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我老婆全是神话级 > 第226章 陈长史的“穷”字经,与甄家送来的“及时雨”

第226章 陈长史的“穷”字经,与甄家送来的“及时雨”(1/2)

目录

书房里,气氛比清晨的空气还要凝重几分。

陈群站在李玄的书案前,这位向来以从容镇定示人的长史大人,此刻的脸色却像是被霜打过的茄子。他面前摊开着几卷竹简,上面的字迹密密麻麻,好几处还留有用小刀刮去重写的痕迹,足见其主人的反复思量与纠结。

“主公,这是长文连夜整理出的府库账目,以及未来一月的开支预算。”陈群的声音里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力感,他指着其中一卷竹简的末尾,那里的一个朱砂红字触目惊心,“若按‘以工代赈’之法安置近两万降卒,每日光是口粮消耗,便是一个惊人的数目。再加上修缮城墙所需石料、木材、铁料,抚恤伤亡将士的钱款……主公,账面上,我们三天后就会出现亏空。”

他顿了顿,似乎觉得这样说还不够直观,又补充了一句更接地气的话:“主公,以工代赈是良策,但锅里没米,再好的厨子也做不出饭。府库里剩下的那点粮食,怕是撑不到秋收了。”

这便是胜利的代价。一场辉煌的伏击战,打空了李玄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家底。

李玄静静地听着,手指在地图上那座代表着郡城的圈上,轻轻敲击。他能感受到陈群的焦虑,这位一心想做一番事业的经世之才,此刻正被一个“穷”字逼得快要走投无路。

“长文,”李玄忽然开口,问了一个让陈群始料未及的问题,“你说,这钱粮,能不能像地里的韭菜一样,割了一茬,自己又长出一茬来?”

“主公!”陈群当即就急了,他以为自己的主公在连番大胜之后,心态有些飘了,竟开始说胡话。他向前一步,拱手正色道:“钱粮乃国之血脉,非田间草木,皆由民脂民膏汇聚而成,需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岂能……”

看着陈群那一脸“主公你可千万别想不开去搞炼金术”的紧张表情,李玄忍不住笑了。他摆了摆手,示意陈群稍安勿躁。

他当然知道钱粮不能凭空变出来,他只是在想,袁绍为了寻找那几块不知所谓的碎片,就能动用方士,派出大将,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而自己,却要在这里为几万人的口粮发愁。这种对比,让他觉得有些荒诞。

或许,那看不见的战场,才是真正的富矿。

就在书房内的气氛陷入一种古怪的僵持时,门外响起了亲兵的通报声。

“主公,甄家小姐求见。”

甄宓?

李玄和陈群对视了一眼,都有些意外。这个时候,她来做什么?

“请她进来。”

片刻后,甄宓在一侍女的陪同下,缓步走入书房。她今日换上了一身素雅的月白色长裙,未施粉黛,却更显得清丽脱俗。她的到来,仿佛一阵清风,将书房内那股因“穷”而起的焦躁气息,吹散了不少。

她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黑漆木盒,对着李玄盈盈一拜,目光清澈,开门见山:“甄宓听闻将军正为军资粮草之事烦忧,冒昧来访,望将军恕罪。”

陈群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他身为长史,刚刚才在书房里汇报此事,甄家小姐是如何这么快就知晓的?难道这城中,到处都是她的眼线?这位未来的主母,手段似乎不简单。

甄宓仿佛看穿了陈群的心思,她将木盒轻轻放在案上,柔声解释道:“陈长史不必多虑。家父经商一生,对城中米价、粮价、铁料木材之价,最为敏感。昨日起,城中数家粮行米价微涨,而官府却未出手平抑,反而加大了对石料木材的采买。家父便猜到,将军府库恐怕已是捉襟见肘。”

一番话说得合情合理,既显露了甄家强大的商业洞察力,又不动声色地化解了陈“群的猜疑。

陈群听罢,脸上露出一丝恍然与钦佩。他退后半步,不再言语。

李玄饶有兴致地看着甄宓,示意她继续。

甄宓没有直接打开盒子拿出金银珠宝,而是将盒子推到李玄面前,打开盒盖。里面没有珠光宝气,只有一卷整理得井井有条的竹简。

“将军,甄家愿倾全族之力,助将军一臂之力。”她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这并非是简单的捐赠,而是一份盟约。甄家愿以我族遍布冀、兖、青三州的商路,为将军采买军资,价格只取成本。同时,甄家愿先期提供白银十万两、粮草五万石,作为借款,助将军渡过难关,待日后将军收取全郡税赋,再行归还,只取一分薄利,以维系商路运转。”

这番话,让李玄和陈群都愣住了。

陈群是被这大手笔震住了。十万两白银,五万石粮草!这几乎相当于郡城一年的税收!而且不是赠予,是借贷,这既保全了李玄作为一方诸侯的颜面,又为甄家的行为找到了一个合情合理的商业逻辑。高,实在是高!

而李玄,则是被甄宓的远见和魄力所折服。

她送来的,不是一笔钱,而是一条完整的、可以持续造血的后勤供应链。她看的不是眼前的困境,而是李玄未来的霸业。这个女人,绝非池中之物。

他拿起那份盟约竹简,心神沉入其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