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407章 户籍登记筹备

第407章 户籍登记筹备(1/2)

目录

华夏自治领的议政厅里,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长案上堆着一摞摞泛黄的旧户籍册,纸页脆得一碰就掉渣,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有的只记着“某氏男丁三人”,有的连姓名都用“张三”“李四”代替。天宇指尖划过这些残页,眉头微蹙:“连自家有多少人、多少地都弄不清,何谈治理?”

这话一出,厅内众人皆沉默。过去的户籍管理混乱,流民与原住民混杂,田产归属模糊,征税、征兵、赈灾全凭估算,闹出不少“一家多户”“有地无户”的笑话。如今自治领初具规模,户籍登记成了绕不开的基础课——就像盖房子得先打地基,管人事得先清户口。

“户籍登记,要做到‘一户不漏、一人不重、一项不缺’。”天宇将手中的狼毫笔重重一搁,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个墨团,“今日便定下章程,三日之内,启动全域登记。”

一、户籍表单:一张纸里藏着万家事

设计户籍表单的事,落在了民政官周先生头上。这位曾在旧官府做过文书的老秀才,捧着几本前朝户籍范本,熬了两个通宵,画出初稿,却被天宇打了回来。

“这表单太繁琐了。”天宇指着“曾祖父姓名”“祖上功名”等栏目,“咱们登记户籍,是为了知人口、明资产、便治理,不是查家谱。把没用的删去,只留实用的。”

几番修改,新的户籍表单终于定了型,一式两份,一份留乡存档,一份交自治领总署备案。表单分三栏,字迹清晰,栏目分明:

第一栏:人口信息

-户主权属:姓名、性别、年龄、是否为本领原住民(或移民时间)、是否残疾\/孤寡

-家庭成员:姓名、与户主关系(妻、子、女、仆役等)、年龄、性别、职业(农、工、商、学等)

-特殊标注:是否为烈属、是否享受救济

第二栏:资产信息

-田产:亩数、地块位置(参照各村“地契图”标注)、土地等级(水浇地\/旱地\/山地)

-房产:间数、材质(砖房\/土房\/草房)、是否自有

-牲畜:牛、马、驴数量;大型农具(水车、耕牛等)

第三栏:附加信息

-籍贯:原住地(精确到乡)

-纳税记录:近一年是否欠税(新移民标注“未纳税”)

-登记人、复核人签名,登记日期

“这表单好懂、好填。”周先生摸着修改后的表单,连连点头,“农户认得清田产,商户报得明家产,连大字不识的老妪,也能指着栏目说清家里几口人。”

为了让表单好用,天宇还让人用桑皮纸印刷,厚实耐存;又统一绘制了“自治领区域简图”,各村地块按“东一沟”“西二坡”等通俗名称标注,免得农户说不清自家地在哪。

二、登记工作组:识字的人,得有良心

户籍登记,关键在人。若是派些手脚不干净、心术不正的人去,轻则漏登错记,重则借机勒索,反而惹民怨。天宇定下规矩:登记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识字能写、品行端正、熟悉本地情况。

消息一出,各村推荐上来的人选有百余人,经民政官逐个核查,筛出六十人。这些人里,有退休的老秀才、老实本分的账房、各村的乡老,甚至还有几个读过书的年轻媳妇。

开工前,自治领总署专门开了三天培训会。周先生拿着表单逐条讲解,天宇则盯着登记员们,敲下警钟:

“登记时,要入户见人,亲眼瞧、亲耳问,不许坐在屋里瞎编;农户的地,要跟着去田埂上看,对照地契标注;遇着孤寡老人,要帮着填,不许嫌麻烦;谁敢多要一文钱、多记一亩地,别怪我不认情面。”

他特意点了靖海区的登记员老王——这人以前在旧官府做过税吏,名声不算好。“老王,你若想留在自治领,就得把以前的坏毛病改了。”天宇盯着他,“登记册上的每一笔,都要对得起天地良心。”

老王红着脸,攥紧拳头:“大人放心,我若再犯浑,任凭处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