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采购物资出发(2/2)
夜幕降临。
招待所窗外传来城市的喧嚣。
沈棠盘膝坐在硬板床上,闭目凝神。
精神力沉入空间,继续锤炼着那丝微弱的电弧,同时反复模拟着空间物资的调用和伪装。
指尖,一点比昨日更凝实、更稳定的幽蓝电光,如同呼吸般明灭。
明天,将是通往未知的起点。
1966年8月5日,清晨。京城火车站。
巨大的穹顶下,人声鼎沸,如同沸腾的海洋。
红旗招展,高音喇叭里播放着激昂的革命歌曲和领导人的讲话录音。
一队队戴着大红花、背着简单行囊的知识青年,在亲友的簇拥和敲锣打鼓的欢送中,涌向各个站台。
空气里弥漫着离别的愁绪、革命的激情、以及对未知前途的茫然和忐忑。
沈棠背着沉重的行囊,出现在这片喧嚣之中。
她的行囊与众不同:一个用深蓝色新布仔细包裹捆扎的、巨大的被褥卷,一个塞得鼓鼓囊囊、打着补丁的旧帆布挎包,手里还拎着一个沉甸甸的网兜。
这副行头让她在众多知青中显得格外笨重和“土气”。
她瘦小的身躯几乎被淹没在行李中,脚步沉重而缓慢,低着头,沉默地穿过喧闹的人群。
苍白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深水,对周围的锣鼓喧天和离别泪水视若无睹。
冷漠疏离的气场在她周身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将外界的喧嚣和情感隔绝开来。
“去哈市平县红旗大队的!这边集合!第三车厢!”
一个穿着铁路制服、拿着铁皮喇叭的工作人员声嘶力竭地喊着。
沈棠循着指示牌和人群流动的方向,走向三号车厢。
绿皮火车如同一条沉默的钢铁长龙,喷吐着白色的蒸汽,发出震耳欲聋的汽笛声。
车厢门口拥挤不堪。
知青们争先恐后地往上挤,送行的父母亲人抓着车窗叮嘱着,哭喊着。
沈棠没有挤,只是默默排在队伍末尾,像一块沉默的礁石。
“哎哟!看着点!挤什么挤!我的新鞋!”
一个尖锐的女声在旁边响起,带着浓重的不满。
沈棠侧目。
是一个穿着崭新的蓝色咔叽布列宁装,梳着两条油亮辫子,脸上带着骄矜之色的女知青。
她正不满地瞪着旁边一个不小心碰到她脚的黑瘦男知青。
男知青涨红了脸,连连道歉。
“哼!乡巴佬!”
女知青撇撇嘴,嫌弃地拍了拍裤脚,目光扫过沈棠那身旧衣服和巨大的行李,眼神里的鄙夷更浓了,
“啧,这都带的什么破烂玩意儿。”
沈棠收回目光,毫无波澜。
这种毫无意义的优越感和挑衅,在她眼中如同尘埃。
好不容易挤上车厢。
硬座车厢里弥漫着汗味、烟草味、劣质香皂味和各种食物混杂的气息。
座位早已被先上车的人占据。
沈棠的票是张翠花“替”她买的最便宜的硬座,位置在车厢中部,一个靠窗的三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