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针灸鼻祖涪翁传 > 第281章 下一个鼻祖正在揉肚子

第281章 下一个鼻祖正在揉肚子(2/2)

目录

一名老臣颤巍巍地走出,怒斥道:“夫人!此印乃先帝御赐,是医道正统之象征!废除此印,是动摇国本,是陷天下苍生于无知游医之手!荒诞!”

“荒诞?”柳知秋冷笑一声,她没有争辩,只是命人展开一幅巨大的堪舆地图。

地图之上,不再是山川河流,而是密密麻麻、闪烁着微光的光点,足有三千七百余处。

“请诸位看看,”柳知秋指着地图,“这是过去一年,我大夏境内,由民众自发形成的‘疗愈地标’。城南张屠户家门口的井台,每日午时,有数十名腰痛妇人在此靠井汲水,以缓解腰肌劳损;城东的织机房,女工们以特定节奏踩踏踏板,竟能缓解痛经;甚至连城北乱葬岗的一处墓道拐角,因其常年阴凉,竟成了热症病人纳凉降温的圣地……”

“真正的医典,不在庙堂之高,不在金匮玉函,而在江湖之远,在每一个人的呻吟与自救里!”

说罢,她毅然转身,在百官震惊的目光中,亲手将那枚沉重的铜印,投入了身旁早已烧得通红的熔炉!

铜印入炉,瞬间融化为一滩金液。

柳知秋取过一旁的铁水,浇铸成一块崭新的铁牌,上面只刻着四个字——民痛即典。

就在此时,奇迹发生。

那熔炉余烬之中,竟顶开滚烫的灰土,生出了一株寸许高的嫩芽。

嫩芽见风即长,很快舒展开两片银色叶片,叶片上的脉络,竟天然构成了一幅繁复无比的人体针灸图谱!

新政推行,天下震动。

曾经被视为“不入流”的土方子、野路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村里的顽童虎子夜夜尿床,被爹娘羞恼责打,几乎成了全村的笑话。

阿禾路过,观察了虎子一天,发现他平日奔跑跳跃时,总下意识地夹紧双腿,还特别喜欢蹲在墙角玩湿泥巴。

阿禾取了虎子清晨的尿液,滴在一张特制的药纸上。

片刻后,尿渍上竟浮现出几道断断续续的淡金色纹路,清晰地指向了“膀胱经”的几个阻滞之点。

他笑着对虎子爹娘说:“别打了,孩子没错。从今天起,每天傍晚,让他去村口那个沙坑里,光着脚跳上三百次。”

虎子爹娘将信将疑,但还是照做了。

虎子得了令,更是玩得不亦乐乎。

谁知七日之后,那纠缠了他数年的夜遗之症,竟霍然而愈!

原来,那沙坑里的细沙,在他跳跃之时,恰好能持续不断地按摩他脚底的“委中”至“承山”一线,疏通了经络。

村里其他尿床的孩童有样学样,竟也纷纷痊愈。

村民们又惊又喜,干脆将那沙坑命名为“金尿潭”,孩童们每日嬉戏其中,高唱着新编的童谣:“跳一跳,憋得住,爹娘不用洗褯子!”

暮色四合,涪水江畔,一名老渔夫划着小舟,口中哼唱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捕鱼调。

那歌声苍凉悠远,在宽阔的江面上回荡。

阿禾驻足倾听,眼中异彩连连。

他听出来了,这渔歌的旋律起伏,竟完整地覆盖了古籍中记载的“开喑十二拍”的全部音阶!

更因老渔夫常年水上生活,练就了独特的胸腹共鸣,歌声穿透力极强。

就在此时,对岸山壁的一处洞穴中,一名因采药坠崖、昏迷了四十日的年轻人,睫毛忽然微微颤动了一下。

阿禾心头一动,请那老渔夫在山洞外,连续唱了三日。

三日后,那年轻人竟悠悠转醒,虽身体虚弱,却已能开口言语!

阿禾如获至宝,将渔歌的曲谱记录下来,编入他整理的“声引十三腔”,分发至各地渔村。

不久,各地奇闻接连传来:东海渔民合力唱号子,竟能引动气流,驱散近海的浓雾;西南的纤夫凭借山谷中的吼声回音,能精准震落悬崖上的毒蜂巢穴……

春雨淅沥,万物复苏。

阿禾背着一个空空如也的针囊,回到了涪水边的旧居。

他走到院中的桃树下,挖开湿润的泥土,将自己珍若性命的所有银针,一根根,尽数埋入树根深处。

做完这一切,他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转身欲去,眼角余光却瞥见树影斑驳的地面上,似有金光闪动。

他定睛看去,不由得浑身一震。

只见无数金色的蚂蚁,正衔着细小的土粒,在泥地上拼出了一行古老的文字:

你不是手持银针的医者,而是引导光芒的人。

阿禾怔立良久,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衫,他却浑然不觉。

终于,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释然一笑。

他脱去被雨水浸透的外袍,赤着双足,一步步踏入了泥泞的乡间小路。

远处,村庄里传来孩童的笑声,一个年轻的母亲正抱着一个有些发烧的孩子,在屋檐下快步走着,口中温柔地喃喃自语:“不怕啊,宝宝不怕,娘给你搓搓手心,就像柳夫人派人教的那样,搓热了,汗出来就好了……”

同一时刻,千里之外的京城,议政堂顶层的阁楼之上。

柳知秋推开雕花木窗,任凭夹杂着春意的微风吹拂着她的面庞。

她的手中,正捧着一本崭新的,没有任何字迹的册子。

封面上,是阿禾亲笔写下的三个大字——《新针经》。

忽然,那空白的册页无风自动,开始“哗啦啦”地翻动起来。

紧接着,一行行墨迹,凭空在书页上缓缓浮现。

那不是来自任何一支笔的书写。

那是一个个来自田间地头、市井巷陌、军营哨所的鲜活字句。

那是从全国各地,数以千万份“痛语令”申报文书中,自动汇聚而来的,人民的智慧,人民的经验,人民的自救之法!

这本无字之书,正在被整个天下的苍生,一笔一划地,共同写就!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