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纪二十一 (公元351年-354年)(1/2)
永和七年(辛亥年,公元351年)
春天正月丁酉日,发生了日食。
苻健的左长史贾玄硕等人请求仿照刘备称汉中王的旧例,上表推举苻健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大将军、大单于、秦王。苻健发怒说:“我怎么配当秦王呢!而且晋朝的使者还没回去,我的官职爵位,不是你们能妄议的。”不久后,却暗中让梁安暗示贾玄硕等人献上皇帝尊号,苻健假意推辞了好几次,才答应下来。丙辰日,苻健即天王、大单于位,国号大秦,大赦天下,改年号为皇始。追尊父亲苻洪为武惠皇帝,庙号太祖;立妻子强氏为天王后,儿子苻苌为太子,苻靓为平原公,苻生为淮南公,苻觌为长乐公,苻方为高阳公,苻硕为北平公,苻腾为淮阳公,苻柳为晋公,苻桐为汝南公,苻廲为魏公,苻武为燕公,苻幼为赵公。任命苻雄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领车骑大将军、雍州牧、东海公;苻菁为卫大将军、平昌公,负责皇宫和太子宫的警卫;雷弱儿为太尉,毛贵为司空,略阳人姜伯周为尚书令,梁楞为左仆射,王堕为右仆射,鱼遵为太子太师,强平为太傅,段纯为太保,吕婆楼为散骑常侍。姜伯周是苻健的舅舅;强平是王后的弟弟;吕婆楼原本是略阳的氐族酋长。段龛请求献出青州归附晋朝,二月戊寅日,晋朝任命段龛为镇北将军,封齐公。
魏主冉闵围攻襄国一百多天,后赵主石祗处境危急,于是去掉皇帝称号,改称赵王;派太尉张举向燕国求援,许诺送上传国玉玺,派中军将军张春向姚弋仲求援。姚弋仲派儿子姚襄率领二万八千骑兵救援后赵,告诫他说:“冉闵背弃仁义,屠杀石氏家族。我受石氏厚待,应当为他们报仇,可惜年老多病不能亲自前往。你的才能比冉闵强十倍,要是不能把他活捉回来,就别再见我了!”姚弋仲也派使者告诉燕国,燕王慕容俊派御难将军悦绾率领三万士兵前去会合。
冉闵听说慕容俊要救援后赵,派大司马从事中郎广宁人常炜出使燕国。慕容俊让封裕质问常炜:“冉闵是石氏的养子,忘恩负义叛逆作乱,怎么敢擅自称帝?”常炜说:“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从而建立商、周大业;曹操被宦官收养,没人知道他的出身,最终奠定魏国基业。如果不是天命所归,怎么能成功呢?由此说来,何必多问!”封裕说:“有人说冉闵刚即位时,铸造金像为自己占卜成败,结果像没铸成,是真的吗?”常炜说:“没听说过。”封裕说:“从南方来的人都这么说,你为什么隐瞒?”常炜说:“奸伪之人想假托天命迷惑众人,才会借助祥瑞、占卜抬高自己。魏主手握玉玺,占据中原,受天命有什么可怀疑的?反而会舍真就假,靠金像决定成败吗!”封裕说:“传国玉玺到底在哪?”常炜说:“在邺都。”封裕说:“张举说在襄国。”常炜说:“杀胡那天,邺都的胡人几乎没留下一个,偶尔有逃脱的,也都潜伏在水沟里,他们怎么知道玉玺在哪?那些求援的人,为了说假话骗援助,什么都编得出来,何况一个玉玺呢!”
