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纪四(公元604年-607年)(2/2)
当初,尚书右丞李纲多次提出不同意见,得罪了杨素和苏威,杨素却向隋文帝推荐李纲,让他担任刘方的行军司马。刘方按照杨素的意思,故意侮辱李纲,李纲差点死去。军队撤回后,李纲很久没得到任用,苏威又派李纲去南海接应从林邑回来的军队,却很久不召回他。李纲自己回到朝廷奏报事务,苏威上奏弹劾李纲擅自离开职位,把他交给官吏审问;恰逢大赦,李纲被免官,隐居在鄠县。
五月,修建西苑,周长两百里;西苑里面有人工海,周长十几里;海上建造了方丈、蓬莱、瀛洲等几座神山,高出水面一百多尺,山上错落布置着亭台楼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像仙境一样。西苑北边有龙鳞渠,曲折环绕注入人工海。沿着龙鳞渠建造了十六座院子,院门都对着渠水,每座院子由四品夫人主持,院内的厅堂、宫殿、楼阁,极其华丽。宫殿里的树木到了秋冬季节凋零,就剪彩绸做成花叶,缀在枝条上,颜色褪了就换成新的,始终像春天一样。人工湖里也用彩绸剪成荷花、菱角、芡实,隋炀帝乘船游赏时,就去掉冰面,把这些彩绸饰品布置在湖里。十六座院子竞相用精致美味的酒菜争比高低,希望获得隋炀帝的恩宠。隋炀帝喜欢在月夜带领几千名宫女骑马游览西苑,还创作了《清夜游曲》,让宫女在马上演奏。
隋炀帝对待诸王恩情淡薄,还时常猜忌他们。滕王杨纶、卫王杨集内心担忧恐惧,就叫术士占卜吉凶,还设坛祈祷求福。有人告发他们心怀不满、诅咒皇帝,有关部门上奏请求处死他们;秋天七月丙午日,隋炀帝下诏把他们除名为民,贬到边疆郡县。杨纶是杨瓒的儿子,杨集是杨爽的儿子。
八月壬寅日,隋炀帝前往江都,从显仁宫出发,王弘派龙舟前来迎接。乙巳日,隋炀帝乘坐小朱航,从漕渠驶出洛口,换乘龙舟。龙舟有四层,高四五十尺,长两百丈。最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一百二十间房,都用金玉装饰,最下层是内侍的住处。皇后乘坐翔螭舟,规模比龙舟小一些,但装饰和龙舟一样。另外还有九艘浮景船,也是三层,都是水上宫殿。还有漾彩、朱鸟、苍螭、白虎、玄武、飞羽、青凫、陵波、五楼、道场、玄坛、板、黄篾等几千艘船,供后宫嫔妃、诸王、公主、百官、僧人、尼姑、道士、外国宾客乘坐,还装载朝廷内外各部门的供奉物品,一共用了八万多纤夫,其中拉漾彩以上级别的船的纤夫有九千多人,称为“殿脚”,都穿着锦彩织成的袍子。还有平乘、青龙、艨艟、艚艟、八棹、艇舸等几千艘船,由十二卫的士兵乘坐,还装载兵器和帐篷,士兵们自己拉纤,不另外配纤夫。船只前后相连两百多里,灯火照亮了江河两岸,骑兵在两岸护卫随行,旌旗遮蔽了田野。隋炀帝经过的州县,五百里以内的都要进献食物,多的一个州要献一百车,极尽水陆珍奇;后宫嫔妃们吃腻了,离开的时候,很多食物都被扔掉或埋掉。
