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神探狄仁杰第五部 > 第200章 人去楼空

第200章 人去楼空(1/2)

目录

李元芳率人钻入那狭窄石缝,前行不过数十步,便觉眼前稍阔,却是一条更为幽深的地下裂隙,寒气逼人,那诡异的冷香在此处更为浓郁。他们沿着裂隙追出里许,前方出现数个岔道,错综复杂,犹如迷宫。在每个岔道口,他们都发现了匆忙间留下的模糊脚印和几滴已然凝固、颜色发暗的血迹——显然有灰衣人在方才的混战中受了伤。

“分头追!以响箭为号,遇敌不可恋战,查明去向即可!”李元芳当机立断,将人手分成三组,各自择一路追索。

然而,这地下裂隙网络远超想象,纵横交错,深不见底。李元芳一组追至一处地下暗河边,足迹与血迹至此戛然而止,对方很可能借助水路遁走。另外两组也先后回报,他们所追的路径或通向死路,或出口位于北邙山另一侧的荒僻之处,早已人去楼空。

贼人再次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可能的预先布置,成功脱身。

虽未擒获贼人,但此次北邙山之行,收获亦不为小。内卫们仔细搜查了那处洞穴,除了生活痕迹,还在一处石缝中找到了一小撮未被带走的、闪烁着湛蓝微光的粉末,与之前在屋顶发现的别无二致。更重要的是,在耳缺男子掷出烟雾弹的地方,李元芳发现了一小块未曾完全燃尽、材质特殊的引信残片,以及一枚深深嵌入石壁、未来得及取回的完整黑色柳叶薄片。

当李元芳带着这些新发现的证物,以及那未能擒获贼人的遗憾返回内卫府时,狄仁杰与如燕正在听取曾泰从刑部旧档中梳理出的信息。

“阁老,”曾泰指着几卷泛黄的卷宗,“下官查阅了自太宗朝以来的大量密档,关于‘玄机阁’的记载确实极少,且多语焉不详。但综合零星信息来看,此门派的创始者,据传与前隋皇室关系匪浅,精擅机巧格物,尤重星象、地脉之学。太宗朝初期,曾有意征召其入朝效力,却遭婉拒,此后便渐趋沉寂。有野史笔记提及,其最后一代阁主,似乎因卷入一桩与‘传国玉玺’相关的秘闻而遭猜忌,最终举派隐匿,不知所踪。”

“传国玉玺?”狄仁杰眉峰一挑。这可是牵扯到皇权正统的敏感之物。

“只是野史传闻,不足为凭。”曾泰补充道,“但由此可见,‘玄机阁’所掌握的技艺,历来为当权者所忌又所欲得。他们选择隐匿,或许正是为了避祸。”

这时,李元芳将北邙山的发现一一呈上,尤其详细描述了那尊被黑布覆盖、疑似博山炉的器物,以及贼人利用烟雾和密道脱身的经过。

狄仁杰仔细查看了那枚完整的柳叶薄片和引信残片,又捻起那撮蓝色粉末,沉声道:“元芳此行,虽未竟全功,却至关重要。首先,确认了贼人巢穴曾位于北邙山,且与博山炉高度相关的器物确实在他们手中。其次,证明了这伙贼人训练有素,精通机关、匿踪之术,且对北邙山地形了如指掌,绝非寻常毛贼。其三,这枚完整的薄片和引信残片,或许能让我们对其技艺来源有更深的了解。”

他拿起那引信残片,其材质非纸非布,坚韧异常,燃烧后留下的气味也与寻常火药引信不同,带着一股硫磺与某种未知矿物的混合气息。

“阎大匠,”狄仁杰看向一旁的阎立德,“您看此物,与那‘芥子纳须弥’的记载,或玄机阁的技艺,可有关联?”

阎立德接过残片,仔细嗅闻、观察,又用指尖碾碎一点,沉吟道:“阁老,此引信材质奇特,燃烧迅猛而烟雾浓密,确非民间常见之物。玄机阁既精擅机关,于火器一道有所涉猎也在情理之中。至于关联……下官还需回去对照古籍,细细参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