慕容俊还是相信张举的话,就在常炜身边堆起柴草,让封裕私下引诱他:“你再好好想想,别白白被烧成灰烬!”常炜严肃地说:“石氏贪婪残暴,曾亲自率大军攻打燕国都城,虽然没打赢撤退了,但志在夺取。所以他们在东北运输粮草、聚集器械,不是要帮助燕国,是想消灭燕国。魏主消灭石氏,虽然不是为了燕国,但作为臣子,听说仇人被灭,按道义该是什么心情?你反而替石氏指责我,不觉得奇怪吗!我听说死者骨肉埋入土中,魂魄升上天。托你的福,赶紧加柴点火,让我能向上天诉说就够了!”手下人请求杀了他,慕容俊说:“他不怕死来忠于君主,是忠臣啊!而且冉闵有罪,关他的使者什么事!”让常炜去客馆休息。夜里,慕容俊派常炜的同乡赵瞻去慰劳他,还说:“你为什么不说实话?大王发怒,想把你流放到辽东、碣石之外,怎么办?”常炜说:“我从小到大都不欺骗百姓,何况君主呢!违心迎合不是我的本性,实话实说,就算沉到东海也不逃避!”说完就面朝墙壁躺下,不再理赵瞻。赵瞻把情况告诉慕容俊,慕容俊就把常炜囚禁在龙城。
后赵并州刺史张平派使者向秦国投降,秦王任命张平为大将军、冀州牧。
燕王慕容俊回到蓟城。
三月,姚襄和后赵汝阴王石琨分别率兵救援襄国。冉闵派车骑将军胡睦在长芦抵御姚襄,将军孙威在黄丘抵御石琨,结果都战败而回,士兵几乎全军覆没。
冉闵想亲自出击,卫将军王泰劝谏:“现在襄国没攻下,外围救兵云集,要是我们出战,必定腹背受敌,太危险了。不如坚守营垒挫其锐气,慢慢等待时机再进攻。而且陛下亲自上阵,万一有闪失,大事就完了。”冉闵正要作罢,道士法饶进言说:“陛下围攻襄国一年,没半点功劳,现在贼兵来了又避战,怎么指挥将士!况且太白星进入昴宿,预示该杀胡王,百战百胜,不能错过!”冉闵挽起袖子大喊:“我决定出战,敢阻拦的斩!”于是全军出动,和姚襄、石琨交战。悦绾恰好率领燕兵赶到,在离魏兵几里的地方,把骑兵分散布阵,拖着柴草扬起尘土。魏兵看到后恐慌不已,姚襄、石琨、悦绾三面夹击,赵王石祗从后面冲锋,魏兵大败,冉闵和十多个骑兵逃回邺都。投降的胡人栗特康等人抓住大单于冉胤和左仆射刘琦投降后赵,赵王石祗杀了他们。胡睦和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中书监卢谌等将士共十多万人战死。冉闵偷偷返回,没人知道,邺都人心惶惶,谣言说冉闵已经战死。射声校尉张艾请求冉闵亲自到郊外祭祀安抚民心,冉闵照做,谣言才平息。冉闵把法饶父子处以车裂之刑,追赠韦謏为大司徒。姚襄回到滠头,姚弋仲因他没活捉冉闵发怒,打了他一百杖。
当初,冉闵当后赵丞相时,把仓库物资全散发出去树立私恩,和羌人、胡人互相攻打,没一个月不打仗。后赵迁来的青、雍、幽、荆四州百姓以及氐、羌、胡蛮几百万人,因为后赵的法令失效,都想回故乡。路上人流交错,互相杀掠,能回到家的只有十分之二三。中原大乱,加上饥荒瘟疫,出现人吃人现象,没人耕种土地了。
赵王石祗派将领刘显率领七万士兵攻打邺都,驻扎在明光宫,离邺都二十三里。魏主冉闵害怕,召见王泰想商议对策。王泰怨恨之前的建议没被采纳,以伤势太重推辞。冉闵亲自去慰问,王泰还是说病重。冉闵发怒回宫,对身边人说:“巴奴(对王泰的辱骂),我难道要靠你活命吗!先消灭胡人,再杀王泰!”于是全军出战,大败刘显军队,追击到阳平,斩杀三万多人。刘显害怕,秘密派人请求投降,许诺杀石祗赎罪,冉闵才率军返回。恰逢有人告发王泰想叛逃秦国,冉闵杀了王泰,灭了他三族。
