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 > 第55章 抉择:静默还是强冲?

第55章 抉择:静默还是强冲?(1/2)

目录

我连滚带爬地冲进舰桥,膝盖和手肘在通道的金属地面上磕出几道血痕,却丝毫感觉不到疼痛。身后维修舱方向传来的“哐当”声还在回荡——那是崩断的缆绳撞击墙壁的余响,像催命的鼓点,每一次回声都让心脏狂跳不止。我反手关上舰桥门,身体死死抵在门板上,大口喘着粗气,视线扫过控制台——应急灯的橘黄色微光下,推进器控制界面还停留在“功率35%”的状态,光幕上的船体姿态角数据却在疯狂跳动,从-0.3°到+0.2°,显然缆绳崩断的冲击力让船体出现了轻微偏移。

“系统!立刻分析当前处境!我们还有多少时间?”我嘶哑着嗓子喊道,手指死死攥住数据板,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刚才那声95分贝的巨响,绝对已经惊动了船坞的安防系统,现在每一秒都可能迎来巡逻队的包围,容不得半点犹豫。

淡蓝色的扫描光线瞬间覆盖整个舰桥,光幕上的界面飞速切换,从船体状态监测跳转到船坞传感器分布图,再到巡逻队实时位置追踪,系统的机械音急促得像断了线的珠子,却依旧保持着极致的冷静:“当前核心危机:右舷系泊缆崩断产生95分贝巨响,触发船坞3个声音传感器(编号S-12、S-15、S-18),传感器已向安防中心发送‘异常噪音’警报,预计安防中心将在60秒内启动二次验证(通过红外传感器确认声源位置);巡逻队当前位置:左舷p-07距船体70米,右舷p-09距船体90米,后方p-12距船体85米,正以1.2\/s的速度向声源方向逼近,预计3分钟内形成包围圈。”

光幕上的红色圆点快速移动,三个代表巡逻机器人的标记像嗜血的鲨鱼,正从不同方向汇聚,而“老兵”号的绿色标记则在轻微晃动,像风暴中飘摇的孤舟。我盯着屏幕,大脑飞速运转——二次验证还有60秒,巡逻队还有3分钟,我们必须在这极短的时间里做出选择,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基于当前处境,系统生成两个应急方案,需在30秒内决策,超过时间窗口后,任何方案成功率均会下降50%以上。”系统的光幕突然一分为二,左侧弹出“方案一:静默伪装”,右侧弹出“方案二:冒险强冲”,两个方案的风险评估数据以红色和黄色字体清晰标注,刺得人眼睛发疼。

我立刻将目光投向左侧的“方案一:静默伪装”:

?核心逻辑:立即关闭ApU及推进器所有动力,切断船体所有主动信号源(包括应急灯、环境监测系统),仅保留最低限度的生命维持(能耗5w),模拟船体因金属疲劳导致缆绳自然崩断,伪装成“无人员活动的废弃船体”,规避安防中心的二次验证。

?成功率评估:初始成功率35%,主要风险点:1.船体之前存在移动痕迹(地面划痕、系泊点新鲜操作痕迹),红外传感器可能检测到舱内人员活动热量(人体温度37c,与船体环境温度21c存在明显温差);2.安防中心若启动“近距离验证”(派遣巡逻机器人接触船体),伪装将直接暴露,暴露后无二次逃生机会;3.静默状态下无法规避巡逻队的物理包围,后续突围难度提升至90%。

?所需操作:10秒内关闭ApU主开关,15秒内切断所有外部照明,20秒内启动“热信号屏蔽模式”(用绝缘材料覆盖舱内热源)。

35%的成功率!我倒吸一口凉气,这个方案看似稳妥,却处处是致命漏洞。人体热量根本无法完全屏蔽,巡逻机器人只要靠近船体3米内,红外探测就能轻松发现我的存在;而且之前手动释放系泊锁时留下的新鲜指纹、工具痕迹,都是无法抹去的“证据”,一旦安防中心较真,伪装瞬间就会被戳穿。

我的目光立刻转向右侧的“方案二:冒险强冲”:

