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立镇仪式的盛典时刻(2/2)
话音刚落,台下就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喊:“好!”“天宇说得对!”“咱们一起守着华夏镇!”连县太爷都忍不住点头,对着身边的随从说:“这小子,比我当年刚上任时还有章法。”
接下来是剪彩环节。红绸布横跨在主席台正前方,系着六朵大红花,由县太爷、天宇、陈老爹、伊凡父亲、华工代表老张、欧洲移民代表玛莎共同剪断。当六把金剪刀同时落下,红绸飘然落地的瞬间,鸣炮声、奏乐声(镇上的铁匠们用铁器敲出的节奏,配上孩子们的歌谣)骤然响起,舞狮队的金狮跃上主席台,衔起“华夏镇人民政府”的牌匾红布,猛地甩向空中——
黑漆牌匾上,“华夏镇人民政府”七个金字在阳光下亮得刺眼,边缘雕刻的稻穗和葡萄纹清晰可见,那是伊凡父亲熬了三个通宵的杰作。
“礼成!”老秀才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哭腔。
人群瞬间沸腾了。孩子们举着小旗子冲进会场,在主席台前转圈跑;女人们互相搂着哭,眼泪打湿了新做的衣裳;男人们则聚在一起,开始商量着学堂地基该选在哪,市集的摊位怎么分,连平时总拌嘴的华工老李和欧洲移民皮特,都勾着肩膀说要合伙开个杂货铺。
县太爷被簇拥着参观镇上的新设施:用矿场旧木料改造成的镇衙,墙上已经挂好了“公平”“公正”的匾额;临时搭起的市集上,华工的铁器、欧洲的面包摆在一起,讨价还价的声音热热闹闹;学堂的地基刚圈出来,几个孩子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未来的教室。
“不错,不错。”县太爷笑着点头,对天宇说,“记住,镇大了,心不能散。不管是华工还是欧洲弟兄,都是华夏镇的人,得一碗水端平。”
“是!”天宇躬身应道,目光扫过台下欢腾的人群——陈老爹正和伊凡父亲比划着铁匠铺的扩建计划,老张在给玛莎的孩子递糖块,舞狮队的金狮正被孩子们围着摸狮头……阳光穿过彩旗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一幅被打翻的调色盘,绚烂得让人睁不开眼。
仪式结束后,打谷场摆起了流水席。华工们杀了自家养的猪,欧洲移民烤了拿手的烤肉,女人们端来一盆盆馒头、面包、玉米饼,连县太爷都坐下来,就着一碗小米粥,吃了块玛莎烤的麦饼。
“味道不错。”县太爷赞道,“比城里酒楼的还香。”
玛莎红了脸,用汉语小声说:“用了……华工种的麦子。”
天宇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华夏镇”这三个字,不只是块牌匾,是陈老爹手上的老茧,是伊凡父亲刻刀下的花纹,是孩子们奔跑的脚印,是不同语言混在一起的笑声——是所有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的人,用日子一点点熬出来的温度。
夕阳西下时,镇口的气拱门还亮着,彩旗在晚风中轻轻摇晃。天宇站在新立的界碑前,看着“华夏镇”三个大字被最后一缕阳光镀上金边,突然想起刚来时,这里还是片荒芜的矿场废墟。
“会越来越好的。”他低声对自己说,仿佛听见土地深处传来回应,那是无数根系在悄悄伸展的声音,正把这片土地,紧紧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