秦王苻健分别派使者询问百姓疾苦,搜罗贤才,减轻繁重赋税,解除离宫禁令,废除无用器物,摒弃奢侈服饰,凡是后赵苛刻有害百姓的政令全都废除。
杜洪、张琚派使者去叫梁州刺史司马勋来帮忙。夏天四月,司马勋率领三万步兵骑兵赶去,秦王苻健在五丈原抵挡他。司马勋打了几次仗都失败了,退回南郑。苻健因为中书令贾玄硕一开始没提议给自己上尊号,心里记恨,就派人诬告贾玄硕和司马勋勾结,把他和几个儿子都杀了。
渤海人逄约趁着后赵大乱,聚集几千家人归附魏国,魏国任命逄约为渤海太守。原来的太守刘准是刘隗哥哥的儿子,地方豪强封放是封弈的堂弟,他们另外聚集人手自保。冉闵任命刘准为幽州刺史,让他和逄约把渤海一分为二管理。燕王慕容俊派封弈讨伐逄约,派昌黎太守高开讨伐刘准、封放。高开是高瞻的儿子。
封弈带兵直接到逄约的营垒前,派人对逄约说:“咱们是同乡,分开这么久,难得见面。现在时局好坏,各人有各人的想法,这就不多说了。希望你单独出来见一面,好让我表达思念之情。”逄约一向信任敬重封弈,马上就出来了,在营门外见封弈。两人都让骑兵退下,骑着马单独交谈。封弈和他聊完生平往事,就劝他说:“我和你家几代都是同乡,感情深厚,实在想让你能长久享福。今天既然能见面,我得把心里话都说出来。冉闵趁着石氏之乱,占了现成的家业,按理说天下人该服他的强势,可祸乱才刚开始,这就知道天命不是靠力争来的。燕王积累德行,凭着道义讨伐叛乱,打哪儿胜哪儿。现在已经在蓟城建都,向南逼近赵、魏,远近的百姓都背着孩子来归附。人们受不了苦难,都想投奔有道明君。冉闵离灭亡不远了,成败的形势明明白白。而且燕王开创大业,虚心招揽贤才,你要是能改变主意,功劳能和西汉的绛侯、灌婴相比,福泽能传到子孙后代,这比起做亡国的将领,守着孤城等必然到来的灾祸,哪个好呢?”逄约听了,闷闷地说不出话。封弈的侍从张安很有力气,封弈早就嘱咐过他,等逄约情绪低落时,张安突然上前抓住他的马缰绳,挟持着他跑回营中。到了营里,封弈陪他坐着,说:“你自己拿不定主意,所以我替你决定了,不是想抓你邀功,是想保全你,也安定百姓。”
高开到了渤海,刘准、封放出来投降。慕容俊任命封放为渤海太守,刘准为左司马,逄约为参军事。因为逄约是被引诱才被俘的,就把他的名字改成“钓”。
刘显杀了赵王石祗和他的丞相安乐王石炳、太宰赵庶等十多个人,把首级送到邺都。骠骑将军石宁逃到柏人。魏主冉闵把石祗的首级在大路上烧掉,任命刘显为上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
五月,后赵兖州刺史刘启从鄄城来投奔晋朝。
秋天七月,刘显又带兵攻打邺都,被魏主冉闵打败。刘显回去后,在襄国称帝。
八月,魏国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荆州刺史乐弘、豫州牧张遇献出廪丘、许昌等城来投降晋朝;平南将军高崇、征虏将军吕护抓住洛州刺史郑系,献出洛州地盘投降。
燕王慕容俊派慕容恪攻打中山,慕容评到鲁口攻打王午,魏国中山太守上谷人侯龛关闭城门抵抗。慕容恪向南攻占常山,在九门驻军,魏国赵郡太守辽西人李邽献出全郡投降,慕容恪好好安抚他,带着李邽回去继续包围中山,侯龛这才投降。慕容恪进入中山,把当地的将帅、豪强几十家迁到蓟城,其余的人都让他们安居;军队纪律严明,一点都不侵犯百姓。慕容评到了南安,王午派部将郑生抵抗,慕容评出击杀了郑生。