契丹侵犯营州,隋炀帝下诏让通事谒者韦云起率领突厥兵讨伐契丹,启民可汗派两万骑兵,听从韦云起指挥。韦云起把军队分成二十个营,从四条路同时进军,各营之间相距一里,不许混杂,听到鼓声就前进,听到号角声就停止,除非是公家的使者,否则不许骑马奔驰,反复告诫后,击鼓进军。有个纥干(突厥官名)违反规定,韦云起把他斩首,拿着他的头示众。从此,突厥将领进见韦云起时,都跪着行走,吓得腿发抖,不敢抬头看他。契丹一向臣服突厥,对突厥没有猜忌。韦云起进入契丹境内后,让突厥人谎称要去柳城和高丽做买卖,敢泄露实情的人斩首。契丹没有防备,韦云起在距离契丹营地五十里的地方,突然率军疾驰进攻,把契丹的男女四万人全部俘虏,杀死成年男子,把女子和一半牲畜赏赐给突厥,剩下的都带回朝廷。隋炀帝非常高兴,召集百官说:“韦云起用突厥兵平定契丹,文武双全,现在我要亲自提拔他。”于是升任韦云起为治书侍御史。
当初,西突厥的阿波可汗被叶护可汗俘虏,西突厥人拥立鞅素特勒的儿子为可汗,就是泥利可汗。泥利可汗去世后,他的儿子达漫继位,号称处罗可汗。处罗可汗的母亲向氏,原本是中原人,后来改嫁给泥利可汗的弟弟婆实特勒。开皇末年,婆实特勒和向氏入朝,恰逢达头可汗叛乱,就留在了长安,住在鸿胪寺。处罗可汗大多居住在乌孙故国的土地上,治理无方,国内很多人反叛,又被铁勒部落围困。铁勒是匈奴的后裔,部族种类最多,有仆骨、同罗、契苾、薛延陀等部落,他们的酋长都号称“俟斤”。虽然部族姓氏不同,但都统称为铁勒,习俗大致和突厥相同,以劫掠为生,没有统一的大首领,分别隶属于东、西两突厥。这一年,处罗可汗领兵进攻铁勒各部,向他们征收重税,又猜忌薛延陀部落,担心他们叛乱,就召集薛延陀的几百个酋长,把他们全部杀死。于是铁勒各部都反叛了,拥立俟利发俟斤契苾歌楞为莫何可汗,又拥立薛延陀的俟斤字也咥为小可汗,和处罗可汗交战,多次打败他。莫何可汗勇猛刚毅,无人能比,很得人心,邻国都害怕他,伊吾、高昌、焉耆都归附了他。
大业二年(丙寅年,公元606年)
春天正月辛酉日,东京(洛阳)建成,将作大匠宇文恺被晋升为开府仪同三司。
丁卯日,隋炀帝派十个使者同时去各地合并州县。
二月丙戌日,隋炀帝下诏让吏部尚书牛弘等人商议确定车驾服饰、仪仗警卫的制度,任命开府仪同三司何稠为太府少卿,让他负责制作这些器物,送往江都。何稠心思精巧,博览典籍,融合古今制度,对旧制多有修改补充:帝王礼服(衮冕)上绘制日、月、星、辰等图案,礼帽(皮弁)用漆纱制作。他还打造了三万六千人的黄麾仪仗,以及帝王车驾、皇后仪仗、百官礼服,全都追求华丽盛大,以符合隋炀帝的心意。
朝廷责令各州各县进贡鸟兽羽毛,百姓为捕捉鸟兽,水陆各处都张设罗网,凡是羽毛能用于制作仪仗装饰的鸟兽,几乎被捕捉殆尽。乌程有棵高逾百尺的大树,树干旁没有分枝,树顶有个鹤巢,百姓想获取鹤的羽毛却爬不上去,就去砍伐树干;鹤担心幼鹤被杀,自己拔下羽毛扔到地上。当时有人把这称为祥瑞,说:“天子制作羽毛仪仗,鸟兽都主动献上羽毛。”制作这些仪仗动用了十多万工匠,耗费的金银钱财、丝织品数以亿计。隋炀帝每次外出巡游,仪仗队伍塞满街巷道路,连绵二十多里。
三月庚戌日,隋炀帝从江都出发;夏天四月庚戌日,从伊阙排列天子仪仗,率领千乘万骑进入东京。辛亥日,隋炀帝登上端门,大赦天下,免除全国当年的租税。下令五品以上文官可以乘车,在朝堂上要戴礼帽、佩玉饰;武官的马匹要装饰珂贝,戴头巾、穿骑射短衣。当时典章制度的繁盛,近世没有能比得上的。
六月壬子日,任命杨素为司徒,晋封豫章王杨暕为齐王。
