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红旗经验”的推广(1/2)
红旗大队大棚蔬菜的成功和冬猎的传奇故事,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周边县市!
尤其是沈棠的名字和她那神奇的“虎家”,
更是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省报的记者闻风而动!
一篇题为《红旗大队的春天:知青沈棠与她的“虎家”创造冬日奇迹》的长篇通讯,
占据了头版头条!
详细报道了沈棠如何在洪水过后带领红旗大队重建家园,
如何引进大棚技术种植反季节蔬菜,如何改良农具、引进“铁牛”犁地机,如何在冬猎中指挥“虎家”击毙野猪,
以及大棚蔬菜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文章配上了沈棠在大棚里指导社员的照片,
以及雷霆、云朵、雪宝在打谷场上的威武照片,照片上雪宝还叼着它的“功勋猛兽”铜牌!
这篇报道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我的天!冬天种出这么多菜?还卖到军区了?”
“指挥老虎打猎?还打死了大野猪?真的假的?”
“红旗大队?那个穷得叮当响的红旗大队?现在这么富了?”
“沈棠?这姑娘…神了!”
一时间,“红旗大队”、“沈棠”、“大棚蔬菜”、“会打猎的老虎”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紧接着,省广播电台也播出了专题报道!
沈棠那清亮平静的声音通过电波传遍千家万户,讲述着红旗大队的奋斗历程和“科技兴农”的经验,当然,隐去了灵泉水的秘密。
省里更是将红旗大队树为“生产自救、科技兴农”的典型!
号召全省学习“红旗经验”、“沈棠精神”!
于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取经”热潮开始了!
从报道发出的第二天起,红旗大队的村口就热闹非凡!
一辆辆沾满泥泞的吉普车、拖拉机、甚至还有骑着自行车、步行而来的队伍,络绎不绝!
他们来自全省各地,甚至邻省!有县里的领导、公社的干部、生产队的队长、农技站的专家、还有慕名而来的知青…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红旗大队!沈棠!大棚蔬菜!还有那传说中的“虎家”!
“赵队长!我们是红星公社的!来学习大棚技术!”
“沈知青!我们是东风农场的!想请教一下蔬菜种植经验!”
“赵队长!能让我们看看那台‘铁牛’犁地机吗?”
“沈知青!那…那老虎…我们能看看吗?远远的看看就行!”
赵建国和沈棠一下子成了最忙碌的人!
赵建国负责接待各级领导,介绍红旗大队的整体情况。
沈棠则成了“技术总监”,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拨“取经团”,带他们参观大棚,讲解种植技术、温度控制、病虫害防治…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
大棚区里,人头攒动。沈棠被围在中间,耐心地解答着各种问题:
“沈知青!这塑料薄膜…选多厚的合适?”
“沈知青!冬天怎么保温?光靠草帘子够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