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第一步(1/2)
送走陈副部长和周政委后,沈棠站在小院里,望着后山那片即将成为它们新家园的山林,心中激荡着兴奋与期待。
雷霆庞大的身躯依偎在她身边,琥珀色的眼睛也望向山林深处,喉咙里滚过一声低沉而悠长的咕噜,仿佛带着一丝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兴奋过后,沈棠心中也涌起一丝新的思考。
后山基地的建设需要时间,图纸、审批、施工、验收,雷霆它们暂时还要在小院生活一段时间。
更重要的是…基地建成后,她作为“首席顾问”,工作重心会转移到后山,但具体工作内容呢?
不能像现在这样,她要往上走,把外公接出来。
她想起自己脑海中的知识宝库——来自末世基地的先进农业、生物、机械技术。
这些知识,难道只能用来养虎、修修农机吗?
在这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她是否…可以做更多?
晚上,陆铮下班回来复工作。
一家人围坐在小桌旁吃晚饭,简单的白菜豆腐汤,玉米面饼子。
“棠儿,今天陈部长他们…来过了?”陆铮问道,他显然已经听说了消息。
“嗯!”沈棠点点头,把“后山养虎基地”的方案详细说了一遍。
“太好了!”
陆铮眼睛一亮,
“这方案…太棒了!雷霆它们…终于能有个真正的家了!你也能安心了!”
“是啊!”沈棠脸上带着笑意,但随即,她放下筷子,看着陆铮,眼神认真,
“陆铮…基地的事…算是有了着落。我在想…以后…基地建好了,我的工作…主要就是顾问。我…还想做点别的。我要把外公接出来!”
“做点别的?”
陆铮一愣,随即笑了,“好啊!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
她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期待和不确定:“我想…去找李为民教授和王建国工他们聊聊。看看…现在的科研…到底到了什么水平?看看…我的那些想法…有没有可能…变成现实?”
陆铮看着妻子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他熟悉的、充满智慧和热情的光芒。
他放下碗筷,伸出手,紧紧握住沈棠的手,眼神坚定而温柔:“棠儿!我支持你!你想做什么就去做!李教授和王工…都是明白人!他们见识过你的本事!你去跟他们聊聊!说不定…真能碰撞出什么火花来!就算不成…也没关系!我再给你想办法实现!”
“嗯!”
沈棠用力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力量。
有陆铮的支持,她更有底气了。
第二天上午,沈棠安顿好“虎狼之家”,换上一身干净的蓝布褂子,拎着一个小布包,步行前往位于驻地边缘的农研院分院。
农研院分院是一排红砖平房,门口挂着“xx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木牌。
院子里种着一些试验田,绿油油的麦苗和蔬菜长势喜人。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肥料的气息。
沈棠走进挂着“植保研究室”牌子的办公室。
里面光线有些昏暗,几张旧办公桌拼在一起,上面堆满了书籍、资料、显微镜和一些瓶瓶罐罐。
墙上挂着各种病虫害图谱。
李为民教授正戴着老花镜,伏在桌上,对着一张发黄的图纸皱眉思索。
王建国工则在一旁的试验台上,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拨弄着几片带有锈斑的麦叶。
“李教授!王工!”
沈棠轻声打招呼。
“沈棠同志?!”
李教授抬起头,看到沈棠,脸上立刻露出惊喜的笑容,“快请进!快请进!”
“沈知青!稀客啊!快坐!”
王工也放下镊子,热情地招呼。
李教授给沈棠倒了杯白开水,王工搬了把椅子过来。
“沈棠同志!今天怎么有空过来?是不是…后山基地的事有眉目了?”
李教授笑着问。
“嗯!陈部长和周政委昨天来过了,方案定了!”
沈棠简单说了下基地计划。
“太好了!恭喜恭喜!”
李教授和王工由衷地高兴。
“谢谢!”
沈棠笑了笑,话锋一转,“李教授,王工…我今天来…其实是想…向你们请教请教。”
“请教?”李教授和王工一愣。
“嗯!”沈棠点点头,眼神真诚,
“我知道…你们是真正的科学家!懂技术!懂研究!我…虽然有点小聪明,但都是些零散的想法,不成体系。我想…了解一下…咱们国家…尤其是农业方面…现在的科研…到底到了什么水平?主要在研究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
李教授和王工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和…一丝欣慰。
沈棠同志…这是要…深入科研领域了?
李教授推了推老花镜,神色变得认真起来:“沈棠同志!既然你问起…我们也不藏着掖着!咱们国家…农业科研…底子薄!起步晚!这些年…又经历了不少波折…困难…确实很多!”
他指着墙上的图谱和桌上的标本:“比如…我们正在研究的…小麦锈病新小种!你也知道…现有的农药…效果很差!抗病育种…周期长!见效慢!我们…还在摸索阶段!”
“还有…粮食产量!虽然推广了良种,比如矮秆水稻、杂交玉米,但…单产还是不高!抗逆性差!遇到灾害…损失大!”
“农业机械化…更是短板!像你上次改良的那种小型收割机…已经是先进的了!但普及率低!故障率高!大型农机…更是依赖进口!贵得离谱!”
“化肥…紧缺!农药…效果不稳定!病虫害防治…还是靠天吃饭的成分多!”
王工也接口道,语气带着一丝无奈:“科研条件…也很艰苦!设备老旧!资料匮乏!很多国外的先进技术…我们只能从零星的报道里了解一点皮毛!经费…更是紧张!有时候…想做个试验…连买材料的钱都要精打细算!”
他拿起桌上一个简陋的恒温箱,用木头和玻璃自制:“你看…这就是我们用来做病菌培养的‘设备’!温度控制…全靠经验!精度…差远了!”
沈棠静静地听着,看着简陋的实验室,看着那些发黄的图纸和自制的设备,心中感慨万千。
这个年代的科研条件…比她想象的还要艰苦。
科研人员…是在用最原始的工具,挑战最前沿的难题!
“李教授,王工,”沈棠沉吟片刻,开口道,“你们说的困难…我都理解。不过…我觉得…有些问题…或许可以…换个思路解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