悦绾从襄国回来,慕容俊才知道张举说的是假话,就杀了张举。常炜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在中山,慕容俊把常炜从牢里放出来,让他的孩子们去见他。常炜上奏章感谢,慕容俊亲手写了回信说:“你本来不是为了自己活命,我是因为同乡才收留你。现在大乱之中,你的孩子们都能来,难道不是上天眷顾吗!上天都念着你,何况我呢!”赐给他一个妾,三百斛谷子,让他住在凡城。任命北平太守孙兴为中山太守。孙兴很会安抚百姓,中山就安定下来了。
库傉官伟率领部众从上党投降燕国。
姚弋仲派使者来请求投降。冬天十一月,晋朝任命姚弋仲为使持节、六夷大都督、督江北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单于、高陵郡公,又任命他的儿子姚襄为持节、平北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平乡县公。
逄钓逃回渤海,召集旧部众背叛燕国。乐陵太守贾坚派人告诉同乡,说明成败形势,逄钓的部众渐渐散去,他只好来投奔晋朝。
吐谷浑的叶延去世,儿子碎妥继位。
当初,桓温听说石氏大乱,上奏请求出兵收复中原,过了很久都没回音。桓温知道朝廷依靠殷浩来对抗自己,心里很气愤,但他向来了解殷浩的为人,也不怕他。因为国家没别的祸事,就和朝廷相持了一年多,虽然有君臣的名分,其实只是勉强维持,他所管辖的八个州的人力物资,几乎不为国家所用。他多次请求北伐,诏书都不批准。十二月辛未日,桓温上奏后就自行出兵,率领四五万人顺流东下,驻扎在武昌,朝廷非常害怕。
殷浩想辞职避开桓温,又想用驺虞幡(一种用来止兵的旗帜)让桓温的军队停下。吏部尚书王彪之对会稽王司马昱说:“这些都是为自己打算,不能保全国家,不是为殿下考虑。如果殷浩辞职,人心离散,天子孤立,这时候肯定要有承担责任的人,不是殿下是谁呢!”又对殷浩说:“他如果上奏问罪,你是第一个。现在责任这么重,猜疑已经形成,想做个普通人,哪有全身而退的地方!不如静观其变。让相王(司马昱)给你写亲笔信,表达诚意,说明成败利害,他一定会回军的;如果不听,就派宫中使者去;还不听,再用正义来制裁他。何必无缘无故慌慌张张,先自乱阵脚呢!”殷浩说:“决定大事本来就难,这几天真让人郁闷。听了你的主意,心里才踏实了。”王彪之是王彬的儿子。
抚军司马高崧对司马昱说:“您应该写信给桓温,说明祸福,他自然会退兵。如果他不这样,就整顿六军,反正顺逆之分就在这里了!”于是在座位上替司马昱起草书信说:“叛贼该平定,时机该把握,这确实是国家的长远打算、重要谋略,能抓住这个机会的,除了你还有谁?只是因为近来兴师动众,总要以物资为根本,运输的艰难,古人都觉得难,不能开始时不重视,不仔细考虑。最近我之所以有疑虑,就是因为这个。而且这种不寻常的举动,大家都会害怕,各种议论传言,想来你也听到一些。如果担心失去什么,就会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有的人可能会闻风动摇,一下子溃散。这样的话,名声和实力都没了,国家大事也就完了。这都是因为我昏庸软弱,德行威信不够,不能安定百姓,保住国家,所以对内愧对自己,对外愧对好友。我和你虽然职责有内外之分,但安定社稷、保卫家国的目标是一样的。天下安危,都靠你的美德。应该先考虑安定国家,再图谋外部,让国家根基更稳固,大义更显着,这是我对你的期望。我真诚的心意,怎么能因为顾忌嫌疑就不说呢!”桓温马上上奏,惶恐地谢罪,撤军回到镇所。
