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强国之基,寒门之幸(2/2)
章邯上前一步,补充道:“监军司马署已随诏书设立,人员由御史大夫府直派,不日即到各营。军功记录、才能考评、纪律监察,皆由其独立负责,直接上报咸阳!诸位同袍,当谨言慎行,精进不休!陛下之厚望,将士之前程,皆系于此新制!”
一位络腮胡子的老校尉忍不住问道:“大将军,章将军,那……那俺们这些老兄弟,以前立的功,咋算?”
蒙恬朗声道:“陛下有旨,既往军功,一律按新制折算军功点,依律授衔!然,授衔之后,若才能不济,无法胜任其职,则俸禄待遇不变,但指挥之权,当让与有能者!此乃为大军计,为陛下计,为大秦万年计,亦是为尔等性命计!战场之上,庸将累死三军!尔等可明白?”
帐中一片肃然。老校尉摸了摸胡子,眼神复杂,最终重重抱拳:“末将明白!一切听大将军安排!”新制的严酷与公平,如同一盆冷水浇下,又似一剂猛药灌入,让这些习惯了旧日粗放模式的将领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看到了更清晰的上升路径。大营之中,整编的号角声、各级军官重新核定名册的呼喝声、士卒们领取新制身份标识的喧哗声,汇成一股躁动而充满希望的洪流。
三川郡,洛阳。
一间堆满简牍、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竹木和尘土气息的郡守府库房内。张苍——这位因精通律法、算学而被郡守视为“刀笔奇才”的青年小吏,正借着高窗透入的一缕天光,逐字逐句地研读着那份关于科举的诏书。他手指修长,因常年握笔而带着薄茧,此刻正微微颤抖。
“郡试……省试……不问出身……供给路费食宿……”每一个字,都像一道惊雷,炸响在他心头。
他张苍,乃儒家荀子门下,却因精研法家、算学、天文、音律,被视为杂学,更兼出身平平,在郡守府中蹉跎多年,只能做些整理档案、核算赋税的琐事。一身才学,满腔抱负,尽付尘埃。他曾无数次仰望咸阳的方向,感到深深的无力与绝望。
而此刻,这诏书,如同撕开厚重阴云的一道阳光,直直地照射进他晦暗的人生!
“陛……陛下……”他喃喃低语,眼眶竟有些湿润。他猛地站起身,不顾带倒了旁边一摞竹简,快步冲出库房,几乎撞到闻声而来的郡守府长吏。
“张苍!何事如此慌张?”长吏皱眉呵斥。
张苍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激荡的心绪,将手中的诏书抄本恭敬地呈上:“长吏!下吏……下吏请求告假一月!恳请郡守出具应考文书!下吏欲赴郡试!”
长吏接过诏书扫了一眼,又看看眼前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埋头案牍的青年,脸上露出一丝了然,随即是淡淡的、近乎怜悯的哂笑:“哦?你也想去碰碰运气?也好。陛下开了这恩科,总得有人去凑个数。文书嘛,本官可以给你办。不过张苍啊,”他语重心长,带着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这科考可不是儿戏,更不是你平日拨弄算筹、查查律条就能应付的。咸阳省试,汇聚的是天下英才!你……好自为之吧。”他摆摆手,示意张苍可以退下了。
张苍挺直了脊背,无视对方言语中的轻视,深深一揖:“谢长吏!下吏告退!”他转身离开,步伐从未如此坚定。库房外,阳光正好。他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咸阳……帝国皇家学院……李斯丞相亲授……”这些字眼在他心中反复激荡,点燃了沉寂已久的火焰。“此路若通,我张苍,必以毕生所学,报效此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