秋天七月庚申日,隋炀帝规定百官不能凭考核年限提升品级,必须是德行、功绩特别突出的人才能提拔。隋炀帝很看重名位,群臣中该升职的,大多只让他们兼任临时官职;即使有空缺职位,也留着不补。当时牛弘任吏部尚书,却不能独自行使职权,隋炀帝另外下令让纳言苏威、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左骁卫大将军张瑾、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黄门侍郎裴矩共同参与选拔官员,当时人称他们为“选曹七贵”。这七人虽然都参与选官,但官员任免的决定权,唯独掌握在虞世基手中。他收受贿赂,行贿多的人能超越等级提拔,没行贿的人只能在考核表上随便注个等级而已。裴蕴是裴邃的堂曾孙。
元德太子杨昭从长安来朝见,过了几个月,准备返回时,想请求多留一段时间,隋炀帝不允许。杨昭多次跪拜请求,他本身体型肥胖,因此劳累生病,甲戌日去世。隋炀帝哭了几声就停了,不久就奏起音乐、表演歌舞,和平时没两样。
楚景武公杨素虽然立下大功,却特别被隋炀帝猜忌。隋炀帝表面上对他给予特殊礼遇,内心却很疏远。太史说隋朝疆域对应的星区会有大丧事,隋炀帝就把杨素改封为楚公,意思是“楚”与“隋”在同一星区,想借此压制灾祸。杨素卧病在床,隋炀帝每次都派名医去诊治,赏赐贵重药物,却暗中问医生,总担心杨素不死。杨素也知道自己名位已到顶点,不肯吃药,也不保重身体,对弟弟杨约说:“我难道还需要再活下去吗!”乙亥日,杨素去世,隋炀帝追赠他为太尉公、弘农等十郡太守,葬礼极为盛大。
八月辛卯日,封皇孙杨倓为燕王,杨侗为越王,杨侑为代王,他们都是杨昭的儿子。
九月乙丑日,立秦孝王杨俊的儿子杨浩为秦王。
隋炀帝认为隋文帝晚年法令严苛,冬天十月,下诏修改律令。
在巩县东南的平原上设置洛口仓,修筑仓城,周长二十多里,开凿三千个粮窖,每个粮窖能储存八千石以上粮食,还设置监管官员和一千名守卫士兵。十二月,在洛阳以北七里处设置回洛仓,仓城周长十里,开凿三百个粮窖。
当初,北齐后主时期,有鱼龙戏、山车戏等杂耍,称为“散乐”。北周宣帝时,郑译上奏征召这些艺人。隋文帝接受禅让后,命令牛弘规范音乐,除了正统雅乐、清商乐以及九部乐、四舞之外,其余杂耍艺人都被遣散。隋炀帝因启民可汗即将入朝,想向他炫耀隋朝的富庶和欢乐,太常少卿裴蕴迎合他的心意,上奏请求搜括天下北周、北齐、梁、陈的乐师子弟,全部编入乐户;六品以下官员及平民中擅长音乐的,都到太常寺当差。隋炀帝同意了。于是各地的杂耍艺人大量聚集到东京,在芳华苑积翠池边表演。
表演时,先有“舍利兽”跳跃,激起的水花洒满街道,接着鼋、鼍、龟、鳖、水人、鱼虫等道具遍布地面;又有“鲸鱼”喷出水雾遮蔽太阳,瞬间变成七八丈长的黄龙;还有两人头顶长竿,竿上的舞者突然腾空跃起,在空中交换位置;此外还有“神鳌负山”“幻人吐火”等节目,千变万化。艺人们都穿着锦绣彩衣,舞者佩戴的玉环玉佩叮咚作响,身上装饰着羽毛串。朝廷责令京兆、河南两地制作这些服饰,两京的锦缎彩绸都被用光了。隋炀帝创作了很多艳丽的诗篇,让乐正白明达谱成新曲演唱,曲调极为哀怨。隋炀帝很满意,对杨明达说:“北齐只是个偏僻小国,乐工曹妙达还能封王;现在天下统一,我正要尊贵你,你要好好修身谨慎!”