?核心逻辑:放弃伪装,立即将推进器功率提升至60%(总推力4.2N),利用缆绳崩断后船体的轻微偏移,强行调整姿态,向船坞中央的开阔通道移动(距离当前位置40米),进入通道后可借助废弃设备遮挡,规避红外探测,为后续向出口推进争取时间。

?成功率评估:初始成功率45%,主要风险点:1.推进器功率提升会产生明显能量波动,触发船坞的“异常能量监测系统”(阈值400w,当前ApU负载280w,提升后负载480w,超过阈值),直接触发安防中心“高优先级警报”,巡逻队支援速度将提升50%(预计2分钟内抵达);2.强冲过程中船体可能与周围废弃设备碰撞,导致结构损伤(舰尾龙骨应力值已达145pa,接近安全阈值150pa);3.开阔通道内无隐蔽物,若强冲失败,将完全暴露在巡逻队的探照灯下,无任何退路。

?所需操作:5秒内提升推进器功率至60%,10秒内调整船体姿态角至+1.5°(避开左侧废弃货运平台),25秒内完成40米强冲,抵达开阔通道后立即降低功率至30%,隐藏在废弃引擎外壳后。

45%的成功率,比方案一高10%,却伴随着更剧烈的风险。强冲意味着彻底放弃伪装,直接与安防系统正面对抗,一旦推进器出现故障,或者巡逻队提前抵达,我们将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而且舰尾龙骨的应力已经接近极限,任何一次剧烈碰撞都可能导致龙骨断裂,“老兵”号将彻底失去移动能力。

“倒计时20秒!请宿主立即决策!安防中心二次验证已启动,红外传感器开始扫描声源区域,预计40秒后锁定船体位置!”系统的倒计时声在脑海里响起,光幕上的两个方案开始闪烁,红色的数字一秒一秒减少,每一秒都像一把锤子,敲在我的心上。

我靠在门板上,目光死死盯着两个方案的风险评估,汗水顺着脸颊滴落在数据板上,屏幕上的文字变得有些模糊。选择方案一,是赌安防中心的“惰性”,赌他们不会深究一次“看似自然的缆绳崩断”,可一旦赌输,就是束手就擒,之前所有的修复、所有的努力都将化为泡影;选择方案二,是赌“老兵”号的推进器能撑住,赌我们能在巡逻队包围前冲进开阔通道,可一旦赌输,就是船毁人亡,连一丝挽回的机会都没有。

“系统!方案一的热信号屏蔽能坚持多久?巡逻队近距离验证的概率有多大?”我做着最后的挣扎,希望能从方案一中找到一丝生机。

“热信号屏蔽依赖绝缘材料覆盖,最多可维持5分钟,之后人体热量将穿透绝缘层,被红外传感器捕捉;根据历史数据,船坞‘异常噪音’警报中,安防中心启动近距离验证的概率为65%,尤其是在‘废弃船体出现移动痕迹’的情况下,概率将提升至80%。”系统的回答毫不留情,彻底击碎了我对方案一的最后一丝幻想。80%的近距离验证概率,几乎等于“必然暴露”,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方案二!我选择方案二!立即执行强冲!”我猛地握紧拳头,几乎是吼出了这句话,指尖重重按在数据板上的“方案二执行”按钮。

“方案二确认!推进器功率提升程序启动,当前功率35%→45%→55%→60%!姿态角调整至+1.5°,规避左侧障碍物!ApU负载监测已激活,实时监控功率波动,防止过载!”系统的机械音瞬间变得急促,光幕上的推力曲线像火箭一样飙升,从3.5N跃升至4.2N,船体传来一阵剧烈的震颤,比之前任何一次推进都更强烈,金属摩擦声瞬间放大,像无数根钢针在刮擦耳膜,连控制台的螺丝都开始松动,发出“哒哒”的声响。

我死死抓住控制台边缘,身体因为惯性向后倾斜,后背重重撞在门板上,疼痛让我瞬间清醒。透过观察窗的破洞,我看到船坞远处的红外传感器发出微弱的红光,光束在黑暗中缓慢扫动,逐渐向“老兵”号的方向逼近,距离船体只剩50米、45米、40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