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潜行(1/2)
沈墨岚在网络上的污名化攻击,像一阵阴冷的风,虽然没能直接吹灭顾清玥心中那点微弱的火苗,却让林澈更加警惕。他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的一举一动,可能都在某种无形的监控之下。任何一点出格的举动,都可能招致更猛烈的打击。
“微型复业”的计划,因此变得更加隐秘和谨慎。顾清玥不再有任何规律性地制作甜品,更像是心血来潮,只在身体感觉特别好的某天,才极少量地做一点点。而且,品类严格控制在最家常、最不起眼的蒸糕或奶糊上,绝不触碰任何可能与“初暖”招牌产品相似的东西。
交接方式也变了。林澈不再亲自送货,而是通过王阿姨这位绝对可靠的“中间人”,采用不定时、不定点的“盲交”方式——王阿姨将装有现金和简单需求的小纸条塞进楼道里一个废弃报箱的特定角落,林澈在深夜或凌晨无人时去取走;成品则放在同一个地方,由王阿姨取走分发。整个过程,双方尽量避免直接碰面。
这种如同地下工作者般的谨慎,让整个过程充满了紧张感,但也带来一种奇异的、在高压下求生的刺激和团结感。每一次成功的“交易”,都像是一次对沈墨岚无形封锁的小小突破,让顾清玥苍白的脸上,偶尔会闪过一丝属于“创业者”而非“病人”的专注和神采。
林澈的工作依然没有稳定着落。沈墨岚的影响力似乎渗透到了他能接触到的所有低端劳务市场。他不得不打起了更零散的短工,今天去帮人搬一天家,明天去菜市场帮摊主卸几小时货,收入微薄且毫无保障。身体的劳累是其次,那种被全方位围堵的窒息感,才是最折磨人的。
然而,与之前的绝望不同,林澈的心态也在悄然变化。他不再将眼前的体力劳动视为屈辱或失败的象征,而是看作一种必要的“潜伏”和资本积累。他甚至在搬货的间隙,会下意识地观察物流的运作、不同商品的包装,脑子里会闪过一些模糊的、关于效率和成本的想法——这是以前那个只专注于甜品创作的他绝不会思考的角度。苦难,正以一种残酷的方式,拓宽着他的认知边界。
真正的转变,发生在一天深夜。
孩子睡熟后,顾清玥没有像往常一样疲惫地躺下,而是靠在床头,就着昏暗的床头灯,在一个从旧物堆里翻出来的、封面已经磨损的硬皮本子上,写着什么。她的动作很慢,时而停顿,眉头微蹙,像是在努力回忆和思考。
林澈洗完澡出来,看到这一幕,有些诧异和担心。“清玥,怎么还不睡?写什么呢?别累着了。”他走过去,轻声问。
顾清玥抬起头,眼神有些复杂,将本子递给他。“没什么,就是……随便记点东西。”
林澈接过本子,借着灯光看去。上面并不是日记,而是一些零散的、条理清晰的笔记:
“*失败节点分析:1.扩张过快,供应链和管理未跟上;2.对资本介入的风险预估不足,过于理想化;3.核心创意保护机制缺失……”
“*‘暖意’成功要素(表象):资本驱动、快速复制、营销轰炸。隐患: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情感温度?过度依赖‘初暖’影子?”
“*未来可能方向(思考):1.极致小众?手工定制?2.情感链接更强的社区模式?3.内容赋能(故事、工艺透明化)?”
字迹有些虚浮无力,但思路却异常清晰,甚至带着一种冷静的、抽离于情绪之外的审视目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