大业三年(丁卯年,公元607年)
春天正月初一,朝廷大规模陈列典章文物。当时突厥启民可汗入朝,看到后十分羡慕,请求穿戴中原冠服,隋炀帝不允许。第二天,启民可汗又率领部下上奏坚决请求,隋炀帝非常高兴,对牛弘等人说:“现在典章服饰完备,连单于都愿意解下胡辫、改用中原礼仪,这是你们的功劳啊。”给每人赏赐了丰厚的丝织品。
三月辛亥日,隋炀帝返回长安。
癸丑日,隋炀帝派羽骑尉朱宽渡海寻访异域风俗,抵达流求国(今台湾岛及附近岛屿)后返回。
当初,云定兴、阎毗因讨好太子杨勇获罪,和妻子儿女都被没入官府做奴婢。隋炀帝即位后,大量营建宫室,听说两人有精巧手艺,就征召他们,让他们掌管营建事务,任命阎毗为朝请郎。当时宇文述掌权,云定兴用珍珠编织的帐子贿赂宇文述,还献上新奇服饰、乐曲来讨好他;宇文述非常高兴,把他当作兄长对待。
隋炀帝准备对四方异族用兵,大规模制造兵器,宇文述推荐云定兴负责监督制造,隋炀帝同意了。宇文述对云定兴说:“兄长制作的兵器都合陛下心意,却没能当官,是因为长宁王杨俨兄弟还没死啊。”云定兴说:“这些没用的人,为什么不劝陛下杀了他们?”宇文述于是上奏:“房陵王(杨勇)的几个儿子都已成年,现在陛下要出兵征讨,若让他们跟随御驾,难以看管;若把他们留在一处,又担心出问题。进退都不方便,请陛下早点处置。”隋炀帝认可他的说法,就用毒酒杀死长宁王杨俨,把他的七个弟弟分别流放到岭南,还派暗使在路上把他们全部杀死。襄城王杨恪的妃子柳氏自杀,追随杨恪而去。
夏天四月庚辰日,隋炀帝下诏,准备安抚河北地区,巡视赵、魏故地。
牛弘等人修订的新律完成,共十八篇,称为《大业律》;甲申日,开始颁布施行。百姓长期厌倦严苛法令,对宽松的新政感到高兴。但后来徭役征发频繁,百姓难以承受,有关部门为完成任务,临时强迫百姓,不再遵循律令。
旅骑尉刘炫参与修订律令,牛弘曾从容问他:“《周礼》中士阶层多而文书小吏少,现在文书小吏比前代多百倍,减少了又办不成事,这是什么原因?”刘炫说:“古人委任官员后就要求他们完成任务,年终考核政绩优劣,文书不反复核查,内容也不繁琐,文书小吏只负责记录要点而已。现在的文书档案,总担心被复查,若审核不严密,就要到万里之外追查百年前的旧案。所以谚语说‘老吏抱着档案累死’,事务繁杂、政务败坏,就是这个原因。”牛弘问:“北魏、北齐时,文书小吏很清闲,现在却忙得不得安宁,为什么?”刘炫说:“过去州里只设主簿,郡里设太守、郡丞,县里设县令而已,其余官员都由长官自行征召,官员接受诏令赴任,每州官员不过几十人。现在却不一样,大小官员都由吏部任命,哪怕一点小事,都要归入考核。精简官员不如精简事务,事务不精简却希望官员清闲,怎么可能呢!”牛弘认可他的话,却没能采纳。
壬辰日,隋炀帝下令改州为郡;修改度量衡制度,都依照古代标准;改上柱国以下的武官官名为“大夫”;设置殿内省,与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秘书省合称“五省”;增设谒者台、司隶台,与御史台合称“三台”;从太府寺中分设少府监,与长秋监、国子监、将作监、都水监合称“五监”;又增设、修改左翊卫等为十六府;废除伯爵、子爵、男爵,只保留王、公、侯三等爵位。
