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知青点的第一天(2/2)
灵泉水的滋养让她的皮肤在冷水的刺激下反而透出一种莹润的光泽,只是被刻意维持的苍白肤色掩盖了。
她回到屋里,从帆布挎包深处取出那个小铁盒,打开,拿出母亲留下的桃木小梳子,对着巴掌大的破镜子,将乌黑的长发一丝不苟地梳好,用旧布条绑紧。
镜中的少女,眉眼清丽,却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冰霜。
简单的早饭是昨晚在食堂领的、已经冰冷的玉米面窝头和咸菜疙瘩。
他们都刚开,知青点暂时没有开伙的条件,一日三餐都要去大队部食堂。
沈棠默默啃着窝头,味同嚼蜡,心思却全在即将到来的“采购日”和下午那场未知的“接风宴”上。
“都起来了!起来了!”
赵大队长的声音在院外响起,带着一贯的洪亮和不耐烦,
“今天上午去公社采购!需要买针头线脑、锅碗瓢盆的赶紧!过时不候!下午在知青点开伙,给你们‘接风’!”
“接风”
两个字,让萎靡的知青们精神一振。
李爱红更是眼睛发亮:“总算能吃顿像样的了!”
沈棠的睫毛却几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
接风宴?
在知青点开伙?
谁负责?
李招娣那张刻薄的脸在她脑中一闪而过。
末世里无数次从污染食物中死里逃生的警觉瞬间拉满!
她迅速将最后一口窝头塞进嘴里,灌了一口灵泉水,拿起那个装着钱票的饼干盒,外层用破布包好,背上帆布挎包,里面放着饭盒、水壶和清凉油等必需品,沉默地走出屋子。
公社距离红旗大队有七八里路。
这次去的人不少,除了需要采购的知青,还有几个去办事的村民。
交通工具依旧是那辆嘎吱作响的牛车,由老耿头赶着。
李爱红看着牛车就皱眉,但为了采购,也只能捏着鼻子往上挤。
王晓梅紧紧跟在沈棠身边,小声问:“沈棠姐,你想买点什么?”
“买点盐、火柴、针线。”沈棠言简意赅。
牛车慢悠悠地出发了。
清晨的黑土地,空气清新冷冽,朝阳给田野镀上一层金边。
知青们兴奋地指指点点,谈论着要买什么。
沈棠抱着膝盖坐在车尾,目光沉静地扫过广袤的原野和远处的山峦轮廓,
精神力如同无形的网,感知着土壤的湿度、风的流向,
脑海里快速勾勒着水利引渠的初步草图。
晃晃悠悠的坐了大半天,总算到了。
公社不大,一条主街。
供销社是唯一的“百货商场”,一座砖瓦结构的平房,门口挂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红色标语。
里面光线昏暗,柜台是粗糙的水泥台面,商品种类有限,但人头攒动。
沈棠的目标明确:盐、火柴、针线、再补充点便宜的碎挂面,为空间偷渡打掩护。
她随着人流挤到相应的柜台前,拿出钱票,沉默地购买。
动作麻利,不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