朝廷准备举行郊祀(祭祀天地)。会稽王司马昱问王彪之:“郊祀应该大赦吗?”王彪之说:“自从东晋建立以来,郊祀往往大赦,我觉得不合适。那些凶恶愚蠢的人,会认为郊祀必定大赦,就会产生侥幸心理!”司马昱听从了他的意见。
燕王慕容俊到龙城。
丁零人翟鼠率领部众投降燕国,被封为归义王。
永和八年(壬子年,公元352年)
春天正月辛卯日,发生了日食。
秦国丞相苻雄等人请求秦王苻健正式称帝,说要依照汉、晋的旧例,不必学石氏刚开始那样(先称天王)。苻健听从了,正式即位为皇帝,大赦天下。各位公爵都晋升为王爵。还说单于这一职位是用来统管各蛮族的,不该由天子兼任,就把这个职位授给了太子苻苌。
司马勋回到汉中后,杜洪、张琚屯兵在宜秋。杜洪觉得自己出身名门望族,看不起张琚,张琚就杀了杜洪,自立为秦王,改年号为建昌。
刘显攻打常山,魏主冉闵留下大将军蒋干辅佐太子冉智守卫邺都,自己率领八千骑兵去救援常山。刘显的大司马清河王刘宁献出枣强,向魏国投降。冉闵进攻刘显,打败了他,一直追到襄国。刘显的大将军曹伏驹打开城门让冉闵进城。冉闵杀了刘显和他手下的公卿等一百多人,烧毁了襄国的宫殿,把襄国的百姓迁到邺都。后赵的汝阴王石琨带着他的妻妾来投奔晋朝,结果在建康的街市上被斩首,石氏家族就此灭绝。
尚书左丞孔严对殷浩说:“近来众人的情绪实在让人寒心,不知您打算怎么安定局面。我觉得应该明确各自的职责,像韩信、彭越那样专门负责征伐,像萧何、曹参那样负责留守,内外职责各有分工;还要认真想想廉颇、蔺相如互相谦让的道理,陈平、周勃和睦相处的谋略,让大家和谐无间,这样才能保住大局、成就功业。看最近来投降归附的人,都是人面兽心,贪婪又无情义,恐怕很难用道义去感化他们。”殷浩不听。孔严是孔愉的侄子。
殷浩上奏请求北上出兵许昌、洛阳,朝廷下诏批准了。任命安西将军谢尚、北中郎将荀羡为督统,进军屯驻在寿春。谢尚没能安抚好张遇,张遇发怒,占据许昌反叛,派他的部将上官恩占据洛阳,乐弘在仓垣攻打督护戴施,殷浩的军队因此无法前进。三月,朝廷命令荀羡镇守淮阴,不久又让他监管青州各项军事,还兼任兖州刺史,镇守下邳。
乙巳日,燕王慕容俊回到蓟城,逐渐把军队里的文武官员、士兵和百姓的家属迁到蓟城。
姚弋仲有四十两个儿子,到他病重时,对儿子们说:“石氏待我不薄,我本来想为他们尽力。现在石氏已经灭亡,中原没有主人;我死后,你们赶紧归附晋朝,一定要坚守臣子的气节,不要做不义的事!”姚弋仲去世后,儿子姚襄隐瞒丧事不公布,率领六万部众向南攻打阳平、元城、发干,攻下了这些地方,屯驻在碻磝津,任命太原人王亮为长史,天水人尹赤为司马,太原人薛瓒、略阳人权翼为参军。姚襄和秦国军队交战,战败,损失了三万多户,向南退到荥阳,才公布丧事。又和秦将高昌、李历在麻田交战,他的战马中了流箭死去。弟弟姚苌把自己的马给了姚襄,姚襄说:“你怎么脱身?”姚苌说:“只要哥哥能脱身,那些小子一定不敢害我!”恰逢救兵赶到,两人都得以脱险。尹赤投奔了秦国,秦国任命尹赤为并州刺史,镇守蒲阪。
姚襄于是率领部众归附晋朝,送自己的五个弟弟作为人质。朝廷下诏让姚襄屯驻在谯城,姚襄独自骑马渡过淮河,在寿春拜见谢尚。谢尚早就听说他的名声,命令撤去仪仗侍卫,用幅巾(表示ral)接待他,两人相处得像老朋友一样开心。姚襄学识渊博,善于谈论,江东人士都很看重他。
