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孙一眼”(2/2)
孙大师傅一脸淡然的点了点头,接过图纸和纸样后便不再多言。
孙大师傅将图纸在工作台前上徐徐展开,布满老茧的指腹时而轻轻抚过纸样上关键的弧线与接缝处,时而闭眼感受成衣后的立体轮廓与穿着动态。
思忖了大约十分钟,孙大师傅便胸有成竹的合上了图纸。而后,孙大师傅手持着粉片,对着相应的面料,手腕便“唰唰唰”的在布面上稳健的游走,不多时便勾勒出了流畅的衣片轮廓线。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几乎不见丝毫迟疑,手中的那把裁刀在他手中也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力,沿着粉线精准游走,裁出的衣片边缘光滑利落,弧线那叫一个完美。
孙大师傅露的这一手功力,使得在一旁旁观的周娉婷等人都不由得啧啧称奇,叹为观止。
接下来便到缝制阶段了。
只见孙大师傅戴上了那枚已陪伴他多年的顶针,眯着眼,而后伏在一台老式的缝纫机前,神情专注的引导着布料在缝纫机上丝滑游走,每一个对位记号,每一道缝份的宽窄,他都处理得一丝不苟。
缝纫机的机针“哒哒”作响,如同沉稳的心跳。而在处理徐琳娜特意强调的西装领时,孙大师傅巧妙的运用了传统归拔工艺,借助熨斗的温度与力度,耐心地将平面的领片塑造成贴合颈部的优美立体弧线。
每一次归拔,每一次定型,都精准无误。
而那个“宝剑头”袖衩,更是展现了孙大师傅极致的耐心与功力。
孙大师傅先是从工具箱里取出那把他用了大半辈子、刃口都已磨得极薄的特制小熨斗。
给熨斗通上电后,孙大师傅凭借着他的指尖记忆,精准地感知着温度的变化,恰到好处的拿捏了定型的火候。
接着,孙大师傅取来裁切好的袖衩布片,用喷壶微微润湿后,用镊子尖辅助着,进行了第一次折叠。
这期间,布片边缘必须与背面的粘衬精准对齐,误差不能超过一毫米。
小熨斗的尖角此刻成了他手指的延伸,带着恰到好处的压力和温度,缓缓划过折边,蒸汽细微地“嘶”响,一道清晰平直的折痕便固定下来。
然后是更精密的第二次、第三次折叠,直到那个标志性的“宝剑头”立体形态被逐渐构建成型。
当折叠部分完美无瑕后,便到了最关键的手针固定阶段。
孙大师傅选用了极细的手缝针和与面料同色的丝线。穿针引线后,针尖从特定的位置精准刺入,在内部穿过两三根纱线,再从另一侧穿出,线迹完全隐藏,只在外部留下一个几乎看不见的针眼。
整个过程全靠手指的触感来把握进针的深度和位置,确保表面平整,内部牢固。
就这样,一针,一针,如同微雕。
当一个完整的“宝剑头”在他手中成型,棱角锐利,两边完全对称,且线迹无踪时,他才轻轻舒了一口气,嘴角露出一丝满意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