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 > 第37章 唤醒 “老兵” 的感官

第37章 唤醒 “老兵” 的感官(2/2)

目录

?气压:92.8kpa(判定:严重偏低,漏气速率0.5kpa\/小时)

?氧气浓度:17.2%(判定:严重不足,长期停留可能导致头晕、乏力)

?有害气体:检测到微量霉菌孢子(浓度0.01cfu\/3,判定:基本安全)

“情况比想象中更糟。”我皱起眉头,尤其是船员休息区的气压和氧气浓度,已经达到“严重”级别,难怪之前在那里探索时,总觉得呼吸有些费力。系统的机械音适时响起,对数据进行深入解读:

“气压异常主要源于船体破损(如船员休息区壁板裂缝、观察窗密封失效),氧气不足则是因为生命维持系统离线,无法补充氧气,仅依赖船坞空气通过破损处缓慢渗透。建议优先修复高漏气区域(如船员休息区壁板、驾驶舱观察窗密封胶条),减少气压流失;同时寻找临时供氧设备,避免后续修复时出现缺氧风险。”

光幕上随即弹出一张“漏气点分布图”,用红色圆点标注出三个高风险区域:船员休息区靠近通道的壁板(标注“裂缝长度15”)、驾驶舱观察窗边缘(标注“密封胶条完全老化”)、引擎舱顶部管道接口(标注“轻微漏气,可暂时用密封胶封堵”)。这些精准的标注,比我之前用肉眼观察的结果详细百倍,仿佛“老兵”号在主动告诉我它的“伤口”在哪里。

就在我研究漏气点时,左侧的外部摄像头画面突然出现一阵剧烈的雪花点,画面边缘的黄绿色调变得更浓,甚至出现了几处扭曲的波纹。我心里一紧,连忙问道:“系统,摄像头出问题了吗?”

“检测到外部摄像头供电电压出现轻微波动(当前11.8V,标准12V),推测是ApU低功率模式下的正常现象,不影响基础监测。画面扭曲源于镜头玻璃的物理损伤(存在3道细微划痕),属于硬件不可逆损伤,需更换镜头才能修复。”系统的回答让我松了口气,同时也意识到,“老兵”号的“感官”恢复之路,还有很多障碍需要克服。

我尝试着在心里下达指令:“放大外部摄像头画面,聚焦左侧废弃探索舰。”光幕上的画面虽然没有变得更清晰,却缓慢地向左侧移动,将那艘隐藏在阴影里的探索舰纳入视野——它的体型比“老兵”号小一些,船身侧面的标识已经完全被锈迹覆盖,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鹰”形图案,舰首的探测仪已经断裂,斜斜地挂在船身上,像一只折断的翅膀。

“系统,能识别这艘探索舰的型号吗?”我好奇地问道。

“数据库中无匹配型号,推测为联邦军工早期试验型探索舰,建造年份可能早于‘老兵’号(星际历329年)。当前状态:船体完整性低于30%,无修复价值。”系统的回答虽然简洁,却让我心里泛起一丝感慨——在这片船坞里,不知道还沉睡着多少像“老兵”号一样的“传奇”,最终都沦为了锈迹斑斑的废铁。

就在这时,光幕下方突然弹出一条新的提示:“船体应力简易传感器激活成功,当前检测到‘老兵’号左侧舷侧框架应力值为120pa(安全阈值150pa,判定:安全),舰尾龙骨应力值为145pa(判定:接近阈值,需避免剧烈震动)。”

这是“老兵”号第一次“感知”自己的身体状况!我盯着那组应力数据,仿佛能感受到它骨骼的状态——虽然左侧框架还算健康,但舰尾的“脊梁”已经接近承受极限,任何剧烈的碰撞或震动,都可能让它彻底断裂。这也意味着,后续修复引擎舱时,必须格外小心,不能对舰尾造成额外负担。

我站起身,走到主控制台前,看着光幕上的传感器数据和外部影像,一种奇异的“连接感”在心里滋生——我不再是站在“老兵”号之外的修复者,而是能通过它的“感官”感知世界的“伙伴”。它看到的废舰船坞,我能同步看到;它感受到的温度波动、气压变化,我能实时知晓;它的“骨骼”是否健康,我能清晰掌握。这种感觉,就像一头沉睡已久的巨兽,终于缓缓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开始用微弱的意识,与身边的人共享它的感知。

“系统,这些传感器数据能保存下来吗?我想后续根据数据制定详细的修复计划。”我在心里问道,手指轻轻划过光幕上的气压曲线,那些上下波动的线条,像是“老兵”号微弱的呼吸。

“已自动开启数据记录功能,所有传感器数据将按小时归档,支持导出至个人数据板。同时,系统已根据当前数据生成‘优先级修复清单’:1.修复船员休息区壁板裂缝(高优先级,避免气压进一步流失);2.更换驾驶舱观察窗密封胶条(中优先级,提升驾驶舱密封性);3.手动校准外部摄像头角度(低优先级,优化视野范围)。”

我看着这份清单,心里的方向感越来越清晰。之前修复ApU是“从0到1”的突破,而唤醒“感官”,则是“从感知到控制”的第一步——只有先了解“老兵”号的身体状况,知道它哪里疼、哪里弱,才能制定出更精准的修复方案,才能一步步让它恢复“行动能力”。

就在这时,外部摄像头的画面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移动的黑影——我心里一紧,连忙放大画面,发现那只是一只流浪的机械狗,正拖着一条故障的后腿,在废弃零件堆里寻找可用的金属碎片。它在镜头前停留了几秒,然后慢悠悠地消失在阴影里,留下一片寂静的废铁世界。

我松了口气,重新靠在船长座椅上,目光再次回到光幕上。外部摄像头的影像虽然模糊扭曲,却像一扇窗,让我看到了“老兵”号眼中的世界;内部环境传感器的数据虽然糟糕,却像一份“体检报告”,精准指出了它的“病症”。这些“感官”的恢复,或许在别人看来只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可对我和“老兵”号来说,却是跨越性的一步——它意味着我们不再是盲目地修复,而是有了“目标”,有了“方向”,有了共同面对困境的基础。

“系统,接下来我们先修复船员休息区的壁板裂缝吧。”我在心里默念,语气里充满了坚定,“我需要什么工具和材料?”

“修复壁板裂缝需准备:金属补丁(厚度2,钛合金材质最佳,可从废弃设备上拆解)、高强度密封胶(需耐受-20c至60c温度范围,黑市老疤摊位有存货,预计售价50星币)、手电钻(用于固定金属补丁,工具箱内已有基础款)。系统已生成前往船员休息区的最优路线,避开高应力区域。”

我站起身,最后看了一眼光幕上的传感器数据——那些跳动的数字和模糊的影像,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老兵”号鲜活的“感官”,是它与我沟通的方式。我握紧工具箱的提手,走向舰桥门口,晨光洒在我的身上,暖洋洋的。

唤醒“感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开始治疗“老兵”的“伤口”,要让它的“身体”越来越健康,要让它从一艘只能“感知”的废舰,变成一艘能“行动”、能“航行”的星舰。

我走出舰桥,沿着明亮的通道向船员休息区走去,ApU的“嗡嗡”声在身后回荡,像是“老兵”号在为我加油。属于我们的修复之路,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而这一页的标题,叫做“感知与新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