魏主冉闵攻下襄国后,就到常山、中山各郡流动就食。后赵的立义将军段勤聚集了一万多胡人和羯人,占据绎幕,自称赵帝。夏天四月甲子日,燕王慕容俊派慕容恪攻打魏国,慕容霸等人攻打段勤。
魏主冉闵准备和燕国交战,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劝谏说:“鲜卑人乘胜而来,锐气正盛,而且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请求暂且避开他们,等他们骄傲懈怠了,再增加兵力攻打他们。”冉闵发怒说:“我想率领这些人平定幽州,斩杀慕容俊;现在遇到慕容恪却要躲避,别人会怎么说我!”司徒刘茂、特进郎闿互相说:“我们的君主这次出征,一定回不来了,我们何必坐着等死受辱呢!”两人都自杀了。
冉闵在安喜驻军,慕容恪带兵跟着他。冉闵向常山进军,慕容恪追击他,丙子日,在魏昌的廉台追上了。冉闵和燕兵交战十次,燕兵都没打赢。冉闵向来有勇猛的名声,他率领的士兵也很精锐,燕人都怕他。慕容恪巡视阵地,对将士们说:“冉闵勇猛但没有谋略,只能对付一个人罢了!他的士兵又饿又累,武器装备虽然精良,其实难以发挥作用,不难打败!”冉闵因为自己率领的多是步兵,而燕兵都是骑兵,就想带兵进入树林。慕容恪的参军高开说:“我们的骑兵在平地有利,如果冉闵进了树林,就没办法制服他了。应该赶紧派轻骑兵去拦截他,交战后假装逃跑,把他引诱到平地,然后就能攻打他了。”慕容恪听从了他的建议。魏兵回到平地,慕容恪把军队分成三部,对将领们说:“冉闵性格轻率急躁,又自以为兵少,一定会和我们决一死战。我把中军的兵力集中起来严阵以待,等交战时,你们从旁边夹击,没有打不赢的!”于是挑选了五千名擅长射箭的鲜卑士兵,用铁锁把他们的马连起来,排成方阵前进。冉闵骑的骏马叫朱龙,一天能跑一千里。冉闵左手拿着双刃矛,右手握着钩戟,攻击燕兵,斩杀了三百多人。他看到有大的旌旗,知道那是中军,就直冲过去;燕军的左右两部从旁边夹击,大败冉闵。把冉闵包围了好几层,冉闵突破包围向东跑了二十多里,朱龙突然死去,冉闵被燕兵抓住。燕人杀了魏国的仆射刘群,抓获了董闰、张温,和冉闵一起送到蓟城。冉闵的儿子冉操逃到鲁口。高开受伤去世。慕容恪进军屯驻在常山,慕容俊命令慕容恪镇守中山。
己卯日,冉闵被押到蓟城。慕容俊大赦天下,让人把冉闵带上来责备他说:“你这个奴仆一样的下等人,怎么敢擅自称帝?”冉闵说:“天下大乱,你们这些夷狄禽兽之类的都能称帝,何况我这样的中原英雄,为什么不能称帝呢!”慕容俊发怒,鞭打他三百下,把他送到龙城。
慕容霸的军队到达绎幕,段勤和弟弟段思陪献出城池投降。
甲申日,慕容俊派慕容评和中尉侯龛率领一万精锐骑兵攻打邺都。癸巳日,到达邺都,魏国的蒋干和太子冉智关闭城门抵抗。城外的人都向燕国投降,刘宁和弟弟刘崇率领三千胡人骑兵逃奔晋阳。
秦国任命张遇为征东大将军、豫州牧。
五月,秦主苻健在宜秋攻打张琚,杀了他。
邺都发生大饥荒,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原来后赵时的宫女几乎被吃光了。蒋干派侍中缪嵩、詹事刘猗奉上奏表请求投降,并且向谢尚求救。庚寅日,燕王慕容俊派广威将军慕容军、殿中将军慕舆根、右司马皇甫真等人率领两万步兵骑兵援助慕容评攻打邺都。
