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 > 第463章 “先锋号” AI 的被动反应

第463章 “先锋号” AI 的被动反应(1/2)

目录

“老兵号”刚在废弃残骸后启动引擎冷却程序,“先锋号”前哨站的能源核心区域就传来一阵刺耳的警报声。中央控制室的全息屏幕上,代表“AI防御协议激活”的蓝色指示灯突然亮起,原本灰暗的防御系统操控界面瞬间被激活,屏幕左侧弹出一行冰冷的白色文字:“检测到高威胁攻击信号,防御协议‘奥丁-3’启动,授权接管剩余防御单元。”

凯猛地从电子战控制台前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自上次AI系统出现异常后,他已将“奥丁”的核心权限锁定,仅保留“被动防御触发”功能,只有当能源核心、指挥中枢等关键区域遭遇直接攻击时,AI才能自动激活防御协议。这意味着,追猎者已突破外围牵制,将火力直接对准了前哨站的命脉。

“AI接管了6门幸存的重型粒子炮、4个电磁干扰发生器和2个烟雾弹发射舱!正在按预设程序执行防御任务!”负责监控AI状态的船员快速汇报,屏幕上,6门粒子炮的炮口已自动转向追猎者逼近的方向,炮管开始预热,淡紫色的能量光晕在炮口缓缓汇聚,“目标识别完成:优先锁定距离能源核心最近的2艘‘刺蜂级’侦察舰,攻击参数按‘标准防御模式’设定。”

此时,追猎者的2艘“刺蜂级”侦察舰正以0.9倍亚光速向能源核心逼近,舰首的轻型粒子炮已完成充能,淡紫色的弹幕开始向核心区域的护盾倾泻。“先锋号”前哨站的主护盾在之前的战斗中已受损,能量仅剩余30%,在密集弹幕的冲击下,护盾表面泛起剧烈的涟漪,能量读数以每秒2%的速度快速下降,屏幕上的护盾状态条逐渐从蓝色转为黄色,亮起“低能量预警”。

就在护盾即将跌破20%阈值时,AI操控的6门重型粒子炮突然同时开火。金色的能量光束呈扇形向2艘“刺蜂级”侦察舰射去,精准命中其中一艘的侧翼护盾。侦察舰的护盾能量瞬间从55%降至30%,舰身出现短暂的航向偏移,攻击节奏被强行打断。

“命中!AI的弹道计算精度达98%,比手动操控高出5%!”监控船员的声音带着一丝庆幸,屏幕上,AI的攻击日志快速刷新,记录着每一发炮弹的弹着点、命中效果和敌方损伤数据,“第二波攻击准备就绪,目标锁定另一艘侦察舰的引擎舱,预计3秒后发射。”

凯的手指悬在“手动接管”按钮上,却没有按下。虽然他对AI的可靠性仍有疑虑,但此刻“老兵号”正处于冷却期,无法及时回援,莉娜的狙击炮台又被牵制在电子战支援舰方向,AI操控的防御单元成了能源核心唯一的屏障。“先观察AI的防御逻辑,若出现战术僵化或目标误判,再手动介入。”他对着通讯器说道,目光紧紧盯着屏幕上AI的操作轨迹。

AI的第二波攻击如期而至,6门粒子炮的火力全部集中在另一艘“刺蜂级”侦察舰的引擎舱。金色的光束密集地击中引擎护盾,虽然未能直接击穿,却成功迫使侦察舰减速规避,原本紧凑的攻击阵型出现缺口,为能源核心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时间。紧接着,AI启动了4个电磁干扰发生器,在能源核心周围形成一道直径10公里的“电磁迷雾”,干扰追猎者的传感器信号,屏幕上敌方的目标锁定框出现明显的波动,攻击精度下降了30%。

“电磁干扰生效!敌方传感器失准率提升至35%,能源核心所受攻击强度降低!”监控船员的声音多了几分轻松,屏幕上,AI已开始按程序释放烟雾弹——2个发射舱共释放出8枚“深渊烟雾弹”,弹体在空气中炸开,形成浓密的暗紫色烟雾,不仅能遮挡视觉探测,还能吸收电磁信号,进一步增强干扰效果。

然而,AI的防御优势仅持续了5分钟。追猎者很快调整了战术,1艘强化型主力舰脱离编队,向能源核心方向推进,舰身两侧的四门重型粒子炮同时对准电磁迷雾区域,采用“覆盖式射击”——不依赖传感器锁定,而是通过大范围能量覆盖,强行摧毁干扰源。

深红色的光束密集地击中电磁迷雾,烟雾瞬间被撕开一道道缺口,4个电磁干扰发生器中有2个被直接命中,外壳融化,彻底失去功能;剩余的2个也因能量过载,自动关闭了30%的功率,干扰效果骤降。AI立刻调整策略,将6门粒子炮的火力转向强化型主力舰,试图逼退这艘“攻坚利器”,但主力舰的护盾强度是“刺蜂级”的3倍,粒子炮的攻击仅能让其护盾能量缓慢下降,根本无法阻止其推进。

“AI陷入‘单一目标锁定’困境!它仍在持续攻击强化型主力舰,却忽略了另外3艘正在迂回的‘刺蜂级’侦察舰!”凯的声音带着焦急,屏幕上,3艘侦察舰已绕过烟雾区域,从能源核心的侧后方逼近,距离仅剩下8公里,而AI的目标识别列表中,仍将强化型主力舰列为“最高优先级”,没有任何调整的迹象,“它的战术逻辑太僵化了,只会按‘距离优先’‘威胁等级固定’的预设程序执行,无法应对敌方的战术变化!”

果然,当3艘“刺蜂级”侦察舰的轻型粒子炮开始向能源核心的侧后方护盾开火时,AI才迟钝地将2门粒子炮转向新目标,但此时侧后方护盾的能量已从30%降至18%,出现了3处明显的破损,能源核心的温度开始轻微上升,屏幕上弹出“核心过热预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