丙寅日,隋炀帝御驾北巡;己亥日,停驻在赤岸泽。五月丁巳日,突厥启民可汗派儿子拓特勒来朝见。戊午日,征发河北十几个郡的成年男子开凿太行山,直达并州,打通驰道。丙寅日,启民可汗派侄子毗黎伽特勒来朝见。辛未日,启民可汗派使者请求亲自入塞迎接御驾,隋炀帝不允许。
当初,隋文帝接受禅让后,只设立了供奉四位祖先的宗庙,而且是在同一殿堂中分为不同房间。隋炀帝即位后,命令有关部门商议设立七庙的制度。礼部侍郎兼太常少卿许善心等人上奏,请求为太祖、高祖各建一座殿堂,仿照周朝文王、武王的宗庙(祧庙),与始祖庙合称“三庙”,其余祖先的宗庙则分室祭祀,遵循“亲尽则庙毁”的礼法。到这时,有关部门请求按之前的提议,在东京修建宗庙。隋炀帝对秘书监柳辩说:“现在始祖庙和两座祧庙都已齐备,后世子孙该把我的宗庙放在哪里?”六月丁亥日,隋炀帝下诏为高祖另建宗庙,还规定每月祭祀的礼仪。但随后隋炀帝忙于巡游,最终没能建成。
隋炀帝经过雁门,雁门太守丘和献上的食物非常精美;到了马邑,马邑太守杨廓却什么都没献,隋炀帝很不高兴。于是任命丘和为博陵太守,还让杨廓到博陵去学习丘和的做法。从此,隋炀帝所到之处,地方官进献食物都争相追求丰盛奢华。
戊子日,御驾停驻在榆林郡。隋炀帝想出塞炫耀兵力,直接穿过突厥境内,前往涿郡,担心启民可汗受惊,先派武卫将军长孙晟传达旨意。启民可汗接受诏令,于是召集部下各国的奚、霫、室韦等部落酋长几十人,全部聚集过来。长孙晟看到启民可汗的牙帐里有杂草垃圾,想让启民可汗亲自清除,向各部落显示隋朝的威严,就指着帐前的杂草说:“这草的根很香。”启民可汗立刻凑过去闻,说:“一点都不香啊。”长孙晟说:“天子巡游所到之处,诸侯要亲自洒扫地面,清除御道上的杂草,以此表示最大的敬意;现在牙帐内杂草丛生,我还以为是特意留下的香草呢!”启民可汗才明白过来,说:“这是我的罪过!我的骨肉都是天子赐予的,能为天子效力,怎么敢推辞?只是边疆人不懂礼法,全靠将军教导,这是将军的恩惠,也是我的幸运。”于是拔出佩刀,亲自割除庭院里的杂草。他手下的贵族和各部落酋长也争相效仿。
随后,从榆林郡北部边境到启民可汗的牙帐,向东一直到蓟城,开凿了一条长三千里、宽百步的御道,全突厥的人都来服役。隋炀帝听说长孙晟的计策后,更加赞赏他。
丁酉日,启民可汗和义成公主到行宫朝见。己亥日,吐谷浑、高昌都派使者入朝进贡。
甲辰日,隋炀帝登上北楼,在黄河边观看捕鱼,设宴款待百官。定襄太守周法尚到行宫朝见,太府卿元寿对隋炀帝说:“汉武帝出关时,旌旗连绵千里。现在御营之外,请把军队分为二十四军,每天派一军出发,各军相距三十里,旗帜相望,钲鼓相闻,首尾相连,千里不绝,这也是出兵的盛大场面啊。”周法尚说:“不对。军队连绵千里,中间隔着山川,一旦发生意外,军队会四分五裂;若中枢出问题,首尾根本不知道,道路遥远,难以救援。虽然有过去的先例,但这是招致失败的做法。”隋炀帝不高兴,问:“那你认为该怎么做?”周法尚说:“把军队编成方阵,四面朝外防御,皇宫妃嫔和百官家属都安置在方阵中间;若发生变故,面对敌人的一面就下令抵抗,同时从内部派出奇兵,向外反击,用战车作为壁垒,层层设置防御阵形,这和据守城池有什么区别!如果作战获胜,就派骑兵追击;万一战败,就屯营自守,我认为这是万全之策。”隋炀帝说:“好!”于是任命周法尚为左武卫将军。