辛卯日,燕人在龙城斩杀了冉闵。恰逢大旱、蝗灾,慕容俊认为是冉闵在作祟,就派使者祭祀他,追谥为悼武天王。
当初,谢尚派戴施占据枋头,戴施听说蒋干求救,就从仓垣移驻到棘津,拦住蒋干的使者,索要传国玉玺。刘猗让缪嵩回邺都告诉蒋干,蒋干怀疑谢尚不能救援,犹豫不决。六月,戴施率领一百多名壮士进入邺都,帮助守卫三台,骗蒋干说:“现在燕寇在城外,道路不通,玉玺不敢送出去。你暂且把玉玺拿出来交给我,我会骑马去报告天子。天子听说玉玺在我这里,就会相信你的诚意,一定会多派军队和粮草来救援。”蒋干信以为真,拿出玉玺交给了戴施。戴施声称派督护何融去迎接粮草,暗中让何融怀揣玉玺送到枋头。甲子日,蒋干率领五千精锐士兵和晋兵一起出战,慕容评大败他们,斩杀四千人,蒋干脱身逃回城中。
甲申日,秦主苻健回到长安。
谢尚、姚襄一起在许昌攻打张遇。秦主苻健派丞相东海王苻雄、卫大将军平昌王苻菁夺取关东地区,率领两万步兵骑兵去救援张遇。丁亥日,在颍水的诚桥交战,谢尚等人大败,死亡一万五千人。谢尚逃回淮南,姚襄丢下辎重,护送谢尚到芍陂;谢尚把后事全都交给姚襄处理。殷浩听说谢尚战败,退守寿春。秋天七月,秦国丞相苻雄把张遇以及陈、颍、许、洛等地的百姓五万多户迁到关中,任命右卫将军杨群为豫州刺史,镇守许昌。谢尚被降职,封号为建威将军。
后赵西中郎将王擢派使者请求投降,被任命为秦州刺史。
丁酉日,任命武陵王司马曦为太宰。
丙辰日,燕王慕容俊前往中山。
王午听说魏国战败,当时邓恒已死,王午自称安国王。八月戊辰日,燕王慕容俊派慕容恪、封弈、阳骛攻打他,王午关闭城门坚守,把冉操送到燕军;燕人抢掠了当地的庄稼后返回。
庚午日,魏国长水校尉马愿等人打开邺城城门接纳燕兵,戴施、蒋干用绳子吊下城墙,逃到仓垣。慕容评把魏后董氏、太子冉智、太尉申钟、司空条攸等人以及皇帝的车马服饰器物送到蓟城。尚书令王简、左仆射张乾、右仆射郎肃都自杀了。燕王慕容俊谎称董氏得到传国玉玺并献给了他,赐董氏封号为奉玺君,赐冉智海宾侯爵位。任命申钟为大将军右长史。命令慕容评镇守邺城。
桓温派司马勋协助周抚在涪城讨伐萧敬文,将其斩杀。
谢尚从枋头迎接传国玉玺到建康,文武百官都前来祝贺。
秦国任命雷弱儿为大司马,毛贵为太尉,张遇为司空。
殷浩北伐时,中军将军王羲之写信劝阻,殷浩不听。后来北伐没有成效,又谋划再次出兵。王羲之给殷浩写信说:“如今以小小的江东之地,让天下人寒心,本来已经很久了。强行争夺武功,不是应当做的事。近来担任内外要职的人,没有深谋远虑,却耗尽国家根本,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最终没有一点功绩可言,于是让天下将有土崩瓦解的趋势。担任这些职务的人,怎么能推卸天下人的指责呢!现在军队在外战败,物资在国内耗尽,保住淮河的想法,已经不可能实现了,不如返回保住长江,让督将们各自回到原来的镇所。长江以外的地区,只能笼络控制罢了。承认过错并自责,改而施行善政,减轻赋税徭役,让百姓重新开始,或许还能解救当前的危急!您从平民起家,肩负天下重任,担当统领的职责,却失败丧师到这种地步,恐怕满朝贤能大臣中没有谁会和您分担指责。如果还认为以前的事情做得不够好,所以又追求分外的功绩,宇宙虽然广大,您又能在哪里容身呢!这是无论愚笨还是聪明的人都不能理解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