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 > 第455章 战前部署

第455章 战前部署(1/2)

目录

“先锋号”前哨站的星空下,红色的“终极防御状态”警报灯仍在循环闪烁,却不再像之前那样令人心慌——此刻的每一道红光,都像战斗的号角,催促着所有人奔赴岗位。中央控制室的全息沙盘上,密密麻麻的蓝色标记已覆盖前哨站周边500光时范围,每一个标记都代表一处防御节点、一个陷阱位置或一名战斗人员的坐标,雷诺的激光笔在沙盘上快速移动,将最后的部署指令传递到每一个岗位。

“莉娜,你的位置在‘黑曜石岩柱群’的三号岩柱顶端。”雷诺的激光笔指向沙盘西北方向一片密集的岩石标记区,那里的岩柱平均高度超过10公里,表面覆盖着能吸收电磁信号的暗物质涂层,“岩柱顶端有联邦遗留的观测平台基座,你可以在此搭建临时狙击阵地——这里距离追猎者预计跃迁落点120公里,刚好在你改装狙击步枪的有效射程内,且岩柱群能遮挡追猎者的正面探测,为你提供隐蔽。”

莉娜立刻接过战术平板,屏幕上弹出三号岩柱的详细三维模型:基座面积约20平方米,足够容纳狙击装备和备用弹药;岩柱侧面有天然凹陷,可作为弹药储存点;顶部视野无遮挡,能覆盖追猎者跃迁后的主要活动区域。“收到!我需要携带‘远距离能量探测镜’‘环境适配弹药箱’和‘灵能干扰手雷’,另外需要2名后勤人员协助搬运重型狙击支架——支架组装需要30分钟,阵地伪装需要20分钟,预计1小时内完成部署。”

“后勤组已安排完毕,5分钟后在船坞与你汇合。”雷诺补充道,“你的核心任务有两个:第一,优先锁定追猎者主力舰的能源导管和指挥塔,用穿甲弹破坏关键部件;第二,实时观测战场态势,通过量子通讯向‘老兵号’传递追猎者舰队的阵型变化和弱点位置——记住,你的观测数据是我们调整战术的关键,绝不能暴露位置。”

莉娜用力点头,转身快步走向船坞。她的狙击步枪已拆解成零部件装在专用箱中,枪身的新型合金部件在警报灯下发着冷光——这把陪伴她无数次战斗的武器,即将在这场终极防御战中承担“战场眼睛”和“精准手术刀”的双重角色。

与此同时,凯正蹲在中央控制室的AI核心机房,手指在“奥丁”的主控面板上快速敲击。屏幕上,AI的底层协议代码不断滚动,之前残留的陌生指令已被清除大半,但为确保安全,凯仍在为防御系统单独搭建“物理隔离通道”——即使“奥丁”再次出现异常,也无法影响防御设施的运行。“雷诺,‘奥丁’的防御权限已剥离,前哨站的12门重型粒子炮、8个护盾发生器和6处陷阱触发装置,现在由我手动操控,通过独立通讯频道连接。”

他调出防御系统的实时监控画面,每一门粒子炮的炮口角度、每一个护盾发生器的能量输出、每一处陷阱的触发阈值,都在屏幕上清晰显示:“我已将粒子炮的射击参数预设为‘追猎者主力舰护盾穿透模式’,炮口提前对准追猎者跃迁落点的12个可能方位;护盾发生器设置为‘分层联动’,一旦某一处护盾受损,相邻护盾会自动补充能量;陷阱触发装置接入星璃的灵能感应网络,只要追猎者进入警戒范围,0.1秒内就能引爆深渊能量地雷。”

“电子战系统准备得如何?”雷诺走到凯身边,看着屏幕上复杂的数据流。

“‘信号模拟’程序已加载完毕,可模拟3种追猎者通讯频率,能在5秒内生成虚假的‘舰队集结指令’或‘撤离信号’;‘幻影生成器’已部署在中距离防御圈,共12个,能同时制造8艘‘老兵号’的虚假影像,影像的能量特征和运动轨迹与真实舰船完全一致;‘电磁脉冲弹’的发射权限已移交‘老兵号’,一旦追猎者形成包围,可随时启动大范围干扰。”凯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清晰——过去3小时,他几乎没合过眼,所有精力都用来调试防御系统,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雷诺拍了拍凯的肩膀:“这里交给你,中央控制室是前哨站的‘大脑’,绝不能出任何差错。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立刻通过量子通讯联系我,‘老兵号’会优先回援。”

“放心!”凯的目光重新回到屏幕上,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的速度更快了——他知道,自己坚守的不仅是一个机房,更是整个前哨站的防御中枢。

此时,“老兵号”已缓缓驶入中距离防御圈的核心位置,舰身的多层叠加护盾已展开,形成一道直径5公里的深蓝色屏障。雷诺站在驾驶舱的指挥台前,面前的全息屏幕上显示着前哨站所有防御节点的实时状态:莉娜的狙击阵地正在搭建,凯的防御系统调试已进入尾声,星璃的灵能感应小队正在熟悉共享网络,地面防空阵地的船员们正在加装能量反射板。

“‘老兵号’的战术定位是‘机动核心’,主要任务有三个。”雷诺通过量子通讯向“老兵号”的船员们下达指令,“第一,在追猎者跃迁后,立刻从侧面切入,用主炮攻击其侧翼舰队,打乱阵型;第二,一旦前哨站某一处防御节点被突破,立即前往支援,用护盾掩护地面人员撤退;第三,保护星璃的灵能感应小队——她们的预警是我们的第一道防线,绝不能让追猎者靠近她们的部署区域。”

他调出“老兵号”的武器配置清单:主炮已装载12枚“深渊破甲弹”和8枚“共振干扰弹”,副炮填满“高爆弹”,近战武器舱备有6枚“电磁脉冲弹”;引擎已调整为“应急推进模式”,能在3秒内将速度提升至1.5倍亚光速,确保快速支援。“所有武器系统已完成预热,能源分配优先供给主炮和引擎,护盾维持80%能量储备——我们要像一把尖刀,在追猎者的阵型中撕开缺口,为前哨站争取防御时间。”

驾驶舱内的船员们齐声回应:“明白!”他们的声音坚定有力,每个人的目光都紧盯着自己的操控面板,手指悬在按钮上方,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最后一处部署,落在星璃和她的“灵能感应小队”身上。她们的位置在“先锋号”前哨站的地下掩体中,这里距离地面50米,能抵御重型武器的直接攻击,且有独立的能源供应和通讯系统。掩体中央,10名船员围坐在灵能感应阵列周围,每人手中握着一块淡紫色的灵能晶体,晶体通过导线与阵列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共享感应网络”。

星璃站在阵列中央,额间的晶体泛着柔和的光芒,灵能缓缓注入阵列:“现在,我会将我的灵能感应范围,通过晶体共享给你们——你们会感觉到一股‘温暖的波动’,那是我的灵能,不要抗拒它,试着用意识跟随它,就能感知到远处的能量信号。”

10名船员闭上眼睛,按照星璃的指引,尝试与灵能建立连接。几分钟后,一名年轻的船员突然睁开眼睛,声音带着惊喜:“我……我感觉到了!西北方向有微弱的能量波动,像是宇宙尘埃的自然信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