启民可汗又上奏表,认为“先帝可汗怜悯我,赐给我安义公主,物资供应从不短缺。我的兄弟嫉妒我,一起想杀我,当时我走投无路,上看只有天,下看只有地,只好把性命托付给先帝。先帝可怜我快要死了,收留并让我活下来,封我为大可汗,让我回去安抚突厥百姓。现在陛下统治天下,还像先帝一样养活我和突厥百姓,物资从不短缺。我蒙受圣恩,难以用言语表达。现在我已不是过去的突厥可汗,而是陛下的臣民,希望率领部落改变服饰,完全像中原人一样。”隋炀帝认为不行。
秋天七月辛亥日,隋炀帝赐给启民可汗玺书,告诉他“漠北还没平定,还需要征战,只要你心怀恭敬顺从,何必改变服饰呢?”隋炀帝想向突厥炫耀,让宇文恺建造大帐,帐内可容纳几千人;甲寅日,隋炀帝在城东乘坐大帐,设置仪仗警卫,宴请启民可汗及其部落,还表演杂耍。各胡族又惊又喜,争相献上牛羊驼马几千万头。隋炀帝赏赐启民可汗两千万段丝织品,他部下的赏赐各有差别,还赐给启民可汗车马、鼓乐、旗帜,允许他朝拜时不直呼其名,地位在诸侯王之上。
隋炀帝又下诏征发一百多万成年男子修筑长城,西起榆林,东至紫河。尚书左仆射苏威劝谏,隋炀帝不听,长城用二十天就修好了。隋炀帝征召杂耍艺人时,太常卿高颎劝谏,隋炀帝也不听。高颎退下后,对太常丞李懿说:“北周天元皇帝因喜好声乐而亡国,殷朝的教训还不远,怎么能再这样做!”
高颎又认为隋炀帝对启民可汗过于优厚,对太府卿何稠说:“这个胡人很清楚中原的虚实、山川的险易,恐怕会成为后患。”还对观王杨雄说:“近来朝廷一点纲纪都没有。”
礼部尚书宇文弼私下对高颎说:“天元皇帝的奢侈,和现在比起来,不也差得远吗?”还说:“修筑长城的劳役,实在不是紧急事务。”光禄大夫贺若弼也私下议论宴请启民可汗时过于奢华。这些话都被人上奏给隋炀帝,隋炀帝认为他们诽谤朝政。
丙子日,高颎、宇文弼、贺若弼全被处死,高颎的儿子们被流放到边疆,贺若弼的妻子儿女被没入官府做奴婢。事情牵连到苏威,苏威也被免官。高颎有文武大略,通晓政务,自从被重用后,始终竭诚尽忠,推荐贤良人才,以天下为己任;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都是他推荐的,其余立功成事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他在朝执政近二十年,朝野上下都推崇信服他,没有异议,天下富庶,有他很大功劳。他死后,天下人无不哀悼。
此前,萧琮因皇后萧氏的缘故,很受隋炀帝亲近重用,担任内史令,改封为梁公,他宗族中服丧一年以上的亲属,都按才能被提拔任用,萧氏兄弟遍布朝廷。萧琮性情淡泊高雅,不把职务放在心上,虽然在隋朝做官,面对北方权贵,也从不低声下气。他和贺若弼关系要好,贺若弼被处死后,又有童谣唱“萧萧亦复起”(暗示萧氏将复兴),隋炀帝因此猜忌他,把他罢官回家,不久萧琮就去世了。
