定不负所托。

三日后的深夜,医典库房的暗格里,五支火把突然照亮了墙角的阴影。

程高举着火把,看着那五个穿靛蓝衫子的年轻人正踮脚够暗格里的——那是他亲手抄的,故意错漏了三十处穴位位置。

动手!

李柱国的声音像惊雷炸响。

藏在梁上的王二狗一拉绳套,库房大门落下;赵子衡从药柜后闪出,持着药杵堵住退路。

五个年轻人转身欲逃,却见李柱国抱臂立在门口,脚边躺着那个最先被抓的奸细——此刻他的哑穴仍被封着,只能用眼神疯狂示意。

青冥医会的卧底,一共五人。李柱国甩了甩手里的银针,程高前日时,你们中的老三笑得太急,嘴角抽了三次——那是紧张时的老毛病。他逐一扫过五人,现在,是自己说幕后联络人是谁,还是我用玄针探魂

为首的年轻人突然跪了:是...是青冥医会的左使!

他每月十五夜里来医馆后巷,用黄钟印对暗号!

李柱国的银针地刺进他肩井穴:早这么痛快,何苦受那赤针之苦?他转头对程高道,明日十五,我们来个瓮中捉鳖。

月到中天时,医馆后巷的老槐树下,李柱国摸着怀里的医道源印。

印面的纹路比前日清晰了三分——这是收了程高、王二狗、赵子衡三个心正弟子的缘故。

他借着月光翻开新抄的《针经》,源印突然发烫,一行残句浮现在印面:玄针续脉,需引任督二气——正是他昨夜苦思的针法难点。

原来如此。他提笔在残卷上补全注解,窗外的竹影却突然晃了晃。

李柱国抬头,见黄钟印残片在案几上微微颤动,像是被什么力量牵引着。

他皱眉将残片收进木匣,可指尖刚触到匣盖,便听见窗外传来一声极轻的琴音。

那是《高山流水》的尾调,清越如鹤鸣。

李柱国的手猛地一抖,墨汁溅在《针经》上,晕开一团污渍。

他冲出门去,江风卷着晨雾扑面而来,可后巷里空无一人。

只有涪水拍岸的声音里,隐约还飘着那琴音的余韵——那是用伏羲式七弦琴弹的,琴尾有块焦痕,是当年天禄阁大火时,他亲手从火里抢出的。

不可能...他喃喃自语,指尖抚过胸前的源印,她...她明明死在天禄阁的火海里。

江对岸的山影里,一道白衣闪过。

李柱国抓起渔竿上的银针囊,刚要追,却见那抹白影停在崖边,转身对他举起了半枚黄钟印。

月光下,印面的纹路与他手中的残片完美契合,而持印之人的眉眼,竟与记忆中那个在典籍堆里与他争论《黄帝内经》的女子,分毫不差。

琴音再次响起。

李柱国的呼吸骤然急促,腰间的银针无风自动。

这一次,他听清了琴曲里藏的暗语——那是他们当年在天禄阁校书时,用来传递紧要消息的密调。

涪翁?程高的声音从医馆里传来,明日要审青冥左使,您...

李柱国回头对徒弟笑了笑,可目光仍牢牢锁着江对岸的山影。

他摸出怀里的源印,感受着那越来越清晰的纹路,轻声道:程高,明日审完左使,你带王二狗去采购药材。

我...要去江边钓鱼。

晨雾漫上来时,他的渔舟已划出了一里多地。

船尾的铜炉里,煮着半壶新茶,茶烟袅袅升起,模糊了他望向对岸的视线。

而在船底的暗格里,那半枚黄钟印正与他怀中的源印共鸣着,发出极轻的震颤——像在回应那道熟悉的琴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