八月壬午日,隋炀帝的御驾从榆林出发,经过云中,沿金河逆流而上。当时天下太平,物资丰足,随驾士兵有五十多万人,战马十万匹,旌旗、粮草辎重连绵千里不绝。隋炀帝让宇文恺等人建造“观风行殿”,殿内能容纳几百名侍卫,可拆可合,用木板做框架,蒙上布,再涂上彩绘,城楼、了望台等设施一应俱全。胡人看到后,惊讶得以为是神仙下凡,每次望见御营,在十里之外就跪下磕头,没人敢骑马。启民可汗搭建好帐篷,等待御驾到来。
乙酉日,隋炀帝亲临启民可汗的帐篷,启民可汗捧着酒杯祝寿,跪拜伏地,态度极为恭敬。王侯以下的官员在帐前袒露上身切割羊肉,没人敢抬头看隋炀帝。隋炀帝非常高兴,赋诗道:“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皇后也亲临义成公主的帐篷。隋炀帝赐给启民可汗和义成公主各一个金瓮,还有衣服、被褥、锦缎彩绸,特勒以下的官员也各有赏赐。隋炀帝返回时,启民可汗跟随入塞,己丑日,隋炀帝派他回国。
癸巳日,隋炀帝进入楼烦关;壬寅日,抵达太原,下诏营建晋阳宫。隋炀帝对御史大夫张衡说:“我想路过你家,你给我当回主人吧。”张衡于是先骑马赶到河内,准备好酒肉。隋炀帝登上太行山,开辟了一条九十里长的直道;九月己未日,抵达济源,亲临张衡家。隋炀帝喜欢这里的山泉景色,留下宴饮三天,赏赐极为丰厚。张衡又献上食物,隋炀帝下令分赏给公卿大臣,下至卫兵,每人都能分到。己巳日,隋炀帝抵达东都。
壬申日,任命齐王杨暕为河南尹;癸酉日,任命民部尚书杨文思为纳言。
冬天十月,隋炀帝下令河北各郡选送有一技之长的人家,共三千多家到东都服役,在洛水南岸设置十二坊安置他们。
西域各国的胡人大多到张掖做买卖,隋炀帝派吏部侍郎裴矩掌管这件事。裴矩知道隋炀帝喜好开拓疆土,每当有胡商到来,就引诱他们讲述各国的山川、风俗,以及国王、百姓的容貌服饰,撰写成《西域图记》三卷,记载了四十四国,入朝献给隋炀帝。他还另外绘制地图,详细标注各地的要害之处,从西倾山向西,纵横达两万里,从敦煌出发到西海,共分三条路线:北道从伊吾出发,中道从高昌出发,南道从鄯善出发,最终都汇合到敦煌。
裴矩还说:“凭隋朝的威望德行,将士的勇猛,渡过蒙汜水、翻越昆仑山,易如反掌。只是突厥、吐谷浑分别控制着羌、胡各国,阻断了通道,所以这些国家无法入朝进贡。现在各国都通过商人暗中表达归附的诚意,翘首期盼,愿做隋朝的臣民。如果对他们加以安抚,派人出使,不用出动军队,各国归附后,吐谷浑、突厥就能被消灭,统一中原和边疆,就在此一举了!”
隋炀帝非常高兴,赏赐裴矩五百段丝织品,每天都召裴矩到御座前,亲自询问西域的情况。裴矩极力夸赞“西域有很多珍宝,吐谷浑容易吞并”。隋炀帝于是一心效仿秦始皇、汉武帝的功业,决心打通西域;对四方异族的谋划,全都交给裴矩负责。隋炀帝任命裴矩为黄门侍郎,又派他到张掖,招引西域各国胡人,用利益引诱他们,劝他们入朝。
从此,西域各国胡人往来不断,他们所经过的郡县,都因接待、送行而疲惫不堪,耗费的钱财数以万万计,最终导致中原疲弊灭亡,这都是裴矩倡导的结果。
铁勒侵犯边境,隋炀帝派将军冯孝慈从敦煌出兵攻打,战败。不久铁勒派使者来谢罪,请求投降;隋炀帝派裴矩安抚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